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新疆吐鲁番三年级(下)期末试卷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临”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再查_____画。“临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来到,到达;②近,对着;③临近临到;④从高处往下看。

请为下列词语中的“临”选择正确的解释。

行之际_______大敌_______

其境_______ 居高_______

2、根据题目,默写古诗。

竹石

[清] 郑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田维吾尔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不限,有时给巴朗子起个名字、施个礼,甚至耳朵要扎个眼,亲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

这句话运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和田维吾尔聚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驱赶________            饶恕________        

违抗________            忍受________

5、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写出对应的作品或人物。

公主    七个小矮人    继母    王子    作品:《________

海滩    荒岛    星期五    英国历险    主人公:________

赤兔马    单刀赴会    败走麦城         作品:《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诗词,并完成练习。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的体裁是(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胜日: ,光景: ,等闲:

3用自己的话说下面的诗句的意思。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____________

7、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①立根      。②

     还坚劲,③任尔东南西北风。④

注:①咬定:比喻竹子牢牢地立在山石之中。②立根:扎根。破岩:岩石缝隙。③坚劲:坚韧刚劲。④尔:你。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_____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结合材料,完成练习。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这里指大地。②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③爝火燃回春浩浩: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爝火:小火把。浩浩:本意是形容水势大,这里引申为广大无际。④元:本来。⑤铁石犹存死后心:铁石虽然变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于人类。⑥苍生:老百姓。

 

材料:于谦生平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后先后升为御史、兵部右侍郎。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而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于谦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1诗中能够体现诗人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诗句“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以“_________”称“煤炭”,再以“_________”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

3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象征意义丰富,寓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是咏物诗,所用写法是_________。表面上是咏_________,实际上是明志向,表达了于谦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我能延伸练。

《匆匆》片段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nuó yí( )了,我也茫茫然跟着xuán zhuǎn (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2】在选文中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以具体的____为例,详写时光一去不复返。

【4】请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1】用“﹏﹏﹏”画出描写父亲神态、言行的句子,写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时他心里对我们最想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

【3】“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你知道吗?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机智——( ) 怒气冲冲——( )

【5】“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______

【6】选文中有段对父亲外貌的描写,其中“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父亲_____“平静而慈祥的脸”体现了父亲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拥挤:________

②突兀森郁: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这段文字叙述的是________,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明了________

12、阅读理解

阳光下的守望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庄重)。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 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漠然   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炙热: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①和段⑦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描写的。

【4】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直线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现代文阅读

信任

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总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桃子自采三公里路。真有趣。终于,有一天,爸爸决定带我去看个究竟。

从公路拐过去不到一公里,路边出现了一个醒目的告示板,板上画着黄色的桃子,红色的箭头。汽车往前又开了一会儿,一个红色的箭头又把我们带向野草茂盛的小路。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走失方向的时候,红箭头便会出现。

汽车行驶了大约三公里时,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橡树的树阴下,小屋旁边有两条狗和几只猫,不远处一片桃林尽收眼底。屋前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我看着那几条狗大声说:喂,小家伙们,你们愿意去桃林吗?狗在我们身边跳跃欢呼,然后撒腿向前跑去。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呢。

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硕的果子,一股香气沁人心脾,令人垂涎欲滴。我立即向一棵大树跑去,爸爸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把桃子小心翼翼地放进汽车,爸爸掏出钱包,我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小花猫。______你认为它会数钱吗______我对爸爸说______也许会学会的______爸爸也淘气地回答______与那几条热情的狗说过再见后,我们上了车。这时又有两辆车朝这儿驶来。______你们住这儿吗______开车的问____________不过______它们会带你们去果园的______我们指着那些狗说______我们见那人读了桌上的留言,提着篮子,跟着蹦蹦跳跳的小狗朝果园走去。

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我不禁回头,久久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沁人心脾:________

尽收眼底:________

2给文章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读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心中可能会这样想:________

4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那是因为:________

5为什么说那片果林,那间小屋是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石榴

郭沫若

①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②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③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④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⑤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儡,一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绣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⑥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儡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⑦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⑧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⑨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1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石榴的可爱之处做了生动的描绘。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和花的特征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说:“两周前我就让人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钥匙在我这里。”(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放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家里走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大虫大吼一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美丽的白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这幅奔马图是徐悲鸿的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刚吃过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木兰爹的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的武艺好,一定能得胜归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花将军英俊威武,怎么可能是女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难道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电话不是又随即而来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园地。

生活中的启示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小,但给我们的启示却很多。想一想,选一件事写一写,写清事情的经过,写清你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