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折磨/折本 吭声/引吭高歌 笔力遒劲/疾风劲草
B. 喧嚣/渲染 聚集/骤雨猝至 色彩斑斓/无耻谰言
C. 踏青/踏实 禁锢/忍俊不禁 正人君子/正月初一
D. 胆怯/祛除 殉国/徇私枉法 摩肩接踵/重于泰山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B. 传统文化节日是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
C. 昨晚下了一场雨,学校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D.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中国修编地方志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3、下面对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是当时第一位到达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外国记者。
B.书中真实报道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本书是弘扬长征精神最权威的纪实文学作品,其中毛泽东和徐特立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D.徐特立是毛泽东的老师,五十岁参加革命工作,富有革命理想,面对开展教育的各种困难没有退缩。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撺掇(cuān) 斡旋(wó) 怅惘 (chàng) 大气磅礴(bó)
B. 孕育(yùn) 连翘(qiáo) 骤雨(choù) 天衣无缝(fèng)
C. 蓦然(mò) 两栖(xī) 狩猎(shoù) 一叶扁舟(piān)
D. 缄默(jiān) 追溯(sù) 迁徙(xǐ) 衰草连天(shuāi)
5、阅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后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2】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原句加以描述分析。
6、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以上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段文字是作者对哪一事件做出的评价?在这个事件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请列举其中两个险阻。
8、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①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②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③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④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⑤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⑥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⑦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⑧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国。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⑨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⑩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⑪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⑫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⑬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⑭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冷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⑮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⑯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牡丹之美,惊世骇俗。
⑰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有删改)
【1】“牡丹的拒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要赞美它什么样的品格?
【2】选文多釆用第二人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⑮段中的划线句。
【4】请说一说文章标题的妙处。
【5】对划线句子“况且洛阳牡丹……而名声大噪”,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古代文人被贬的实例来谈。(不少于50个字)
9、不小心摔倒时,路人的搀扶温暖了你;寒气逼人的凌晨,清洁工人忙碌的身影感动了你;迷茫困惑时,一本好书启发了你;平淡生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你;考试失利时,同学的安慰鼓励了你;取得成绩得意忘形时,老师的批评鞭策了……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像一束光照亮你,引你前行。
请以“有一束光照亮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得抄袭和套作;②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