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 ,听取蛙声一片。
(2)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 。
(3)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达依依情别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们常用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颂扬那些具有默默奉献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品的教师们。
2、根据课文梗概,完成思维导图。
3、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结合名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A.他,禁军教头,误入节堂,平添复仇怨。
B.他,斗战胜佛,斩妖除魔,美名永流传。
(1)A是_________
(2)B是________
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
____知非福_____ 垂头____气________
跃跃____试_____ 无_____无故________
万_____更新_____ _____然不同_________
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萧萧暮雨子规啼(____________)
2.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
3.休将白发唱黄鸡(____________)
4.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__)
5.因风飞过蔷薇(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诗歌的前两句从________、________角度出发,描写了乡村四月的秀丽风光。
【2】诗歌的后两句突出了乡村农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_____)
(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______)
(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解释词语。
水光潋滟:_____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色空蒙:___________________
相宜: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作者把西湖比作,描绘了它时候和时候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后来,人们把西湖称之为“________”就是从这首诗中来的。
【3】与“淡妆”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与“浓抹”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
【4】苏轼人称“______”,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你知道他的诗词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最喜欢的一首是《______________》,内容是______________
9、给下面一段新闻加上标题,限14字以内
3月3日下午,澳门经济司、财政司和水警稽查队联合行动,公开销毁了最近两年中缉获并已完成了行政或司法检控程序的盗版光盘约100万张。这是澳门官方首次采取这种行动。
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①张思德生下才7个月,母亲就连病带累,离开了人间。临死前,她把张思德托给了他的叔叔张行忠和婶娘刘光友收养。
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思德很小就下地干活了。婶娘上山坡种豆,他跟在后边点种;婶娘下田割谷,他跟在后边捡穗。七八岁,正是上学念书的年纪,可他却成了割草、挖菜的劳力。尽管养父母终日辛苦,家人仍然难得吃上一顿饱饭。
③1933年12月,张思德参加了红军。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被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通讯班当班长,在数年的通讯工作中,张思德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准确无误。1940年初夏,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采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烧炭要打炭窑,洞口很小,里边很大,每次要出500公斤木炭。木材在窑中要立起来放,还要会看火候。开窑出炭是非常辛苦的,里边活像一座焚化炉。那时没有任何防护用品,连起码的手套都没有。人要爬进去,将木炭一根一根地传出来,外边的接应晾上。进去一次,人就闷热得好像要脱一层皮。这种最脏最苦的活儿,张思德总是抢在最前面。苦战三个月,经过伐树、烧火、出窑、捆扎、运输等数道繁重的工序,终于把八万斤炭运到了延安。
④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他又随警卫营来到南泥湾开荒。张思德不仅带领全班战士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同时又担负起通讯工作,白天劳动,夜里步行,长距离送信,积极完成通讯任务。1942年张思德调回延安。1943年初夏,被调到枣园内上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张思德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时年29岁!
【1】找出文中写开窑出炭非常辛苦的句子并画上“ ”。
【2】品读文中画“ ”句子,说说划线的词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思德参加了红军是因为家里太穷,吃不上一顿饱饭。
B.张思德是个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凡事以身作则、积极主动的好同志。
C.张思德是个好同志,但为了烧炭采炭工作,29岁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死得太不值得了。
11、阅读知识与积累。
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中年女人。他们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女孩的家。女孩正在帮着姥姥择从地里挖来的野菜,看到陌生人进了他们家的院子,慌忙站起身,躲在姥姥身后。
姥姥站起身,说:“你们这是……”女人迎上去,握住姥姥的手说:“可找到你们了,这孩子就是杜鹃吧?”姥姥一听,把身后的杜鹃拉到身前来说:“早听说你们要来,一直盼着呢,杜鹃,快,你城里的阿姨来看你了。”
女人伸出双臂,示意杜鹃到她的怀里来。杜鹃怯生生地走过去,轻轻偎依在女人的肩头,就像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眼神里绽放着纯真的幸福。
“哥哥呢?他怎么没有来看我?”杜鹃把头从女人的肩膀上拿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望着女人。
“你哥,他……今天正好有事情,改天他忙完了,我一定让他来看你。”女人的眼里闪过一丝悲伤,但瞬间转成了笑容。吃过晚饭,杜鹃写完作业,就上床睡了。姥姥和女人坐在院子里说话。
小村的夜晚很安静,连风都不好意思来打扰,天上的星星眨着清澈的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月亮悄悄躲在树梢后,听女人和姥姥轻声细语却切切深情的谈话。
女人长舒了一口气,说:“这是我儿子的愿望。”姥姥握住女人的手说:“孩子,我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怎样的一种伤痛。杜鹃的爸妈出车祸那阵儿,我真是不想活了,可是看看杜鹃,那么小的孩子没了父母就够可怜的了,如果再没了我们,可就真成了风中草了。”
“嗯,不能让孩子看不到希望。”女人轻泣着说。
“我儿子说他与杜鹃的血样配型很符合,明天我们就带杜鹃进城做心脏移植手术,我儿子撑不了几天了……”女人低低地哭泣起来。
那个草上满是清露的清晨,杜鹃一手拉着男人,一手拉着女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环山路,走出了小山村。儿子顽强支撑着自己的生命,在得知杜鹃已来到医院时,带着一丝微笑,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父母,离开了他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
这个消息,女人没有告诉杜鹃,她不想让杜鹃幼小的心灵再一次接受重力的打击。
杜鹃出院了,女人带着她回到了小山村,看着杜鹃微笑阳光的脸,女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眼中含着泪花,笑了。
几天后,看到杜鹃恢复得很好,女人说要回城了。杜鹃扑进女人的怀里,依偎着抱紧,就像抱紧亲爱的妈妈一样。
杜鹃交给女人一封信,说让她坐上车时在车上看,女人微笑着点头。打开信封:我知道哥哥的愿望,也知道哥哥和坏人搏斗,受了重伤,也许他就要去我爸妈去的那个遥远的地方。我那晚偷听了你和姥姥的谈话,我多么不想进城做手术啊,可是我心里也有一个愿望,我哭了好久,为了我的愿望,我决定跟你们进城做手术。我的愿望没有哥哥的愿望那么崇高,但是是真诚的,我想说,我的愿望是――我想做你们的女儿,照顾你们一辈子。
女人握着信,泪水再一次模糊了她的双眼,不同的是,这眼泪少了悲痛,多了几分润心的温暖。
【1】读短文,填空。
(1)本文以“愿望”为中心话题,请说说“哥哥”和“杜鹃”的愿望分别是什么?
①哥哥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鹃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段“这眼泪少了悲痛,多了几分润心的温暖。”在这一句中,女人
③“悲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温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人公“哥哥”在文中并没有过多的正面描写,但通过侧面多个角度塑造了他的形象,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女人和姥姥在院中轻声细语地谈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人物较多,感情丰富,全文洋溢着“爱”的温馨,试分析文中表现出的几种“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跨越百年的美丽》片段(15分)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他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 ,变成一条条 ,她变成了科学史上 。
(1)“卓”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2分)
(2)按课文内容填空。(4分)
(3)“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 。(2分)
(4)“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
是 。(4分)
(5)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美丽健康的容貌隐退,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得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13、阅读腊八粥(节选)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1】文中“松劲”的意思是________,八儿眼睛急红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的“反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八儿?你认为这样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心愿
吃过晚饭,母亲忙着似乎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甲)刚上五年级的女儿大声嚷道:“妈妈,问你个问题,你的心愿是什么?”
母亲先是一愣,接着回答:“心愿很多,跟你说没用。”“您就说说看,这对我很重要。”女儿执拗地要求。
“好吧,就说给你听听。第一,希望你努力学习,保持好成绩;第二,希望你听话,不让大人操心;第三,希望你将来考上名牌大学;第四,……”
“哎,妈妈,你怎么总是围着我打转转,能不能说说你自己呀?”
“我嘛——是希望身体健康,青春永驻;二是希望工作顺心,事业有成;三是希望家庭和睦,美满幸福;四是,……”母亲有滋有味地历数着,沉浸在对美好的种种设想之中。
“哎呀,妈妈,您说的这些又大又空,能不能说点实际的?比如你想要……”
母亲渐渐意识到了什么,有些火地打断女儿的话:“我就知道你跟我玩心眼儿,一定是老师留了关于心愿的作文题目,你写不出来,就想到我这里挖材料对不对?实话告诉你吧,我的心愿多着呢!我想要小轿车,我想要高档时装,看,我的包坏了,还想要一只新款的鳄鱼皮手袋,这些你都能满足我吗?跟你说顶什么用?心愿说完了,快写作业去吧。”
女儿一直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母亲,(乙)她没有再说一句话,静静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屋子里空旷旷的,安静得只能听见墙上的钟摆声,母亲觉得有些话还意犹未尽,又站起身推开女儿的房门。女儿正在写作业,串串泪珠滚落,不停地用手背擦着,母亲的火气又上来了,比刚才的声音还要高出几个分贝,吼道:“你还觉得挺委屈是不是?你想偷懒是不是?你故意气我是不是?”
“妈妈,我不是……”
“还敢顶嘴!告诉你,九点钟之前写不完这篇作文有你好瞧的!”母亲很权威地命令着,一扭身“嘭”地把门关上了。
第二天晚上吃完饭,女儿照例进屋写作业,母亲照例重复着每日必做的家务。蓦然间,她发现茶几上多出一束鲜花,鲜花旁放了一个包装袋,包装袋上放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
妈妈: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用平时攒的零花钱和这两年的压岁钱给您买了一只鳄鱼皮手袋。让您高兴,是我最大的心愿。
想给您一份惊喜却不小心惹您生气的孩子
母亲的手颤抖了,呆呆地坐在沙发上,说不出一句话。
【1】题目“心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甲)(乙)两句可以看出女儿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为什么固执地反复说“跟你说没用”,而不愿把自己的心愿说给女儿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就是文中的那位“妈妈”,看了女儿的纸条后,你有许多话想对女儿说,可又不好意思,于是决定也给女儿写一张纸条,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后,你能比较出母亲的心愿和女儿的心愿有什么不同吗?结合文章,写出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过草地的时候,战士们随身带的干粮都快吃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我只有用劳动来解决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拟人句:高粱红了,稻子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你怎么能说这都是他的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以“此时此刻教室里真安静啊!”为开头写3—5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不会少你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终于把你盼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老师提醒同学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认真审题,用心答题。(把转述句改成直接叙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40分)
题目:真没想到
提示:可写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的可喜变化;也可以写近期发生的你所意想不到的事,全文在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