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新疆乌鲁木齐三年级(下)期末试卷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 ,听取蛙声一片。

2)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达依依情别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们常用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颂扬那些具有默默奉献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品的教师们。

2、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枸: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______

(2).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_____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____

(4).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_____

4、古诗文名言积累欣赏。

①“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本诗选自南宋诗人__________的《四时田园杂兴》。“田园诗歌”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这样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盾之坚,____________。吾矛之利,_____________。”列举一例人类利用事物之间的矛盾造福为民的实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酣战春云湛碧血;__________,愁看秋雨湿黄花。(黄兴)

_________________,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5、春意盎然,在括号里填上带字的词语。 

________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________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________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________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________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________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________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⑧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不度玉门关。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要留清白在人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代)诗人____

2诗句中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千锤万凿:__________________

(2)吟:__________________

(3)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   )诗。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5这首诗中“烈火焚烧”与“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石灰石的顽强。

6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7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同。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8诗句“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了诗人______的追求。

7、阅读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排”的意思是( )

A.排列。

B.推开窗。

C.推开门。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______的形象。

(2)诗歌后两句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

【4】具体说一说,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_______,立根原在_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诗的第一句中,“_____”字特别传神,写出了竹子_____的性格。诗的第三句中,“千”和“万”写出了竹子面对的考验 __________。

【3】说说本诗后两句的意思。

【4】这首诗采用了_____的写法。下列哪一项不是本诗表达的情操?(______)

A.刚正不阿    B.秉公无私    C.正直不屈 D.铁骨铮铮

【5】“尔”的意思是_________。占诗文中的名称很有讲究。请为下列名称选择恰当的解释。

寒舍(   ) 在下(   ) 晚生(   ) 贤郎(   

A.   晚辈自称    B.对人称自己的家   

C.谦称自己      D.对对方儿子的称呼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请细心阅读,完成练习

某小学五年级某班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对该小学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学生最喜欢阅读哪类读物

读物

漫画类

小说类

百科类

其他文学作品

占总人数比例

45%

31%

10%

16%

 

1分析上面的表格,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不少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上面的表格,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提一些建议。

对教师,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学生,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新视野。

_____

每逢五月,石榴就开始开花结果。

儿时,母亲没有好东西给我吃,便在树上摘下熟透的石榴用手掰开,破裂的石榴皮渗出苦涩的黄水,黄水流过,里面便露出亮晶晶的籽儿,清香甘甜。我不喜欢吃那个,在我看来,自己家树上结满了石榴并不稀罕。我常会当着母亲的面,把那些籽儿洒在地上,并用脚使劲跺碎,浓厚的汁液沾满我光裸的双脚,脚上常被石榴皮上的黄水儿染成难看的黄色。我恨那种颜色,认为是它将我们的童年弄得没有滋味,在那样的岁月我思念的是糖块儿,香喷喷的点心。石榴在我看来是最廉价的食品,母亲不过是心疼那几毛钱,不过是想哄着我不要闹,越是这样,我越是仇恨着石榴,希望它身上长虫,永远不要结出那种我不喜爱的东西。只是,不管我如何痛恨,它还是旺盛地结出果子,在向着太阳的一面挑战似的向我展示着那玛瑙一样的姿态。母亲总是小心地摘下来放在篮筐里,找个僻静的地方吊挂起来。偶尔会在我吵闹的时候拿出一个,或是递给邻家的小孩。她把那些剥开的石榴皮攒起来,像收藏宝贝一样。记忆中母亲把所有我认为无用的东西看作宝贝,连干巴巴的石榴皮都不放过。

入秋,母亲把石榴皮晒干,说能入药。她常将皮煎成水分期给我们服用,并不细说它的妙处,但我却是村子里感冒次数最少,也没有得过蛔虫病的孩子。究其原因,乡医说要归功于母亲熬制的“苦水”。后来不少的母亲到我家寻找妙方,母亲递给她们一些干巴巴的石榴皮,并详细说明用法儿。虽说我也会偶尔佩服母亲,但在那时,我并不了解她育儿的苦心。

而经过了时光的磨砺,我逐渐发现,母亲竟很像干瘪的石榴皮,她的脸越来越被那种黄色包裹起来,紧巴巴地糊在岁月犁过的地方,失去了往日的光华。而我们,却在它的包裹下,晶莹透明,红润滋养,洋溢着青春的色泽,透彻着生命的光彩。在我们一个一个东张西望地被世界的温暖拥抱起来,被那热切的阳光锤炼得更加美丽饱满,那干瘪的老石榴皮却随着光阴老去。在人们对着石榴籽儿赞不绝口时,再也没有人提起它的包容,豁达,慈爱。若是没有它的无私滋养,怎么会有那些美丽绽放在世界上。我从没有感谢过母亲为我剥开石榴,也从未认真地回顾她低垂的眼帘。我记着有过这么一幅画面,面对我的吵闹,母亲无声地拾起那散落在桌边的石榴籽儿,再放在石榴皮内默默地裹起来。她手上的黄水一滴一滴在落下来,像是沾满心酸的泪水,我们正是在那苦涩的黄水中健康地成长起来,它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智慧,反倒使我们更加聪明丽质。

至此,我才知应该感谢母亲,感谢她石榴一样的滋养与胸怀,而母亲却已不在了。

1根据文章内容,给短文取个题目:___________

2默读第一处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母亲见“我” 这样会怎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读第二处画线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榴皮有什么功效?作者为什么把母亲比作石榴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有没有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恩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选文引用_________的话分析了死的不同意义,一种是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解释字义。

固: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 于:____________

②整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画“______”的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 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另一个“死”字表达了对法西斯的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等。

【4】结合生活或阅读,你还知道谁的死重于泰山?谁的死轻于鸿毛?分别用一句话进行实例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语段阅读。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秘密、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居然  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用“√”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下面对“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这句俗语形象地说明了遇到问题要不断地请教,直到别人讲解清楚为止。

B.这句俗语形象地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

3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三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并不_______,真理并不_______

4从事科学研究的要求: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没有人喝彩的工作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  )地走回家。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那带着眼泪的脸,使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么伤心?

我一边抹(mā mǒ)着眼泪,一边鸣鸣咽咽地说:妈妈,我想要做的事,老师总不让我做。”“呀!到底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不让我当主角(jiǎo jué),却只要我在后台工……工作!那小龙平时很不爱文艺,这次反做了!我鸣鸣咽咽,连话也说不清楚。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云,你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我的眼泪,一面(  )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

⑨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 脱下手表   把表壳打开 又问我说   你看里面是些什么

⑩ 是小齿轮和螺丝 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指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徒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也就是这些别人看不到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  )地说:这是没有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

1找出文中词语的正确读音,画“√”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悲哀   伤心   温和 柔和 恍然大悟 意味深长

3第⑨、⑩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第⑩自然段中我完全忘了我的伤心事我的伤心事指的是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了妈妈的话我会怎么想?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实生活中,像这样无人喝彩的工作还有很多,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想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上面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

 

2在这段话中,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用横线画出关联词。并谈谈你的体会。

 

3这段话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课。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练习。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

改为陈述句: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人们以为赫胥黎发疯了。因为在人们看来,恐龙早已灭绝。

因为   ,所以  

3.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这个标本会不会就是那种由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红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高兴得坐立不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地方太小,怎么容易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宽容如喜雨,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似的贝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难道这一天不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这不是一份苦差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1)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30分)

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发生了多少故事!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成功有失败……受到过感动,聆听过教诲,相信总有一件让你记忆犹新!成长的故事中无论是酸甜苦辣,都会让我们慢慢学会长大,请你写一篇作文,把自己成长的体验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题目自拟,要求把事情写清楚,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