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新疆哈密三年级(下)期末试卷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按要求填写词语。

________新 死________ ____非福 ____然而____

________ 不可____ ________来 翻________

①形容见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发展趋势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②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2、文言文回顾。

(1)“孰为汝多知乎?”中的“知”在这里应读_____________,“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的正确译文是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出自文言文《学弈》,《学弈》选自《________________》。

(3)《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从两个角度表达)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这是一幅图书广告宣传画,观察画面回答:

这则广告介绍的书名:________________

出版这套书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

100%精品说明这套书__________________

75%价格说明这套书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意思用一个成语概括是_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wú gǔ

jiǎo jiàn

kāng kǎi

tuì shǎi

ēn hu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写出下列歇后语

鸟入笼中——________              锦上添花——________

卒子过河——________              纸老虎——________

阿拉伯数字8字分家——________       按着牛头喝水——________

阿公吃黄连——________            按鸡头啄米——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往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__________的景象。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

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

【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

资料

①创作背景:诗人在苏州、常州一带查看水情时,目睹江中的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上起伏,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故而创作了本诗。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的幸福出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解释下列字词。

爱:_________________ 出没:___________

风波:________________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2“往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下列加点的“但”字与诗句中的“但”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小明说再也不会撒谎了,愿如此

B.戍守边防的工作虽然辛苦,战士们没有一个叫苦的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展开想象,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希望通过诗句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使其明白_________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的规劝。

6课文综合回顾

《江上渔者》是____代诗人_____所写,这首诗通过反映_____,表现了诗人_____之情,这正如《岳阳楼记》里所写的“_______________”一样。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穷人》节选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a.这段文字主要是对桑娜的 描写。表明桑娜内心活动是复杂的:一方面是考虑丈夫   ;一方面是   ,可又怕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对他说;再一方面是

b.选文连续用了七个省略号,第一个省略号“……是他来啦?省略了桑娜 ,于是想到是他来啦。第二个省略号则省略了   ,然后得出结论: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原来是那样焦急地盼望丈夫回来,现在又担心他回来发现两个孩子后会不同意收留,这第三、四个省略号表现出桑娜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个省略号表示桑娜  

 

10、我留着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又将赤裸裸地回去罢? 

1    两个赤裸裸分别指什么?

2    从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节选)

早饭吃过,吸着第一支香烟,整理笔墨。来了封快信,好友王君路过济南,约在车站相见。放下笔墨,一手扣钮,一手戴帽,跑出去,门口没有一辆车;不要紧,紧跑几步,巷口总有车的。心里想着:和好友握手是何等的快乐;最好强迫他下车,在这儿住哪怕是一天呢,痛快地谈一谈。||

到了巷口,没一个车影,好像车夫都怕拉我似的。又跑了半里多路才遇上了一辆,急忙坐上去,车走得很快,绝对误不了,又想象着好友的笑容与语声,和他怎样在月台上东张西望地盼我来。

怪不得巷口没车,原来都在这儿挤着呢,一眼望不到边,街上挤满了车,谁也不动。西边一家绸缎店失了火。马上决定改走小路,不要在此死等,谁在这儿等着谁是傻瓜,马上告诉车夫绕道儿走。我是何等果断而聪明。

车进了小巷。小巷里的车不但是挤,而且无论如何也退不出。马上给了车夫一毛钱,似猿猴一样轻巧地跳下去。不行挤过这一段,再抓上一辆车,还可以不误事,就是晚也晚不过十来分钟。||

棉袄的底襟挂在小车子上,用力扯,袍子可以不要,见好友的机会不可错过!袍子扯下一大块,用力过猛,肘部正好碰着在娘怀中的小儿。娘不加思索,冲口就骂,凡是我不爱听的都清清楚楚地送到耳中。孩子哭得奇,嘴张得像个火山口;没有一滴眼泪。说好话是无用的。四围的人把我围得水泄不通;没有说话的,专门看哭骂,笑嘻嘻地看着我挨雷。幸亏卖糖的是圣人,向我递了个眼神。我也心急手快,抓了一大把糖塞在小孩的怀中,火山口立刻封闭。四围的人皆大失所望。给了糖钱,我见缝就钻,杀出重围。

到了车站,已经十点了,王君还没有叫火车晚开一个钟头的势力。

我越想越头疼。||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挨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泄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在前四个自然段中各画出一处反映“我”心情焦急的句子。

3第五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是对孩子的__________描写,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说明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我”__________的心情。

4文中已用“||”把短文划分为三部分,请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的题目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也可以直抒胸臆。本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表达情感。

12、阅读理解。

题临安邸

佚 名

诗人林升一日路过临安,住在一家旅店。远处不时飘来一阵阵悦耳的乐声,诗人循声而去……

西湖景色迷人,远处的山郁郁葱葱,一座接着一座,连绵到天边。那连绵的群山中,星星点点地散落着一座座玲珑别致的小楼,好一派迷人的景色!你听,远处隐隐约约的的地传来一缕缕美妙的乐声。看!楼阁里的舞女们长袖飞舞,袅袅婷婷,那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诗人林升却无心欣赏这些美景。那西湖边暖融融的风吹得那些达官贵人忘却了丢失国土的耻辱,整日花天酒地,早己把国与民抛在了脑后。看到这奢靡的场面和达官贵人们那迷醉的丑态,林升气愤地想:他们简直把杭州当作了汴州,整天过着荒淫腐败的生活,不思收复失地,真是腐败到了极点。想到这里,林升不禁在旅店的墙上忧心写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题目中的“临安”即_________(地名),诗中的“游人”指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描写的是___________(地名)的美景,是林升的诗句“_______________”所描写的内容。

2选择正确的答案。

(1)“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意思是_________

A.西湖边那些整日长袖飞舞的舞女们什么时候可以休息呢?

B.西湖边统治者们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2)这首诗反映了诗人_______的情怀。

A.大公无私   B.忧国忧民

(3)这首诗应用________的语气朗读。

A.赞美   B.悠闲 C.讽刺

3你还知道哪些跟西湖有关的诗词?请写出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节选)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画线句子中字突出了小草________的特点。字的作用是________

2文段中写的是雨景,其中描绘雨的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文段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传达出雨中的乡村安静和平气氛的一个词是________;最能显示江南地方色彩的是哪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雨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走近农村留守儿童

材料一: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从数也在不断增多。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有几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因此有了几百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6岁到13岁的占大多数。

材料二:调查中,我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1通。其中,留守儿童的父母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的比例为70.2%,一年以上回家一次的比例为32.8%,两年以上回家一次的比例为12.7%,三年以上回家一次的比例为6.8%。

材料三:XX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

52.9%

35.5%

5.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

35.5%

5.9%

35%

材料四:父母外出导致近半数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下降,他们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某校大队委开展了“走近留中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阴影,健康快乐成长。

【1】以上材料没有表明的一项是(        

A.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

B.农村留中儿童面临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C.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沟通。

D.农村留守儿童都得到了父母很好的照顾。

【2】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常抑郁和没有抑郁情绪的同学都不超过6%,可以忽略。

B.留守儿童产生抑郁情绪与父母外出后生活质量下降有关。

C.近三分之二的留守儿童排解抑郁情绪的方法是说出来,最多的是选择向同学倾诉。

D.要特别关注有抑郁情绪但是“不说”的那35%的同学。

【3】你认为下列哪个选项作为材料四中“走近留守儿童”活动的主题最为贴切?为什么?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_________(填序号)

理由: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填空并仿写。

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这”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2)仿照“不是……而是……”的句式写一个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6分)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18、照样子,转换句子。 

例:父亲说: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父亲说,他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他经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写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3)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干脆别读这本书。(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

(4)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写一篇习作。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

(一)成长,总是让我们有些害怕,又有些期待,未来的日子,将会是怎样的呢,未来的自己,又在做什么呢?请以《我长大以后》为题目,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二)我尝到了____________

提示:在生活中,你可能享受过助人的快乐,也可能体验过失败的痛苦;你可能品尝过母爱的甜蜜,也可能经历过劳动的艰辛;你可能……请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学习的快乐、劳动的艰辛、成功的甜头、母爱的甜蜜等),然后写一篇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