2025-2026年四川南充初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以下是小明阅读经典作品的感受,请你从中帮他找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通过阅读明清小说,让我感受到了经典作品的价值。

B.经典作品宣扬和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C.《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礼贤下士的君主——刘备;《西游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具有武功高强、嫉恶如仇的大师兄——孙悟空;《红楼梦》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大智若愚的农妇——刘姥姥……

D.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

2、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

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 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 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

A. ③①②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①③②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擦(shì) 浮(zào) 寒(jīn) 纷至来(tā)

B.翠(fěi) 实(dūn) 涡(xuán) 怒不可(è)

C.媚(wú) 凉(qī) 锁(jiā) 行就木(jiàng)

D.日(yī) 演(yì) 辩(jiǎo) 目一切(kòng)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影《金刚川》的成功,是因为让观众从每个角色,每个场景,都能感受到志愿军战士“必须胜利,一定打赢”的“金刚”之气的原因。

B.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C.能否杜绝餐饮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D.我省召开全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视频会议,坚决防止重特大森林火灾再发生。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到湖北、湖南一带游览。

B.诗中“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和云霞的变幻多姿。

D.该诗颔联是以静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颈联是以动态的角度来写景。

【2】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兔从狗窦入, 

(2  匹马戍梁州。

(3)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4)为篱下,黄花开遍, 

(5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6)     ,受下赏。

(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抒发了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 

(8)《岳阳楼记》中,作者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       高尚情操,并抒发了     的远大政治抱负。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1)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 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3)选文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脱贫记

①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不,昨天县扶贫办给俺村刘银虎打电话了。

②“老刘,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被评为咱县脱贫致富模范啦!恭喜你啊!哈哈。还有就是县领导决定,要在你村里召开现场会和劳模表彰大会,到时候,你还得介绍一下经验哩。你抓紧时间,简单而实事求是地把你咋脱贫的事划拉划拉,免得上台讲话的时候脸红脖子粗、半句说不出,丢人又现丑啊?哈哈!”

③因此,这些日子,刘银虎乐得合不拢嘴。瞧着刘银虎那股高兴劲儿,不由得想起了他过去阴沉着的脸。那是怎样一张脸啊!愁云满面总不散,长年累月不开晴。

④也难怪他那样。在方圆10里,刘银虎是家喻户晓的贫困户,可以说是:电线杆上响喇叭……名(鸣)声在外。他19岁时失去父亲,母亲又因病常年卧床不起,迫于生活压力开始自己外出打工,炼铁工人、建筑工人啥都干过。但多年打拼都以失败而告终,家庭的贫困丝毫没有改观,常常愁得彻夜不眠,才40多岁的年龄,时间之笔就在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微闭的眼睛放出浑浊的光芒,纤细的双腿与佝偻的腰板支撑他那蹒跚的步伐。于是,他经常坐在门槛上一个劲儿地抽闷烟,一根接一根……

⑤就在刘银虎参谋皱眉头——一筹(愁)莫展的时候,县、乡、村三级干部和扶贫工作队来到了他家,坐在他家的炕头上,和他谈起了未来的打算,并向他介绍了全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政策情况。

⑥2020年,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刘银虎在村中开始了种植拱棚蔬菜。起步初期,土地、设施、种苗、技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弄得他焦头烂额,很快,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土地复垫、管网配套完成了;接下来的种苗采购、技术学习都很顺利。刘银虎信心大增,不仅自己种植,还积极带动村里的壮劳力参加拱棚种植。经过多次尝试,今年的拱棚西红柿种植获得了丰收,这也加大了村民们对刘银虎的信任和拥护,都夸他是山沟沟里的能人!

⑦与此同时,刘银虎又抓住了一个“商机”,发现本县豆腐行业有空缺,刚好自己在外打工时学了这方面的手艺,决定让小舅子和老婆种大棚,自己干这个行业。说干就干!于是,贷款12万元,又跟朋友筹借了15万元,在下乡扶贫干部刘斌的大力支持下,建起了豆腐坊。刚起步时顾客少,卖不出去多少豆腐,挣的钱还不够还借亲戚的钱和银行的贷款利息。刘银虎心里想:总不能让二三十万元钱就像石头落水——打了水漂吧?为了打开销路,本着一个“薄利多销”的原则,刘银虎挨家挨户上门“送货”,并放出大话:“不好吃分文不要。”因为他做的豆腐味道纯正、口感好,再加上他实诚的态度,邻里街坊品尝以后,一传十、十传百,口口相传,销路一天比一天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攒下了不少人脉和良好口碑。

⑧刘银虎寻思:邻村上下的老乡们毕竟还不是太富裕,仅仅依靠走村串户卖豆腐,一天最多卖出去100多斤,除去成本,也赚不了几个钱。经过几番思索,他下决心扩大豆腐坊的规模,把生意做到城里去。果不出所料,扩大经营规模以后,豆腐日产超过500斤,从周边村扩大到了县城,并且在县城有了多个固定供应点,豆制品供不应求,在县城颇有名气。“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刘银虎自己的外债和贷款不但都还上了,而且还有了存款;另外,还带动村里3个贫困户常年在豆腐坊打工,帮助他们也脱贫了。不仅如此,刘银虎和心地善良的妻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过年的时候,免费给村里30多个60岁以上的老人,挨家挨户送去1袋面、10斤肉和10斤豆腐,让这些风烛残年的孤寡老人一起感受党的温暖和关怀。

刘银虎点着手里的票子、看着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瞅瞅活蹦乱跳的家禽,再加上刚刚传来被评上“县脱贫致富模范”的好消息,你说他能不高兴吗?你看看现在的他:满脸的愁云一扫而光,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了,两只嵌在眼窝里的眼睛也似乎有了光彩。他嘴上不说心里也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趁着这次开劳模表彰会,我一定好好说道说道,露露脸儿……

⑩刘银虎越想越开心,感觉自己原来像问号一样弓着的腰直了许多,不由自主地又哼唱起跑了调的《唱响红歌送党恩》……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全本文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帮扶种植蔬菜丰收→__________→扩大规模助人脱贫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

刘银虎点着手里的票子、看着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瞅瞅活蹦乱跳的家禽,再加上刚刚传来被评上“县脱贫致富模范”的好消息,你说他能不高兴吗?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

纤细的双腿与佝偻的腰板支撑他那蹒跚的步伐。

【3】结合文章主题和上下文,补充文章第⑨段空格处的内容。

他嘴上不说心里也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讲述刘银虎的家庭状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2.不要少于600字;3.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班级。 4.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