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新疆北屯三年级(下)期末试卷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在下列括号里填入适当的词。

______写字台   ______房子   _______台灯

审阅_______   增加_______   参加_______

陈设_______   鲜花_______   建筑_______

2、写近义词

开拓__________)   气魄__________)   和蔼__________)   沉浸__________

暴躁__________)   害羞__________)   忙碌__________)   惬意__________

3、根据下面的拼音写词语。

  sùi dào cū cāo wā jué   zhù zhǐ   zhòu yǔ   pá sǎo

)(   )(   )(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惊涛______)(______

5、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_____一发 精兵__________而出_____无故

_____然不同   _____)(_____而至  _____堂大笑   与_____隔绝

1、仿造划线词的构词方式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另外七个词中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_______,立根原在_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诗的第一句中,“_____”字特别传神,写出了竹子_____的性格。诗的第三句中,“千”和“万”写出了竹子面对的考验 __________。

【3】说说本诗后两句的意思。

【4】这首诗采用了_____的写法。下列哪一项不是本诗表达的情操?(______)

A.刚正不阿    B.秉公无私    C.正直不屈 D.铁骨铮铮

【5】“尔”的意思是_________。占诗文中的名称很有讲究。请为下列名称选择恰当的解释。

寒舍(   ) 在下(   ) 晚生(   ) 贤郎(   

A.   晚辈自称    B.对人称自己的家   

C.谦称自己      D.对对方儿子的称呼

7、阅读理解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①,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金络脑:一种贵金的鞍具,借指马受到重用。

1先解释画线字的含义,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第一、二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回乡偶书》(其二),感受贺知章的乡愁。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从题目中的“______ ”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

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 ______”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_____

A.悲伤 B.慨叹 C.凄凉 D.哀怨

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

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   绝境的隔壁是天堂

(1) 老麦克是一个狂热的蝴蝶爱好者,虽然他拥有一家很大的公司,可是工作之余,他把精力都投注在自己的爱好上。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家人也都爱蝶成痴。

(2) 这一年的夏天,老麦克带着妻儿去非洲度假,想去寻找传说中的金凤光蝶。这种蝶是金凤蝶中的一种,极其罕见,而且异常美丽,( )在非洲原始丛林中(  )有可能看见。老麦克毕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做一个金凤光蝶的标本。

(3) 走进原始丛林中,老麦克20多岁的儿子,一边在前面开路,一边大声地叫父母跟上。渐渐地,他们已进入丛林的深处,身边的树木也高大起来。但越是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找到金凤蝶的希望越大。忽然,开路的儿子停了下来,侧耳倾听着什么。远处传来一阵密集的沙沙声,那响声越来越近,正惊疑间,那些野兽看也不看他们一眼,飞快地从他们身边跑过,好像后面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追赶着它们。

(4)此时沙沙声已经逼近,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他们看到了极其恐怖的一幕,只见数不清的绿色虫子从四面涌来,那虫子有两三寸长,如一层绿色地毯般蔓延过来。老麦克一生也没见过这么多的虫子,那虫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许多没来得及逃走的动物都顷刻间被它们湮没。它们会爬进鼻子里嘴里,使人或动物因窒息而死。而虫子所过之处,所有的树叶和草叶都被一扫而光!

(5)很快他们就陷入了虫子的海洋。他们惊叫着扑打着顺腿爬上来的虫子。就在这时,老麦克发现了一条从树上垂下来的藤蔓,大喊:“快,快爬上树去!”三个人抓着藤蔓蹬着树干,艰难地爬上了树顶。四下一望,无边无际的虫子还在奔涌!刚喘了一口气 他们忽然发现虫子也正向树上爬来  老麦克忙说 快把树叶摘掉 他们把栖身处的那个粗大树枝上的叶子都摘下来 果然虫子没有爬过来 吃光了其他的叶子便都爬下树去 

(6)惊魂甫定,已近黄昏,而那些虫子还在无穷无尽地爬着。老麦克安慰着脸色苍白的妻子:“别怕,(  )咱们下不去,( )树上是安全的,我们耐心等着,它们总会爬过去的!”可这时那些虫子已经停下来,沙沙声也停止,这一来使他们的希望顿时落空。蜷缩在树上,他们吃了些食物,天已黑下来,他们不敢睡,小心翼翼地熬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晨,那些虫子仍然一动不动,林中死一般的寂静。老麦克忽然发现,这些虫子的颜色已经起了变化,不再是绿色,而是变成了浅浅的黄色。到了下午的时候,虫子们慢慢地动了。老麦克一家惊奇地看着,虫子们微微地抖动着,却不是爬行。又过了许久,忽然从虫子中飞出一只巨大的蝴蝶来,在斑驳的阳光中闪耀着金光!金凤光蝶!老麦克一家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接着,金凤光蝶越飞越多,漫天都是舞动着的美丽身影,而满地的虫子,都已成了一层遗蜕!老麦克一家不禁泪流满面。

(7)多年以后,老麦克在把公司交给儿子时,说:“孩子,还记得非洲之行吧!我们的事业和生命都是如此,那些虫子就是挫折和磨难,那条藤蔓就是机遇,我们躲在树上,就是等待,绝境中的等待。而最后,却是看见了我们的梦想美丽地飞翔!万事都是这样,希望你能记住!”

1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狂热(     寂静( ) 密集( )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提心吊胆——_____ 惊魂未定——______

4给第五自然段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5读下列句子,注意加点部分,体会其表达效果。

1)数不清的绿色虫子从四面涌来,那些虫子有两三寸长,如一层绿色地毯般蔓延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那虫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许多没来得及逃走的动物顷刻间被它们湮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阅读第6自然段,简要描述金凤光蝶蜕变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到金凤光蝶漫天舞动着的美丽身影,老麦克一家为什么不禁泪流满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绝境的隔壁是天堂",请联系短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第一次到苏州

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独自出这趟远门,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着。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就一起上了路。

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傍晚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我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洗尽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则是一律的糖醋口味(这样的伙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尔抬眼看看对面静静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一样的坦然。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感触的吧!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对苏州竟是没有一丁点儿印象了吗?

④第二天正式报到,结束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散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水塘看来很少有人清理,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酷热中散发出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

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满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

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做了真正的家乡。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1用波浪线画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2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表露自己的疑惑,进而引出下文,使自己的疑惑得到解答。

B.因为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父亲对苏州已经淡忘了。

C.从结构上看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从内容上看,父亲绝非对苏州没有印象。

3体现父亲对苏州有所感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对素不相识的农人的描写,展现了农人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品格,从而揭示了苏州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11、课外阅读

这就是生活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本书,_______________;生活是一首诗,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也有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无奈; ,奏着高低不同的“1,2,3,4,5……”;生活是彩虹, ,装着酸甜苦辣……

生活就是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走出校门,青春的脚步踩到的也许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走进人群,热情的目光窥见的也许是人心与人心的沟壑;走在大街上,总有一些光怪陆离的迷乱闪烁左右;关上房门,四周涌来的也许是刻骨铭心的寂寞。

生活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简单。要鼓足勇气,勇敢地前进,不要在省略号的长河里徘徊,不要在感叹号的小客栈里沾沾自喜,不要在逗号的途中躺下来,千万别被反诘的铁锤吓倒,生活中有的是无穷个问号,它等着我们去探索。记住,千万不要在生活的路上轻易地画上句号,小溪不会因为路途的崎岖而不去大海,它一定会流过狭隘,穿过无奈,回到大海宽广的怀抱中。

生活的字典里找不出淡泊名利的词条,生活的春天里也不会有怀才不遇的闷雷,生活的长河里最少不了的是拼搏。我们正沐浴着三月的阳光,岂有挥霍之理?我们正年轻,也许张口就是个性自我,从而使理想进步与追求近乎模糊,甚至离我们远去,导致人生大堤的决口。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宽容和饶恕那些虚度光阴蹉跎岁月的玩看者。应懂得,生活的真谛是奋斗,是拼搏,没有脚踏实地的跋涉,一切幻想都是美丽而轻浮的泡沫。

这就是生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是它。和着生活的节拍,踏起青春的脚步,快快追赶!生命可以无所谓而来,但不可无所谓而去。追赶,追赶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勇往直前的开拓者。生活是无限美好的,甘洒一路汗水,争得青春无悔!这才是生活。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来。

沟壑( hè hé)  跋涉( bá shè   bǎ sè )蹉跎( cō tó   cuō tuó)

2把下列词语中意思相反的三组反义词,分别写下来。

只争朝夕  垂头丧气 虚度光阴 争名夺利 沾沾自喜 淡泊名利

(   )—( )

( )—( )

(   )—( )

3文中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划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并说说它主要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观察第一自然段的句式特点,将横线上的句子补出来。

6文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话?摘抄在下面,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从“胸有成竹”谈起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同,擅长画竹子。他画竹子的时候从不打稿,随意挥洒,样样翠竹便栩栩如生地呈现于眼前。人们几用“胸有成竹”来称赞他的娴(xián)熟笔法和精妙记忆,他能达到这等妙笔神功是对竹子长期观察的结果。①如果我们能象文同观察竹子那样,长期地、精心的观察周围的生活,难道一幅幅生活画卷不会待之于心,应之于手吗?

鲁迅曾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是不是把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碰到的每件事都观察一番,并把观察的印象记录下来呢?不是的。主要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注意从那些平凡的生活中发掘有意义的东西。特别是要观察有特点的人和物,不仅观察人的外貌特征,还要观察人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的变化,正如老舍讲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录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

养成观察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促进我们关心生活,热爱人民,同时,对丰富情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都是大有裨()益的。

1默读短文,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益处——________ 仔细——________

熟练——________ 活灵活现——________

2读读文中画“ ”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注意用上文中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你自己的话,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曾说要做生活的“有人心”这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短文,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在横线上,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你喜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老人与海节选

(老头几乎拼了命捉到一条大马林鱼,却引来了鲨鱼。当拼力赶跑一条鲨鱼之后)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转了一个身,就钻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拉又一扯,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nǎng)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鲨鱼依然在不断出现,老头儿也不知道究竟杀死或者赶跑了多少。天亮时,已经筋疲力尽的老头儿把巨大的马林鱼骨带回了港口。)

1找出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动作的词语写下来,数一数各出现了几次?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标出文中划线处的关联词,再反复读句子,有什么感受?

用这些关联词说一句(或者一段)话,来概括老头儿在与鲨鱼搏斗过程中的表现。

 

3《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作家借老人的口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并不是________。你尽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我想对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

14、   “钢琴之王”李斯特

一天,被誉为“钢琴之王”的李斯特来到维也纳,偶尔在大街上(望见  看见)一则海报,上面写着:“本人是著名钢琴演奏家李斯特的学生,明晚在维也纳剧场举行个人演奏会……”他想:我从来没收过徒弟,怎么(突然  忽然)冒出个学生了呢?

李斯特刚回到旅馆,就有一位姑娘上门来了。她身材俊俏,但脸色苍白,一进门就用颤抖的声音向李斯特说:“我是一个孤儿,从小偷偷地跟邻居学钢琴。十八岁考上了音乐学院,因为缴不起学费,所以第二年就退学了。之后,我又苦苦地练习。为了生存,我到处去找工作,可是都没有人要我。我必须找一个杰出的人物做自己的后台,于是我撒了谎……”

姑娘哽咽了一下,接着说:“今天,我看到报纸上登着您也到了维也纳的消息……我……我对不起您,您(处罚  惩罚)……我吧!”

李斯特走上去安慰她:“小姐,请不用害怕,我原谅你。”

李斯特(思考  沉思)了一会儿,又用亲切的口吻说:“现在,你能弹首钢琴曲给我听吗?”

那姑娘十分高兴,竟忘记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钢琴上熟练地弹了起来。从她手里泻出来的音符,时而像淙淙小溪自然流淌,时而像奔腾的大海汹涌澎湃,时而又像飞泻的瀑布直流而下。

李斯特对她的演奏非常满意,并对她作了一些具体的指导。李斯特诚恳地说:“小姐,我承认是你的老师!帮助、支持一切受苦难的人是我的愿望。请你在海报上再添上一句——李斯特本人也将登台献技!”姑娘激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一句话来。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2比一比,再组词。

  奏________  钢________  练________________

  秦________  纲________________  曝________

3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指使心情安适。 _________

(2)形容动作等因经常做而有经验。 _________

(3)指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 _________

(4)指因非常高兴、感激而流的眼泪。 _________

4对李斯特这一形象的刻画,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对小姑娘这一形象的刻画,则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

5为什么姑娘激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一句话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都喜欢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个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西湖划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艺术的比赛是无法同体育比赛等量齐观的。(换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

(2)红火,粉霞,白雪。(改成排比句或比喻句)

________

(3)星期六我们去看足球赛。(换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4)爷爷走路。(改成夸张句)

________

17、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告诉姐姐:我要出差了,三天后我才回家。(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日出为内容,分别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别开生面。按要求改换句子的形式(不能改变句意)。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通信员回答说:“你从城市来,爱干净讲卫生。我们已经习惯了,没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抱怨地说:“太阳先生,你要怎么做,随你的便,我们早已决定不再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作业本说:“我今晚要批改这些作业。你送来的试卷,我放在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小练笔。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这些变化不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请围绕科技发展:利大还弊大,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充足的理由。要求字数在50-100之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