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9年,甘肃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女学生邓春兰,上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发出大学解除女禁、男女同校的第一声。1920年2月,邓春兰的建议得以实现,北京大学首次招收了包括邓春兰在内的9名女大学生。这表明当时( )
A.自由主义思想成为时代主流
B.男女平等的主张得以实现
C.进步思想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D.女性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2、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红军转战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这一伟大壮举的起止点是( )
A.瑞金、延安
B.瑞金、会宁
C.井冈山、吴起镇
D.井冈山、会宁
3、“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维新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史料指出戊戌维新运动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 )
A.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促进了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D.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4、1951年5月13日,贵州省通过的《贵州省实施土地改革补充办法》提出:“土地改革中必须遵照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留祭奠山林及舞蹈聚会的公有土地;县级以上的土地改革委员会要按照人口比例吸收各族人民代表参加。”这一措施( )
A.保证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B.体现了我党灵活务实民族政策
C.反映了三大改造逐渐开展
D.确立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5、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把国际主义的内容与民族形式分离出来,是一点也不懂国际主义的人们的干法,我们则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一论断( )
A.维护了革命统一战线
B.巩固了“第二条战线”
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6、1928年4月,朱德、陈毅和毛泽东会师,陈毅在第二年写给上级的报告中写到会师后,两支部队合计人数如下:朱(德)部2000余人,湘南农民8000余人,毛(泽东)部1000余人,袁(文才)王(佐)各300余人。这近1万2千人整编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为我党我军军事上逐渐发展壮大的一颗最重要的种子。这一局面的形成根源于
A.南京国民政府忙于北伐
B.中共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中共成功实现战略转移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7、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匈奴族和羯族自认为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羌族自认为是虞舜的后裔。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说明( )
A.中华民族统一大势已开始出现
B.胡汉祖先本是相同
C.各族政权力图确立其正统地位
D.贸易加强边境交融
8、战国以来,郡县制逐渐得到推广,但分封制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在某些时期出现了逆袭。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影响国家制度变革
B.郡县制度还不够完善
C.分封制利弊并存
D.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9、下图为建国初期某地发行的一张股票。作为史料,该股票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
10、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地理位置上看,两晋的都城位于北方的称为西晋;位于南方的称东晋。然而,后来与两晋地理位置相近的两宋,则不称为西宋和东宋。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于北方
B.南方经济赶上并超过北方
C.政治中心转换是东西之争
D.文化竞争中北方落后南方
11、历史上的国民政府曾经数易其所在地,每一次的变动,其背后都折射出丰富的历史意义,观察如图,在②处发生的事件,标志着(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
C.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
D.抗日战争的胜利
12、1939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 毛泽东在会上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1941年中共中央再次强调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学人员和人民群众纷纷响应, 掀起大规模的生产运动。此举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军民团结
B.巩固苏区政权
C.坚持长期抗战
D.完善财经制度
13、如图是广东省英德市青塘遗址黄门岩2号洞,该遗址出土的石制品类型丰富,包括打制石器以及使用砾石、石核、石片、断块、碎屑及少量穿孔石器和局部磨刃石器,打制石器中以陡刃砾石石器最具特色。据此可推测,该遗址( )
A.处在旧石器时代早期阶段
B.出现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
C.处于新旧石器的交替时期
D.受到其他文明遗存的影响
14、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人在中国“遇有交涉词讼”,中国法律不能管理,“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交管事官(即领事馆)照办。”此项规定破坏了中国 ( )
A.关税主权
B.司法主权
C.领土主权
D.贸易主权
1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国人寻找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寻找了两三代,但终究没有寻找到。直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6、明代思想家李贽说,李斯提出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是“千古创论”。就算是先古圣王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来当政,他们也会采取郡县制。该观点意在说明( )
A.李斯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B.秦统一的历史功绩
C.制度变革是历史的必然
D.郡县制始于周文王
17、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表所示清朝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 事件 |
1662年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1689年 |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 |
1727年 | 清朝开始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
1762年 |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
A.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B.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多民族国家巩固与统一
D.封建统治危机的初显
18、下图是中国电影《上甘岭》(1956年出品)的插曲《我的祖国》,其展现的背景是( )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
A.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
B.歌颂伟大抗美援朝战争
C.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D.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
19、1949年2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指示,指出:在渡江南进和解放全中国的过程中,军队不但是一个战斗队,而且主要是一个工作队,军队干部应当全体学会接收和管理城市。这一指示的发布( )
A.说明国民党的防线已全面崩溃
B.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C.推动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
D.顺应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20、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由宦官组成的东厂,“专事缉访”,设掌印太监一人,掌班、领班人数不定,设贴刑二人,“掌刺缉刑狱之事”。该机构的建立表明( )
A.中央行政体系更加健全
B.司法机构运作更趋完善
C.皇权专制程度显著提升
D.皇帝借助宦官对抗外戚
21、到1926年5月,随着工人组织的不断发展,全国有组织的工人有124.1万人。截止1927年3月底,农会组织已遍及粤、湘、鄂、赣等省,有组织的农民达800万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C.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2、中国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汉江,北至燕山。最初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A.三皇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3、下表是唐朝与周边民族或地区交往表(部分)。由此可知,唐朝能和边疆各民族实现“和同为一家”的原因是( )
时期 | 民族/地区 | 方式 | 具体情况 |
唐太宗 | 东突厥 | 战争 | 东突厥汗国灭亡 |
吐蕃 | 和亲 | 文成公主入藏 | |
西域 | 设置机构 | 设安西都护府 | |
回纥 | 册封 |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 |
唐玄宗 | 粟末靺羯 | 册封 |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
A.能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B.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国力昌盛
C.民族政策开明,措施灵活得当
D.唐朝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4、下图为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曲辕犁是对以前直辕犁的改进,安装了犁评,省力、简便、轻巧,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一直为后世沿用。曲辕犁的出现反映了(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土地私有制的瓦解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耕犁基本定型
25、洋务运动目的:________
26、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_____________》,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27、蒙古政权的建立与扩张
(1)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统一草原各部,建立________。
(2)扩张:先后灭掉________,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________。
28、以 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29、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战场形势:全面内战开始时,________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2)中共中央准确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确定了自力更生、以________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
(3)结果:1946年7~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约30万人。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很快被粉碎
30、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________年。
31、中国古代经济非常发达,近代被迫进行经济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约·罗伯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结合所学,从改进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和水利灌溉的角度,分别列举一例证明这一特征。
材料二宋统一南方后,于公元971年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这是沿袭唐制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元丰市舶法》的颁布更加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外商人往来频繁,商品交易量大增,市舶收入也随之增加。
——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材料三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以及行旅、厘捐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
——刘铭传1880年《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
(3)依据材料三,概括刘铭传的主要观点,并说出其观点的指导思想。
32、6月中旬,大批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________
33、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与11国侵略者签订《________》。
34、抗击倭寇: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_________。在抗倭斗争中,___________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
3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许多救国救民的主张。简述魏源、洪秀全、洪仁、康有为、孙中山的主要救国主张并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
36、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是怎样的?
37、佛教的发展与挫折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唐朝是重视佛教的表现是什么?
(3)反佛灭佛
①反佛灭佛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②反佛灭佛的表现是什么?
③反佛灭佛运动的结果怎样?
38、简答: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并分别简要概括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9、中国的重大外交举措与世界局势的变化息息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面对这种格局,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
(2)列举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概括这些重大外交成就对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新时期我国积极开展哪些类型的重要外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