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B.姑娘们走回家去,路上还要为一点小事争论不休。
C.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D.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稀哩哗啦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损伤) 低眉信手续续弹(继续)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照)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知道)
C.秋月春风等闲度(闲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再)
D.失向来之烟霞(原来) 却坐促弦弦转急(退)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项不同类的是( )
A.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B.洎牧以谗诛。
C.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D.多于南亩之农夫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于是项伯复夜去
B.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D.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5、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麋鹿(mí) 相缪(miù) 潜蛟(qián) 桂棹(zhào)
B. 扁舟(biǎn) 壬戌(xū) 酾酒(shī) 枕藉(jiè)
C. 嫠妇(lí) 扣舷(xuán) 愀然(qiǎo) 渔樵(qiáo)
D. 匏樽(páo) 横槊(shuò) 舳舻(zhú) 斗牛(dǒu)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十七岁
龙应台①
①我到剑桥演讲。华飞②从德国飞来相会,西斯罗机场到剑桥小镇还要两个半小时的巴士车程,我决定步行到巴士站去接他。细雨打在撑开的伞上,白色的鸽子从伞沿啪啪掠过。走过一栋又一栋16世纪的红砖建筑,穿过一片又一片嫩青色的草坪,到了所谓巴士站,不过是一个小亭子,已经站满了候车躲雨的人。于是我立在雨中等。
②两只鸳鸯把彼此的颈子交绕在一起,叠在树荫里。横过大草坪是一条细细的泥路,一排鹅,摇摇摆摆地往我的方向走来,好像一群准备去买菜的妈妈们。走近了,才赫然发现她们竟然不是鹅,是加拿大野雁,在剑桥过境。
③接连来了好几班巴士,都是从西斯罗机场直达剑桥的车,一个一个从车门钻出的人,却都不是他。伞的遮围太小,雨逐渐打湿了我的鞋和裤脚,寒意使我的手冰凉。可是,能够在一个陌生的小镇上等候一辆来自机场的巴士,里头载着自己十七岁的孩子,挺幸福。
④他出来的时候,我不立即走过去,远远看着他到车肚子里取行李。十七岁的少年,儿童脸颊那种圆鼓鼓的可爱感觉已经被刀削似的线条所取代,棱角分明。他发现了我,望向我的眼睛既有感情却又深藏不露,很深的眼睛——我是如何清晰地还记得他婴儿时的水清见底的欢快眼睛啊。
⑤我递过一把为他预备的伞,被他拒绝。“这么小的雨。”他说。“会感冒。”我说。“不要。”他说。细细的飘雨濡湿了他的头发。
⑥我顿时失神;自己十七岁时,曾经多么强烈憎恶妈妈坚持递过来的雨伞。
⑦放晴后,我们沿着康河散步。徐志摩的康河,原来是这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河,蜿蜒无声地汩汩穿过芳草和学院古堡。走到一条分支小溪沟,溪边繁星万点。葳蕤③茂盛的野花覆盖了整个草原。这野花,不就是《诗经》里的“蘼芜”,《楚辞》里的“江离”?涉过浓密的江离,看见水光粼粼的小溪里,隐约有片白色的东西飘浮——是谁不小心落了一件白衬衫?
⑧走近看,那白衬衫竟是一只睡着了的白天鹅,脖子卷在自己的鹅绒被上,旁边一只小鸭独自在玩水的影子。我跪在江离丛中拍摄,感动得眼睛潮湿;华飞一旁看着我泫然欲泣的样子,淡淡地说:“小孩!”
⑨到国王学院对面吃早餐,典型的“英式早餐”送来了:炒蛋、煎肉、香肠、蘑菇、烤蕃茄……又油又重,我拿起刀叉,突然失声喊了出来:“我明白了。”
⑩他看着我。
⑪“原来,简单的面包果酱早餐称做‘欧陆’早餐,是相对于这种重量‘英国’早餐而命名的。”
⑫他笑也不笑,说:“大惊小怪,你现在才知道啊!”然后慢慢地涂果酱,慢慢地说:“我们不称英国人欧洲人啊,他们的一切都太不一样了,英国人是英国人,不是欧洲人。”
⑬走到三一学院门口,我指着一抹瘦小的苹果树,说:“这号称是牛顿那棵苹果树的后代。”他说:“你不要用手去指,像个小孩一样。你说就好了。”
⑭从中世纪的古街穿出来,看见几个衣着鲜艳的非洲人围成一圈在跳舞,立牌上贴着海报,抗议辛巴布威总统的独裁暴力统治,流亡国外的人数,经济下跌的指标,看起来怵目惊心。我说,我只注意苏丹的杀戮,不知道辛巴布威有这样的严重独裁。他说,“你不知道啊?辛巴布威本来被称为‘非洲的巴黎’呢,经济和教育都是最先进的,可是木盖博总统的高压统治,使辛巴布威现在几乎是非洲最落后的国家了,而且饥荒严重,很多人饿死。”
⑮经过圣约翰学院,在一株巨大的果子树上我发现一只长尾山雉,兴奋地指给华飞看——他却转过身去,离我五步之遥,站定。说:“拜托,妈,不要指,不要指,跟你出来实在太尴尬了。你简直就像个没见过世界的五岁的小孩!”
(选自《目送》有删改)
注:①龙应台:台湾地区著名女作家。②华飞:作者的儿子。③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②节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剑桥过境的加拿大野雁成群结队步履蹒跚的姿态。
B.“我”很幸福地等待着儿子,但是儿子的言行只能让我感受到遗憾和失望。
C.第⑧节描写睡着了的白天鹅旁边有一只小鸭子在玩水,宁谧和谐的景致令人向往。
D.第⑤节递伞的细节表现了母子两代人交往中,儿子在特定年龄阶段的叛逆性格。
E.文章中母亲对儿子流露出的爱意流淌在字里行间,含蓄而感人。
F.文章体现了龙应台一贯的犀利畅达的语言风格,对母子关系的思考深邃独特。
【2】第⑤节划线处连续用六个句号,你认为好吗?请结合句意阐述理由。
【3】简析⑮节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华飞说“你简直就像个没见过世界的五岁的小孩!”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17岁”不妥,你是否认同,请简要分析。
7、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补写《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
(3)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
(3)自省是进步的阶梯,荀子《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同样表示出这样的意思。
9、根据教材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5)诗人们常借形象之物来写愁,如“何处得秋霜”“芭蕉不展丁香结”等,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用“水”的形象写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嗟乎!______________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_____《师说》)
(3)姜夔《扬州慢》中运用今昔对比、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扬州城的萧条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互文的方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___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4)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①怪生:怪不得。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过安仁》一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舟过安仁》一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连划船用的篙都收起来了,没有雨打开伞,令人感到奇怪。《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描写了暮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舟过安仁》一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动作行为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 以:利用
B.晋连兵而伐郑 伐:攻打、讨伐
C.烛之武出说秦穆公 说:游说
D.存郑于将亡 存:保存
【3】下列“之”字用法意思与“子犯请击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此亡秦之续耳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相结之厚 D.将焉取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成而去,何移之速也!
(2)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民日报》曾评论说:“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家乡的传统文化是乡愁的载体:名胜古迹、神话传说、历史名人、风俗人情……因此,记住乡愁就是要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为此,你的家乡拟举办一次以“家乡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并征求你的建议。请综合以上材料,结合你对自己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提出你的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