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新疆图木舒克三年级(下)期末试卷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补全下列成语

1.四面_____ 彬彬_____ _____饮血 _____日丽

2.腹背_____ 翩翩_____ _____置疑 _____助长

3.当之_____ 旁若_____ _____葱葱 _____益彰

4.纵横_____ 别出_____ _____欲出 _____窥豹

5.半途_____ 开卷_____ _____好问 _____勃勃

2、句子品析。

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句中的“?”指的是________,“!”指的________________

(2)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有过把“?”拉直变成“!”的经历吧,请你用简练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

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有可能发现真理。

(1)这句话点明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若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____,看到____,并______,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2)用加点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面四字词的反义词

人声鼎沸——__________  勤勤恳恳——__________ 

隐隐约约——__________  享誉世界——__________

4、默写填空。

(1)京口_______,钟山_____ 

(2)春风_______,明月_____ 

(3)诗中描写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5、用“望”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

______妈妈这个星期天能带我出去玩。于是,我热切地______星期天快点到来。好不容易到了星期天,妈妈却不停地忙着做家务,让我的______落空了,我感到很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报得三春晖。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是   代著名诗人   的一首歌颂   的著名诗篇。“游子”是指   。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 的情景;后两句,作者用小草比喻   ,用   比喻子女的心,用   比喻深切伟大的母爱。

3“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采薇(节选)

昔我__________矣,杨柳依依。

今我________思,雨雪霏霏。

______迟迟,栽渴载饥。

我心______ ,莫知我哀!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选自《 ____________》。诗的主人公是一位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打“√”。

雨:A.yǔ(       )B.yù(       

迟迟:A.迟到(       )B.迟缓的样子(       

载:A.zǎi(       )B.zài(       

莫:A.不要(       )B.没有人(       

【4】诗中与“昔”相对的字是“______”,由此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情景,分别是:①_______;② __________

【5】从诗中可知,主人公现在所处的地点是_______,处境是_______。一个“_______ ”字体现了此时主人公内心无限的_______之情。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半亩方塘一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鉴:

②徘徊:

③渠:

④清如许:    

⑤源头:

⑥活水: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3】怎样理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比赛开始了,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节选自沈从文的《边城》,有删改)

【1】对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不”的意思是“没有一个不是”,表示双重否定。

B.三个“莫不”展现了茶峒端午日赛龙舟人人参与的热闹场景。

C.三个“莫不”为下文写龙舟竞渡为什么如此吸引人设置了悬念。

D.三个“莫不”是说人们都很忙,没有时间去关注龙舟比赛。

【2】填到第2自然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健康 伶俐

B.结实 伶俐

C.结实 灵敏

D.健康 灵敏

【3】第3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关于作者穿插的“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从侧面烘托了龙舟竞赛激烈、火热的盛况。

B.留下“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发挥想象。

C.留下“空白”,看读者是否知晓小说中的梁红玉水战擂鼓的故事。

D.这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象展开的联想,表现出龙舟竞赛场面的热烈。

【4】下面对短文中描写的茶峒人过端午节的场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短文具体写了茶峒人在端午日尽情享用鱼、肉的场面。

B.短文细致描写了茶峒人倾城而出到河边观看划船的场面。

C.短文细致刻画了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

D.短文简略描写了赛船过后军民在河中游泳追鸭子的场面。

【5】短文描写茶峒人过端午节的盛况,展现了当地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茶峒人( )的精神面貌。

A.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B.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C.不怕困难、积极乐观

D.辛勤劳动、崇尚科学

10、阅读理解。

骡子和铃铛

一头高大健壮的骡子,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铃铛制作精巧,响声清脆,骡子每走动一步,铃铛便发出“叮当”的声响,比鸟儿的歌声还悦耳动听。

一天,骡子撞开了篱笆,走进了菜园,白菜、韭菜一畦畦,鲜嫩又可口,骡子好不欢畅,它低头啃个不停。“叮当叮当”,一串串尖利的急响,钻进了主人的耳中。他一个箭步冲出房门,挥动竹枝赶到菜园,一边抽打着骡子的屁股,一边斥责道:“混账东西,你胡嚼乱踩,把菜地弄得一团糟!要不是铃铛叫我来,菜地准被你糟蹋完。看你下次再敢闯进菜园……”

骡子疼得直叫唤,不要命地跑出了菜园,“叮当叮当”,铃铛的响声,伴着骡子远远地到了山脚下。

没多久,骡子拉着一车货,长途跑路,傍晚时返回了村里。“叮当,叮当”,一阵脆响,引得一些乡亲们竖起大拇指夸奖道:“嗬,好一头结实顶用的骡子,拖这么多货物跑了一天,还那么精神抖擞的。听,配上这清脆悦耳的铃铛声,多有气魄!”“叮当,叮当。”铃铛儿听了这番话,响得更加起劲了,像是说:“对的,对的,骡子了不起!”

骡子耸起耳朵听了这些话,满心喜悦。突然,它望见了菜园,不禁感到一阵阵隐痛,立刻不高兴地责问铃铛道:“你发出的是同一个声音,为什么一时出卖我,一时又吹捧我?”

“叮当,请你听清,”铃铛含笑地解释道,“你和我,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你犯错误时,我发出警告,为的是挽救你,不让你越陷越深;当你做得对时,我理所当然地赞扬你,为的是激励你取得更大的成绩啊!”

【1】以下词语形容铃铛正确的是(        

A.见风使舵

B.曲意逢迎

C.明辨是非

D.溜须拍马

【2】骡子挨打是因为(       

A.它私自闯进菜园

B.胡嚼乱踩,把菜地弄得一团糟

C.主人听到铃铛声

【3】“铃铛听了这番话,响得更加起劲了”的原因是(       

A.铃铛本身就会响

B.铃铛在鼓励骡子

C.铃铛故意吹捧

D.铃铛爱凑热闹

【4】铃铛的两次响声的含意,骡子认为是( ),铃铛认为是( )

A.警告和赞扬          B.出卖和吹捧               C.陷害和捣蛋            D.责备和激励

【5】从《骡子和铃铛》中,你明白了(       

A.一种事物有利有弊,要扬长避短。

B.不能做坏事,否则必将受到惩罚。

C.生活中我们需要铃铛这样的朋友,做错事给我们提醒,鼓励我们做正确的事。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选段主要写阿瑟林斯基发现_________________,然后他产生一连串疑问,接着_________,最后得出_____________的结论。我发现,这个事例是按照____________(填序号)的顺序写的。

①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   ③发现现象   ④进行实验

2选段中画“______”的句子一连用了三个______(疑问  反问)句,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______”来概括(填序号)。

A.百思不得其解   B.打破砂锅问到底   C.一问三不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这个事例证明了本课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文阅读。

优美的琴声

  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外,有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豪华别墅。每天傍晚时分,从别墅的窗口会传出一阵优美的钢琴声,弹钢琴的是一个小姑娘,名叫璐丝,长得漂亮又可爱,曾在欧洲少年钢琴比赛中夺得冠军。

  ②这天傍晚,有个老乞丐来到别墅,璐丝的父亲见了,要把乞丐赶走。这时,璐丝突然来到老乞丐的面前,亲切地问道:“我能帮帮你吗?”老乞丐点了点头。璐丝又问:“你肚子很饿,是不是?”老乞丐又点了点头,璐丝马上说道:“你等着,我攒了一些零花钱,我把它拿给你。”这时,老乞丐终于开了口:“不用啦,孩子,你的心意我领了。其实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就是你的钢琴声,不知为什么,只要听一阵你弹的钢琴,我就觉得肚子饱了。”璐丝听了,愉快地说:“老爷爷,你等着。”说完就回到屋子里,不一会儿,一阵钢琴声从窗口飞出来。当璐丝再次出来时,老乞丐又说道:“孩子,你对我这么好,我该怎么感谢你呀?”璐丝笑笑说:“不用感谢,你喜欢我的琴声,就是我的知音,我应该感谢你呀!”老乞丐又说道:“以前我曾给一位音乐家抄过乐谱,如果你愿意,从今天起我给你抄乐谱好吗?”璐丝听了,高兴地说:“谢谢你!那太好了。”

  ③从此之后,老乞丐每天都要来给璐丝抄乐谱,但却从来没有吃过璐丝家的一顿饭,也从来不要任何报酬。璐丝每天弹着老乞丐给她抄的乐谱,钢琴弹得越来越好。璐丝的父亲刚开始对这个老乞丐很厌恶,但为了不使女儿扫兴,加上老乞丐抄乐谱的确很卖力,渐渐地也就喜欢上他了。

④一天,老乞丐对璐丝的父亲说:“你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该给她找一个好老师了。”璐丝的父亲说:“我本想请本市著名的钢琴家吉斯尔教授,他是世界上一流的钢琴家,可我登他的门时,他说什么也不愿意见我。”老乞丐听了,叹了一口气说:“这样吧,我给你写封信,拿着这封信再去找他,他也许会给我一个面子。”

  ⑤就这样,璐丝的父亲带着女儿又一次来到了著名钢琴大师吉斯尔教授的家门。这回他拿出了老乞丐的信,没想到仆人十分客气,领着璐丝的父亲来到吉斯尔的工作室。仆人指着那位正在弹钢琴的老人说:“他就是古斯尔教授。”

  ⑥璐丝站在那里,静静地听着那美妙的琴声。天啊,这乐曲璐丝是那么的熟悉,这不就是老乞丐抄的谱子吗?一曲终了,她走上前去,向老教授深深地鞠了一躬:“吉斯尔教授,您好。”老教授缓缓地转过身来,璐丝父女俩大吃一惊,眼前这个衣冠楚楚的老教授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给璐丝抄乐谱的老乞丐!

  ⑦吉斯尔教授朝他们父女微微一笑说:“没有想到,是不是?”为了解除这一尴尬局面,老教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⑧原来,吉斯尔教授是个十分严谨的音乐家。不久前,他收到璐丝父亲的信,请他收他的女儿跟他学钢琴。可是吉斯尔教授带学生有个原则:要学艺,必须先学做人。为了了解璐丝的思想品德怎么样,他就故意扮做老乞丐来试试她。让吉斯尔教授感到欣慰的是,小女孩璐丝不仅钢琴弹得好,而且人品也好。这正是作为一个未来的艺术家所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于是吉斯尔教授愉快地收下了璐丝做自己的学生。后来,璐丝终于成了世界上优秀的女钢琴家。

1看了文章的题目《优美的琴声》,你对本文产生了哪些疑问?请你用疑问句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来。然后通读全文,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加以解答。

(1)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并说说文章是怎样来表现她(他)这种性格的。

(1)璐丝:通过写璐丝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2)吉斯尔教授:通过写吉斯尔教授_____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______的性格。

3由上面对人物的分析,你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对璐丝的父亲描述的文字虽然不多,但只要你仔细地研读,你仍然会有所发现。请根据你的发现,回答下列问题。

(1)璐丝的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你喜欢璐丝的父亲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从故事情节安排的角度,简要评点本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_________

一个炎热的夏天,乌鸦出门去旅游。路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它口干舌燥。它决定休息一下,喝口水,歇歇脚,于是就收起翅膀,在路边的一个村口停了下来。‖

说来奇怪,乌鸦从村前找到村后,竟找不到一滴水。村后原有一条小溪,由于天气干旱,早已干涸得没有水了。‖

这时候,迎面飞来一只花喜鹊。乌鸦问 喜鹊老兄 这儿有水吗 花喜鹊回答说 这儿村民用的是井水 村村有口井 只是井很深 得想个办法才能喝到 乌鸦说 这个我有经验 它心里想:以前我喝瓶子里的水,瓶子里也是很深的,丢些小石子,水就涨上来……‖

它来到井边看,井水果然很深。于是,就衔来石子,一块一块丢进井里。它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也没有见到井水往上涨。

又累又渴的乌鸦回到村口,始终没有喝到一滴水。它叹息着:“唉,唉!老办法怎么不管用啦?”‖

1认真读短文,给没有标点的地方选择正确的标点( )

A.:“,?”:“,,,。”“。”

B.:“,?”:“,。,。”:“。”

C.:,?:“,。,。”:。

2在下面几个题目中选一个恰当的题目( )

A.乌鸦的经验

B.乌鸦喝不到水

C.乌鸦第二次喝水

D.老办法不行了

3文中的中心句是(   )

A.短文的最后一句。

B.短文的第一句话。

C.最后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4根据乌鸦找水地点的变换,短文分为四段,下面对每段的段意概括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段写乌鸦出门旅行在村子停下找水喝。

B.第二段说的是乌鸦在村子里面没找到水。

C.第三段讲乌鸦和青蛙交谈村子里面哪里有水。

D.第四段介绍乌鸦用她的老办法并没有喝到水。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待困难,解决问题不能一成不变。

B.要学会创新和变通,这样才能成功。

C.学会发挥自己的经验总是好的。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某小学六年级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  周六晚饭后,六年级的小学生明明一直在用手机上网。母亲责怪他:“小学生上网上点好处都没有,弊端大于好处。”父亲反驳道:“小学生上网好处大于弊端。”

1根据(材料一)中的调查项目和调查数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包含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你同意谁的观点,简要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机器人能按照人的指令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机器人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布谷鸟在树枝上鸣叫,树下有一丛花。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到?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芦苇从泥土里长出了新芽。

改成拟人句:

(2)我们中卫市的变化真大。

改成反问句:

(3)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修改病句:

(4)汹涌的洪水迅速冲走了正在河边饮水的大象。

缩句:

(5)这山中的一切,每个都是我的好朋友。

改成双重否定句:

(6)小强的妈妈对小强说:我今天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8、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①今天,人民子弟兵非把这段溃口堵上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排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妙笔生花。

题目:最美丽的_____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