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每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存君兴国而与反覆之。 而公子亲数存之。
B. 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C.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世上举案齐眉的夫妻一定是有的,不能以我等瓢勺相碰的日子,揣测人家的和睦是虚伪。
B.如不抓住时机,及时见报,这则消息将成为陈词滥调。
C.为了研究新产品,领导和群众焚膏继晷,很快拿出了第一方案。
D.颜将军行军打仗,素来冷静异常。即使敌人忽至,他依然能够泰然自若指挥若定。
3、对于短篇小说来说,怎样讲故事尤为重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兵卫和葫芦》中清兵卫与教员、父亲关于爱好葫芦的认识的不同,构成了小说的核心冲突,这个冲突的解决以清兵卫爱上画画而结束但是从矛盾解决的方式中,读者会想到这一结局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B.《牲畜林》中让战争的敌我遭遇追杀发生在密林里,让动物成为主角,在一波三折的故事中用足了反复和延宕,最后迎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传统的战争题材和宏大主题呈现出童话色彩和喜剧感。
C.《鉴赏家》中叶三是果贩,也是“第一个大鉴赏家”,身份的落差构成故事的悬念。小说大量笔墨写叶三卖果子和当地民俗以及叶三儿子的事情,虽偏离了故事的主线,但呈现出风土人情,将小说引向多重主题。
D.《礼拜二午睡时刻》中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细节母亲让小女孩不要喝水穿好鞋子,冷静克制又执拗地要公墓钥匙,勇敢面对小镇人的围观,等等,这些细节呼应串联,让人体会到母爱的深沉博大。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B.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而辙也未之见焉
D.而不自知也
5、对下列对联所涉及行业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美味招来云外客,清香引出洞中仙——餐馆
B.万里星斗心胸里,十二时辰手腕间——钟表店
C.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浴室
D.虽云毫末小技艺,却是顶上真功夫——理发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
巴 金
高觉新是觉民弟兄所称为“大哥”的人。他和觉民、觉慧虽然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并不相同。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
他的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聪慧,在家里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得到先生的赞美。他在爱的环境中渐渐地长成,到了进中学的年纪。在中学里他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四年课程修满毕业的时候又名列第一。他对于化学很感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去继续研究,他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他的脑子里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在那个时期中他是一般同学所最羡慕的人。
然而恶运来了。在中学肄业的四年中间他失掉了母亲,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年轻的继母。这个继母还是他的死去的母亲的堂妹。环境似乎改变了一点,至少他失去了一样东西。固然他知道,而且深切地感到母爱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代替的,不过这还不曾在他的心上留下十分显著的伤痕。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前程和他的美妙的幻梦。同时他还有一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人,那是他的一个表妹。
但是有一天他的幻梦终于被打破了,很残酷地打破了。事实是这样: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
“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积蓄虽不多,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内就结婚。”
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
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关于李家的亲事,他事前也曾隐约地听见人说过,但是人家不让他知道,他也不好意思打听。而且他不相信这种传言会成为事实。原来他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曾经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给他做媒的人常常往来高公馆。后来经他的父亲同继母商量、选择的结果,只有两家姑娘的芳名不曾被淘汰,因为在这两个姑娘之间,父亲不能决定究竟哪一个更适宜做他儿子的配偶,而且两家请来做媒的人的情面又是同样地大。于是父亲只得求助于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姓氏写在两方小红纸片上,把它们揉成两团,拿在手里,走到祖宗的神主面前诚心祷告了一番,然后随意拈起一个来。李家的亲事就这样地决定了。拈阄的结果他一直到这天晚上才知道。
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
到了订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又被人珍爱着,像一个宝贝。到了晚上这个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从此他丢开了化学,丢开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他把平日翻看的书籍整齐地放在书橱里,不再去动它们。他整天没有目的地游玩。他打牌,看戏,喝酒,或者听父亲的吩咐去作结婚时候的种种准备。
他结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他自己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得到一个能够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个表妹的差。他满意了,在短时期内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内他忘记了过去的美妙的幻梦,忘记了另一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他满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也以为自己是幸福的了。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描述大家庭中的高觉新的一段人生经历,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封建家庭中可悲的软弱者的形象。
B.觉新娶进了李家小姐,婚后的生活也令他满意,他完全陶醉在新生活的幸福之中,内心很感激父亲的安排。
C.觉新的父亲作主给儿子安排婚事,扼杀了儿子的美好人生理想,改变了儿子的人生轨迹,体现了封建家族制度下家长的独断。
D.巴金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非常注重人物深层心理的揭示,本文对觉新心理的描写,就很好地展示出了他的性格特征。
【2】文中画线句子有何含意?请简要说明。
【3】觉新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心理愿望和实际行为时常矛盾。请结合文本,概括这种矛盾的具体表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后人只是感叹是没有用的,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渔家傲》中既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又抒发了思乡和希望建立功业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3)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即便是在芳香与污浊混杂的环境里也要保持品格的高洁,以此体现其“不忘初心”的决心。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分享的做法,曹刿做出了“____,____”的评价。
(2)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
(3)《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写李密在祖母床前用实际行动表达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银烛吐青丝,_____________。(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2)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______________,玉箸应啼别离后。(高适《燕歌行》)
(4)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5)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
(6)不知腐鼠成滋味,_____________。(李商隐《安定城楼》)
(7)二十四桥明月夜,_____________?(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8)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12、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2)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3)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4)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斜月沉沉藏海雾,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清江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
[南宋]范成大
清江①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
钱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②。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③。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
击楫誓、空警俗。休拊髀,都生肉。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荻笋④蒌芽新入馔,弦凤吹能翻曲。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注)①清江:江西赣江的支流,代指赣江。②帆腹:用苏轼《八月七日入赣过惶恐滩》“长风送客添帆腹”语。船帆因受风而张开,故云“腹”。惶恐滩,是赣江滩名。③风初熟:用苏轼诗《金山梦中作》“夜半潮来风又熟”语。风起时方向不定,待至风向不再转移,谓之风熟。④获笋:获、芦苇:笋,萎嵩。
【1】下列对这首词的贯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上片落笔先写赣江水流风高浪急,赣江之水滚滚东流,巨大的波涛声如席卷地,翻滚的浪花犹如涌起的重重叠叠的高大房屋。
B.“呼禹乱黄川”一句中,词人呼唤大禹的名字,表达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此次舟行之速,恰似当年追寻着大禹的业绩横渡黄河。
C.“炎天”指南方,“冰海”指北方,这里既指词人当年北上出使,现在南下被贬地方官,也暗喻当年功名可望,而此时无路请缨的情形。
D.词作用了多个对比和白描,整首词给人以波澜壮阔之感,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很见英雄本色,抒发出作者胸中的万丈豪情。
【2】阅读全词,我们该如何把握这首词的主旨?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代兄弟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愍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齐闻之,乃望燕 望:怨恨
B.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诚:的确
C.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执:拘捕
D.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宗:尊崇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B.观王之群臣下吏 代之宋,宋善待之
C.齐王其霸乎 不信其臣
D.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 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
B.苏代认为,贤明的国君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
C.苏代认为,如果燕国能够用亲属作为人质,并贿赂齐王的亲信,燕国就可以消灭齐国。
D.齐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后,燕昭王即位,苏代归附了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
(2)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
15、认真思考所给的漫画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内容和寓意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