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百年深重的民族忧患、激烈残酷的政治斗争使文学艺术逐渐 ① 现实主义到功利主义, ② 堕落为政治的附庸。当中国艺术沿着愈来愈实用主义的路子走去时,西方 ③ 兴起了夸张、抽象、隐喻的潮头,汹涌而为现代派。到80年代后半叶,中国画家蓦然回首,发现汉代画像石、敦煌壁画 ④ 早具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精意. ⑤ 把《羿射九日》原原本本拿出来加些色彩, ⑥ 可看作现代派作品。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 | 终于 | 还 | 也 | 假若 | / |
B | 越 | 进而 | / | 因为 | 所以 | 便 |
C | 经 | / | 居然 | 竟然 | 如果 | 还 |
D | 由 | 最终 | 却 | 却 | / | 即 |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踩踏致死事故是可怕的,但也是可防可控的,因为说到底,这是“人”的问题,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地震与泥石流。
B. 医院在接到投诉后高度重视,立即调查,在弄清原委后向患者家属当即道歉,承诺将严肃处理该事件,并告知家属处理结果。
C. 经济发展环境的营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参与各方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如何作为。
D. 农民工歌手的歌曲所展现的积极姿态,唤醒了更多相同命运的人内心深处潜藏的不屈火花,传递了一种困难面前依然保留希望的正能量。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②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
③金阳新区一些居民违建之风抬头,部分业主占用公用场地非法搭建,或楼顶加层 ,或凌空搭建,这些违法建筑如雨后春笋,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④ 他生前身无长物,家里连件像样的家电都没有,着实让人动容。
⑤在开罗大学的演讲中,奥巴马表示,要和伊斯兰世界开诚布公地对话,寻找共同价值,支持穆斯林,并决心用美国的力量来解决最困扰伊斯兰世界的问题。
⑥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了12年之久。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④⑤⑥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 区域。青春就是读诗的旺季,这时的你,内心清澈、葱茏、 ,没有磐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够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 地跟她走。
A. 单纯 轻快 心甘情愿 B. 纯粹 轻快 坚定不移
C. 纯粹 轻盈 心甘情愿 D. 单纯 轻盈 坚定不移
5、(09年北京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 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 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 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
林少雄
①所谓“创客”,是英文“ Maker”的意与音综合翻译,又结合了汉语语意创造的一个新词,主要指当代社会酷爱科技、富于创意、热衷实践、立志创业的特定社会人群,以创客为主体的创客运动,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其乐趣所在,以创意孵化、技术实践、产品研发为其介人或促进社会、参与或抗拒政治的行为。创客运动是创意产业的强有力推手及有机组成部分,但其不必然形成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潮及其行亍为,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作为创客运动的重要内涵,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静态的、封闭的、单向的、固形的物质形态,更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多元的、活态的观念、精神形态,所以它不仅随时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不断自我进化、自我形塑。正是这一属性,使得传统文化不仅为创客运动提供重要内容,更成为创客运动向着高远目标迈进的精神、灵魂及重要动力来源。人类文明在创意中产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创造中延续,如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人的发展,从爬行到直立,从语言、图画到文字,从步行、骑行、坐行到飞行,人际距离由可视可闻、电话电视到虚拟现实(VR)等现象,都充分说明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在创客运动者看来,传统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当下进行时态。正是在此意义上,当下即传统,传统即创造。由此角度看,创客运动及创意文化为传统文化发展至少带来以下变化。
③其一,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功能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物质创造的功能观念,首先是“由用至艺”或“先用后艺”,亦即所有的发现、发明与创造,首先,在于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物质需要,在满足这一物质基本需要的前提下,然后才会逐渐开始考虑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亦即由实用转向审美。然而当代创客运动,其所有的创意研发,无论其理念、媒材、形式、工艺等,都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满足人们的审美观念、提升人们的审美品位,然后才将其赋予具体的产品,也就是“创意优先”原则。所以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往往因为其形式的优美多姿、色彩的美丽舒适、肌理的美观细腻、质地的美妙精致而引发人们的关注,而产品的实用功能则退居其次,可以说是“先艺后用”。这一点在手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现在的手机,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功能上,基本都大同小异,然而其材质、造型、色彩上却千差万别,而且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日益缩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不在于其正常功能的无法发挥,而在于其“先艺后用”的观念转变,即为既有事物赋予艺术的观念与价值。从“先用后艺”到“先艺后用”的功能观念转变,表明了创客运动对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
④其二,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产品路径转化。由于中国传统创意往往服务于皇室贵胄的需要,所以在其实现路径上一般采用的是单一的、线性的、点对点的单向方式,而创客运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其促进创意文化完整产业链的建构,其物质创造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整个社会人群日益增长的日常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因此其实施路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 、块状的、 的双向多元方式。这也就促使传统文化既定的终极目的与实施路径面临新的转化。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技术路径实施层面,由于其时代技术及其观念的拘囿,传统文化基本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固体形态。然而在新的时代,由于新的材料、能源的发现、新的技术的变革以及新的审美观的出现,必然促使其实施手段与路径的变化。如以陶瓷烧制为例,传统时代由于只有土窑柴烧技术,所以窑体容纳有限、火温不易控制、残次成品较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原材料不断发现,新的能源不断使用,新的技术不断运用,促使物质创造的实现路径不断拓宽,单就景德镇瓷器烧制的窑炉而言,已经由传统的柴窑,经历了向煤窑、油窑、气窑、电窑转化的过程,这不仅使得环境更清洁,也使得烧制陶器的料、形、色、质、釉等都有了不同的变化与发展。
⑤其三,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观念转换性传承。日益兴盛的创客运动,为重新认知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也提供了对传统文化价值再发现的新契机,如“工匠精神”的再发现,“游于艺”“君子喻以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创客运动文化价值观中的体现,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从抗衡走向融合,臻于工、成于时的手工艺慢节奏与现代创意产业流水线的相融合,源于并融入生活的传统创意设计理念与当代创意高附加值的创客运动的合拍,传统文化主体与创客运动主体个性化特征的相适应,传统文化产品的独有性与创客运动的独创性相匹配等,都使得传统文化精神与观念得到了转换性传承。
⑥其四,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个性化呈现。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得以延续与传承,首先就在于其个性化特征。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漫长的时间里与广袤的空间中能够不断延续与传承,正在于其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特质。而创意本质就在于其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与鲜活分明的个体性。而以创意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创客运动,本质上也在于其个性化的不断凸显。正是在这一点上,传统文化与创客运动达成了默契。创客运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分运用传统文化,就会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个性化气质营构及呈现。
⑦事实上,创客运动不仅为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形态的全新转化提供思考及实践,还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恰适载体及呈现形式提供了一种时代的可能选择,进一步促使我们思考并付诸实践,创客运动如何才能进一步用“现代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全新风貌、传播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并在新的时代营构出其良性的文化生态与可持续性发展的精神空间。也许这正是当代创客运动之于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2】第③段作者提出“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功能转化”的观点,并用手机例子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3】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4】下列对“创客运动”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A. 创客运动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潮及行为,以创客为主体介入参与社会政治的行为。
B. 传统文化是创客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前进的精神、灵魂以及重要的动力来源。
C. 创客运动以创意优先原则实现传统观念“先用后艺”到“先艺后用”的彻底转变。
D. 创客运动传承了“工匠精神”“意填”“慢节奏”“独特性”等濒临消亡的传统观念。
【5】总览全文,写一段200字之内的内容摘要。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他认为经历磨难的 好处是“ ___________, _______ ”。
(2)郦道元《三峡》中总写三峡峰峦重叠,连绵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句子是“______, ___”
(3)苏轼《赤壁赋》中详细描写了悲侧动人的洞箫声,其中属于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 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诗经·氓》)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4)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5)东南形胜,三吴都会,_____________。烟柳画桥,风帘翠幕,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暗写诗人出塞时惆怅、 抑郁的心情。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三句,苏轼借“客”之口描写了渔樵 江渚的生活情形,流露了对自身现状的慨叹。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2)《琵琶行》开头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诗 句: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思念君王,却得不到君王垂怜。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他出师北伐中原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夸饰山峰之高,紧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 ”衬托绝壁之险。
(3)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刻画出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两句,直接写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道 尽无限悲愁之绪。
(2)白居易的《琵琶行》诗前有一段小序,诗的正文中与小序所述“偿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有关的诗句是 "______”,与“委身为贾人妇”呼应的句子是“_____”。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明确指出在“_____,_____”这两种情况下国家一定会灭 亡;而忧患意识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②。
注:①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苑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
【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B. 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
C. 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人”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D. 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白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高处不胜寒却依然积极人世。
E. 王安石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用字工稳,好发议论,多用典故,擅长于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
【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登进士第,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孙觉荐之,召至京师,谒谏官李常,常问曰:“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何如?”定曰:“民便之,无不喜者。”常曰:“举朝方共争是事,君勿为此言。”定即往白安石,且曰:“定但知据实以言,不知京师乃不许。”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
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诏下江东、淮、浙转运使问状,奏云:“定尝以父年老,求归侍养,不云持所生母服。”定自辩言,实不知为仇所生,故疑不敢服,而以侍养解官。曾公亮谓定当追行服,安石力主之,改为崇政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言,不宜以不孝之人居劝讲之地,并论安石,章六七上,安石又白罢两人,定亦不自安,蕲解职。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
元丰初,为御史中丞。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擿其语以为侮慢。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请复六案纠察之职,并诸路监司皆得钩考,从之。彗出东方,求直言,太史谓有兵变,帝命宦者视卫士饮食。定言一饭不足市恩,适起小人之心,乃止。或议废明堂祀,帝以访定。定曰:“三岁一郊或明堂,祖宗以来,未之有改。谁为此言,愿治其妄。”帝曰:“听卿言足矣。”迁翰林学士。坐论府界养马事失实,罢知河阳,留守南京,召为户部侍郎。哲宗立,以龙图阁学士知青州,移江宁府。言者争暴其前过,又谪居滁州。元祐二年,卒。
定于宗族有恩,分财振赡,家无余赀。得任子,先及兄息。死之日,诸子皆布衣。徒以附王安石骤得美官,又陷苏轼于罪,是以公论恶之,而不孝之名遂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B. 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C. 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D. 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逮赴台狱穷治/当会赦/论不已/窜之黄州/方定自鞫轼狱/势不可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为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 行服指穿丧服居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己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C. 明堂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为道家的礼制建筑典范,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
D. 布衣是布制的衣服,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文中指李定的儿子们在他去世时都是普通百姓的身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定初入京师,敢于据实言事。在他人的举荐下,他被召至京城,在谏官的提醒下,依然在王安石甚至在皇上面前如实回答百姓们对青苗法的看法。
B. 李定对亲不孝,常怀不安之心。他曾因为庶母守孝之事遭受朝臣奏报,因不安而请求辞职,而此事发生八年后又被授予集贤殿修撰、知明州之职。
C. 李定效忠朝廷,得到皇上信任,他上书请求恢复六案纠察职务并扩大其权利,他主张坚持依照祖亲之法举行名堂祭祀,这些都获得了皇上的认可。
D. 李定舍己利人,亦有不义之举。他常将家财赈济同族之人,受到任子为官赏赐时,却先安排了兄长的孩子;他也曾依附权贵而升迁,构陷苏轼而受人嫌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
(2) 定言一饭不足市恩,适起小人之心,乃止。或议废明堂祀,帝以访定。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溱于完善的源泉。
——[俄]乌申斯基
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
——毛泽东与毛岸英的谈话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庆祝“五一劳动节”的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