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 )。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心驰神往。
A.其中蕴含着永恒不灭的真善美 B.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永恒不灭
C.真善美蕴含在其中,永恒不灭 D.真善美永恒不灭地蕴含在其中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 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②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 收费惊人,许多家长依然趋之若鹜。
③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但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 轻率。
A.从而 不管 失之 B.进而 不管 有失
C.进而 尽管 失之 D.从而 尽管 有失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B.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C. 袁隆平,这位泥腿子科学家,长期坚持在第一线培育优良稻种,他为中国,为世界每年增加几十亿斤稻米,可谓劳苦功高;而他却从不以此居功。
D. 早年,吴氏兄弟以敏学多思、博闻强记而闻名京师,被选入宫中任教。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A.渲染(xuān) 憎厌(zēng) 否极泰来(pǐ)
B.踟蹰(chí) 皮癣(xiǎn) 叱咤风云(zhà)
C.包庇(bì) 刹那(chà) 崭露头角(lù)
D.召唤(zhào ) 畸形(qí) 千乘之国(shèng)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德国大选虽已盖棺论定,但各党派内部因大选结果屡出纷争。德国《明镜》周刊9月26日报道,德国拜仁州基社盟党员要求该党现任主席泽霍费尔引咎辞职。
B.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它是中国国共两党内战的一个遗留问题。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C. 中国“天眼”的建成筚路蓝缕,完成了以前不久去世的南仁东先生为代表的几代天文人的梦想。南仁东还有许多很多梦想,需要我们后一辈天文人去实现。
D. 首次开设“党代表通道”、首次开通微信公众号、按计划举办6场记者招待会和8场集体采访、34个代表团面向媒体开放……通过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进步的中国。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河流
潘新日
①河边的民谣都是野生的,和桃花红、梨花白一起,用花朵上的时光喊疼故乡。村子里,年轻人都成了河里的水,随着风四处漂流,都跟着河水走远了。一下子,村庄空了,老人就成了剩下的根,在土做的乡下,顶着最后的果实,用一枚粮食味的野草帖慰藉亲人和自己的晚年。
②我的父亲就是暴露在地上的那根沧桑的根,满脸皱纹,历经风霜,他一辈子就是把自己的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们身上,我们丰满起来,他却慢慢干枯成一棵树,干巴巴的在家里支着。
③我一次次想把父亲树一样移栽到我们的城市,可他却偏偏俨然如门前的那条河流,自顾沿着自己的河道流淌着,头也不回。这老头固执得要命。我明白,他这一生注定要和河流一起变成沙砾,变成沙滩。他在用最后的生命,为我们浇灌乡情。
④农忙的时候,父亲佝偻着身子,在田间劳作。他割麦、插秧、收稻、种菜,用一生的劲儿把自己长到庄稼里,越老,越是保持着劳动的姿势。稻子、麦子都直起了腰身,他的腰却弯了下去。
⑤变形的骨头是他对河流弯曲的模仿。这辈子,他的青春豪迈和坚挺早交给了河岸,文给了土地,交给了我们。弯着的腰,是对大地和河流最大的敬畏。
⑥本来,我们也应该和父亲一样,一辈子圈养在田地里,但我们的生命里,早已厌倦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模式,拼命地从父亲身边挣脱和逃离,把父亲的庄稼和河流远远地抛在身后。当然,我们愿望的归结点是城市,只有城市里的灯光和车流才能点燃我们的内心。我们留给父亲的,只有村庄和河流,还有一望无际的庄稼和叹息。
⑦闲不住的父亲,就是灌进水田里的河水,只要有一点空隙就把自己耗进去。这辈子,他是在用一整条命滋润土地,养育庄稼。不管何时何地,每一天、每一根神经、每一条血管都连着河流,他和河水一起奔涌,把思念当作沙沉淀在水底,安静地等待打捞。
⑧门前的柳树长大了,长高了,父亲却矮了下来。他在用身体,建立起内心的精神高地。
⑨遥远的故乡里,父亲在田野里站成一棵树。他的一生很简单,树是他的时钟,河水是他的季节,指引着他的劳作和一日三餐。与土地打交道,河流永远都是庄稼生生世世相伴的情侣,父亲是乡村最老的庄稼。
⑩离乡的人,总喜欢用河流去丈量一个人的心。河流是一个人的精神闪电,刹那间的光亮可以燃烧每一个人的情怀,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内心。邻居、父亲、坟地,死去的、活着的,只不过是黄河这条线上的一个小小的标点,小得就像一个沙粒。
⑪河水静静地流淌,就像外出的人急着归家,各种方言交织在一起,各种清亮的语言交织在一起,黄河就变得浑浊。在这些迁徙的水珠里,有父亲的眼神,有母亲的泪水,有无数游子纷乱的脚步。当岸边的灯光亮起,好多人的眼睛都是湿的。
⑫一盏灯就是一颗心。河流之外,遍布的辉煌里,万家灯火深不见底,都是一个一个用家叠出来的故园。母亲说,走得再远,黄河都会跟在我们的身后,河水牵着大地的衣襟,是最顽皮的小孩。
⑬我不止一次地拜父亲为河上的王,一年四季在心里默默地朝拜他,敬仰他,把他放在心灵的最高处。然而,父亲更是庄稼的王,他有十万麦子,千万桃花,黄河是他的轿子。他就是一个会伺弄庄稼的土著,一天一天,不停地用土镶濯洗自己的灵魂,一辈子都把自己交给田地,交给会走路的粮食。
⑭他不停地劳作,河流成了他的精神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得就像河水,安静而柔软着。
⑮我不愿意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庄稼的王,我的精神世界里,有很多山头,每一个山头都绚烂无比,这些充满诱惑的精神栖息地,时常弥漫着花香和朝气。而远方的父亲,他固守的领地一直不变,整个生命呈现的,只有河流和庄稼。
⑯我很明白,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一生要经历很多,像父亲这样的农民,黄土快埋到脖子了,还依然把家乡当作自己的封地,那么虔诚地与土地为伍,他只把自己看作一株庄稼,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开花,结果,了了一生。
⑰即便这样,父亲内心是丰富的,充满希冀的,但他老了,已经不善表达了。这辈子,他的语言都交给了手掌,手掌成了他和植物们交流的桥梁。
⑱河,是人和庄稼匍匐在水里的血。父亲把它当作亲成,时常坐在一起。水鸟飞过来,支着长腿,把乡下用旧的日子一个个择出来,在水里洗净。也把父亲掉在河里的眼神捞上来,在风里晾干。
⑲父亲,作为岸边的第一高峰,为我们定格出故乡的坐标,距离再远,我们都不会迷失自己。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的一生既是忙碌的,又是简单的,他不停地劳作,生命中呈现的只有河流与庄稼,对此,“我”既有褒奖,也有批判。
B.文章开头通过对乡村现状的描绘,既突出了乡村空巢老人生活的孤独与伤感,同时也为下文描写父亲做了铺垫。
C.父亲的生活与河水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河水在父亲心中的分量很重,它照亮了父亲的内心,也寄寓着父亲的精神世界。
D.文章写岸边灯光亮起时“好多人的眼睛都是湿的”和河流之外万家灯火的场景,意在借灯火的意象表明人们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我们丰满起来”与“他却慢慢干枯成一棵树”形成对比,体现了父亲对孩子们的爱和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
B.文章写父亲不肯跟“我”到城市生活时,用词形象生动,“移栽”一词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父亲的固执。
C.文中写河流是父亲的“精神领地”,土地是父亲的“封地”,父亲是“庄稼的王”,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父亲对故乡乡土的虔诚。
D.文中写水鸟把旧日子在河水中“择出来”“洗净”,把父亲的眼神“捞出来”“晾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水鸟串联起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和父亲对于故乡生活的守望。
E.文章语言既平实质朴,意蕴悠长,又富有哲理性,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强化了情感表达。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言上具有怎样的艺术表达效果?
【4】作品为何先写“我们愿望的归结点是城市”,在结尾处又说“为我们定格出故乡的坐标,距离再远,也不会迷失自己”?这样写矛盾吗?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人因为官职大小的缘故,而嘲笑那些拜师学习的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蜀地之难行还联想到了蜀地军事上的易守难攻,其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一幅奇妙精美的图画,将听觉、视觉融为一体,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
8、补写出空缺部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因潭水清澈而见到的于历历在目而又空灵的特点。
(2)韩愈《马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伯乐”和“马”设喻,说明了要先有明主然后才能让人才涌现的道理。
(3)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激励人们只要不断奋进、定当攀上人生高峰。
(4)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同舍中其他求学者锦衣玉食,然而“______,______”,作者与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6)《劝学》中以蟹作比,从反面阐述用心专一,不能急躁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8)《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是相同的。
(9)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___________________。
(12)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___________________,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13)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月的春帷不揭。
9、名篇名句默写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狗吠、鸡鸣,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邪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有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10、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荀子《劝学》)
(4)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5)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高洁傲岸、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吐蕃。③《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总领全诗,从大自然生长茂盛的花切入,抒写自己在繁华似锦的春天,在国家多灾多难时登临高楼,内心感慨万千。
B.颔联抒写锦江美好的春天,大地已经苏醒,春天的气息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来飘去见证了从古到今的变化。
C.颈联诗人通过想象告诉我们朝廷就在那遥远的北极,任何人无法企及。吐蕃还要来侵扰唐朝又有什么用呢?
D.诗人借助自然之景联系古往今来的变化,融国家灾情与个人情感为一体,体现诗人特有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请简要概述尾联寄予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在以上两则文字中,孔子对他大加赞扬。
B.颜回勤于学习,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
C.孔子希望大家能像颜回那样,能够刻苦学习,举一反三, 由此及彼。
D.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子贡以言语闻名,孔子批评他说话过分谦虚。
【2】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认为,“吾与女弗如也”应解为“我与汝均不如”。根据这样的解释,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孔子的教育技巧。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不要沉溺在现在的各种琐事中,在自己心里培养对未来的理想吧。——谢德林
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须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甘露。——芥川龙之介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