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新疆克拉玛依三年级(下)期末试卷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先用“坚”字组词,再填入句子中的括号里(词语不要重复)。

A.在敌人的法庭上,李大钊始终保持着对革命的____信念。

B.凡卡在鞋铺倍受折磨,无法____下去,渴望爷爷来接他。

C.居里夫人从端庄____的学者,变成科学史上一座永远的里程碑。

D.为使千年梦圆,尽管危险重重,所有航天人仍____在发射中心。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夏日夜晚,望着夜空里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我会想起诗句“盈盈一水间,_________”;月圆之夜,唐代诗人王建感慨“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寒食之夜,诗人韩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讽刺权贵。

2.古人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是做学问的最好时光,切勿荒废。

3.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作家_______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用他的“京味儿”语言,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其高潮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时间点。

3、填空题。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就比泰山还重;替__________,替__________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3)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

(4)王云经常浪费东西,请你引用学过的名句劝勉她:_________

4、根据拼音写汉字。

jiǔ______ 脍zhì______人口    穿dài______ 等dài______ 

_____________乱反正   xiá______ xiá______疵  

jiè______指  róng_______马生涯 cǎi______ 风cǎi_______

wèi______来 神经______guàn______彻  司空见guàn______

5、指出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________

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________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_______

4)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_______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二则。

春夜喜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好雨知时节,                                                  剑外忽传收蓟北,

当春乃发生。                                                  初闻涕泪满衣裳。

随风潜入夜,                                                  却看妻子愁何在,

润物细无声。                                                  漫卷诗书喜欲狂。

野径云俱黑,                                                  白日放歌须纵酒,

江船火独明。                                                  青春作伴好还乡。

晓看红湿处,                                                  即从巴峡穿巫峡,

花重锦官城。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注释:

①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                      ①剑外: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

②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②蓟北: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当时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③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从。                  ③青春:指春天。

④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⑤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锦官城(zhòng     chóng )                 (juàn     juǎn )

【2】理解词语意思。

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诗句的意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阅读两首诗根据相关内容填表。

诗题

(内容、体裁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不同项目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春夜喜雨

____

____

____

____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____

____

____

____

7、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②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①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②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③酒一杯:一杯酒。④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⑤小园香径:落花散香的小径。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上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②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本来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饮酒听歌,但这种情境却触发了他对“去年”类似经历的追忆,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

③下阕写出了词人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感到既似曾相识又无可奈何。( )

【2】这首词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处,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题目交代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季节)乡村的景色。诗中描写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                    子规:__________________

才了:________________                       蚕桑: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充分表现出农民劳动的繁忙与紧张。

【4】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过手练习

不识字的老师

①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②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州,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了,大伙叫他“路瑟”。他从不叫克我名字,整个夏天在 他那厚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③一开始,我有些害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他那黝黑的皮肤之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④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撞了一个大包,中午时,在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说;“真是倒楣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的指了指太阳说:“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也总有下山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楣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⑤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个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个人便分开了,不久便握了握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都站在地狱的边缘,快退后一步。

⑥午餐后,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我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说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长长的面包,填饱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⑦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脏话,刻薄地叫骂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再说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择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⑧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地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得那么些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中,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⑨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第④段“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中,“依约”一词怎样解释?这句话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读完第⑧段回答,你认为不识字的老人怎么能懂得那么些深奥的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解释词语。

精兵简政: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借用李鼎铭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文阅读

桥(节选)

……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A)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B)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C)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小说《桥》的故事情节冲突不断,请照样子用线连一连。

村民乱哄哄的   老汉揪出小伙子

有人喊党员也是人 老汉像一座山

众人排队过桥   老汉说可以退党

小伙子推老汉先走 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A)描写的是_______,句子(C)描写的是___。两个句子都属于____描写。作者这样的描写是为了___________,从中表现了老汉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B)中,抓住动词________,写出了老汉对小伙子的凶,文章最后却点明两人的父子关系,这样_________ 故事结尾,也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12、阅读理解

陌生人的红苹果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a):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b)。

夜深人静,拿起那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我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加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同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

1根据文意,在文中(a b)两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

A.呼唤 B.呼喊 C.道歉     D.道谢

2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警惕一词的意思是(   )。

A. 犹豫不决 B. 高兴、愉快 C. 小心谨慎 D. 觉察

3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原因是什么?    

A. 作者并不喜欢吃苹果。

B. 作者怀疑妇女的用意,不敢吃。

C. 作者接受的是一个陌生人的苹果,觉得不好意思。

4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除了这个苹果还得到了什么呢?    

A. 还得到了很多红苹果。

B. 还得到了那位妇女给的纸条。

C. 还得到了那位妇女对的慈爱。

5作者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你读过这个童话吗?能不能再提供一点有关这个童话的信息?如果你没有读过,那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你读过的一个童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中的以及那位陌生妇女,哪一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其中一位,谈一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应该如何对待陌生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爆竹记忆

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买了爆竹,直到除夕那天的傍晚,外面已经响起了零零星星的爆竹声,他才神秘地从不知什么地方摸出了那一挂用红纸包着的小鞭。

男孩子对于有没有新衣服穿不是太看重,而对于出现在面前的爆竹却是兴奋得眼睛发亮。过年的味儿,就是从爆竹的火药味儿弥散开来的。一毛六分钱一挂的百头小鞭舍不得一次放完,小心翼翼地拆开来,计算好了一次放多少,装到口袋里,拿半截点燃的香,来到外面的大平台上,一个个点燃,享受那一声脆响的快乐。开始的时候,将小鞭放到栏杆上,一只手捂着耳朵一只手去点燃引信,点燃的是急切的期待。后来胆子越来越大,(果然 竟然)敢将小鞭捏在手上,近距离地感受那声炸响。

对于农村老家,我脑子里没有概念。田野里的白雪仿如破棉絮,使农村到处泥泞不堪。院子里铺了一些干草,说是给回来过年的祖宗的牲畜吃的,那意思是说祖宗们回来的时候,要么是骑着马,或者是赶着牲畜拉的车。接他们回来的时候是有一个仪式的,接近午夜的时候,我的手里被塞了一根长长的杆子,上面有一挂长长的鞭炮,父亲用一个托盘端着一些烧纸之类的东西,来到一个街口,他在湿漉漉的泥地上跪下磕头并烧化那些祭品的同时,没有忘记点燃我举着的鞭炮。毕毕剥剥地炸响时,有提着灯笼的农村孩子围拢过来,在浓浓的火药味儿中,寻找落在地上没有炸响的零星爆竹。

那一夜我始终是迷迷糊糊的,农村的除夕和初一似乎是相连的,人们都不睡觉,刚刚吃过年夜饭,便以长幼排序,对着有祖宗画像的柱子磕头,前面的桌子上摆满了供品,有筷子和酒杯,(果然 显然)是给回来过年的灵魂们食用的。除了给死去的祖先磕头,还给活着的长辈磕头,年龄小的人可以获得压岁钱。在自家磕完了头,还要在父辈的带领下,到村子里的本家去给长辈磕头,在血缘比较近的长辈那里也是可以获得压岁钱的。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零零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1)男孩子对于有没有新衣服穿不是太看重,而对于出现在面前的爆竹却是兴奋得眼睛发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手捂着耳朵一只手去点燃引信,点燃的是急切的期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伙伴对新年最关心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的新年都有什么风俗?至少说出三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品读片段,完成练习。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表明“我们”______,第二句表明“我们”______,第三句表明“我们”______,第四句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

A.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正确的批评 B.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C.欢迎批评

【3】这段话告诉我们,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写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

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17、按要求写句子。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形势,这是事实。(把一般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办法好,我们怎么会不采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小刚对我说:明天,我找你,我们去看电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上一个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起来。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里夫人是一个非常令人崇敬和敬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万花筒(作文)

不久,你就要小学毕业了,外地的亲人或远方的小伙伴一定在挂念你,想知道你学习、身体怎样,什么时候考试,上什么样的中学……请你给外地的亲友或伙伴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的情况。要写得格式正确,内容具体、真实。有条件的,还可发电子邮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