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云南昭通一年级(上)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B.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C.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D.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2、通过学习本课,我知道了可以一边读文一边用(   )的方法展开预测。(多选)

A.借助文章的题目

B.结合生活经验

C.借助文中的插图

D.结合文章内容里的线索

3、下列词语不是形容人物的动作的一项是(       

A.摇头晃脑

B.提心吊胆

C.眼疾手快

D.手忙脚乱

4、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项加点字的解释是错误的。把它找出来,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

A. 提防(小心防备) B. 辽阔(宽阔的、广阔的)

C. 神秘(难以捉摸) D. 迅速(猛烈的样子)   

2

A. 争论不(停止) B. 谈笑风(生活)

C. 有成竹(心里) D. 苗助长(拔)   

二、填空题(共3题,共 15分)

5、根据学过的课文内容和背诵积累的内容填空。

1.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告诉我们:“一年好景君须记,____________。”他还以古代美女西施为喻来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秋风引》中听到秋风吹起的声音,他不禁感叹“____________,孤客最先闻”,当他看到洞庭湖时,也发出了“____________,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赞叹。

3.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很多关于植物的描写。例如叶绍翁《夜书所见》中的“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例如郑燮在《竹石》中也写到“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

4.“一个篱笆三个桩,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此外,我们学的关于“理”的谚语有“一时强弱在于力,__________________”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有“_________________,有礼者敬人。”

5.假期里我和爸爸来到天门山游玩,两岸青山高耸,我看见一条小船从远处驶来,不禁想到了李白的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学期的学习,让我们成长不少:“仁者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爱是尊重;“有理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讲道理;“二人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2)跟着古诗一起去旅游吧:跟着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去游天门山,欣赏“两岸青川相对出,______________。”;读着《饮湖上初晴后雨》,仿佛和苏轼一起荡舟__________(地名),饮酒作乐;再和刘禹锡一起到洞庭湖观月“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为磨。”

7、按课文意思填空。

1.因为 ,所以考察南极的人不带走滴水片石。

2.因为   ,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最后什么也没有了。

3.父亲说   时候,是鸟儿最快活的时候。

4.《江雪》的作者是 朝诗人  

 

三、书写(共1题,共 5分)

8、在方格内规范抄写《旧唐书·魏征列传》中的内容,要求书写规范、美观,卷面整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四、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 35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两个书迷(节选)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二哥也是个书迷。二哥看书时,①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的看,②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的靠近了。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的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地读,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1】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第①处把想溜过去看书的“我”比作_________________,第②处把伸长脖子看书的“我”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找二哥藏的书时,作者说“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拿自己调侃,语言幽默

B.跟日本宪兵队长作对比,不成体统

C.表达了“我”对鸠山的不满

D.夸日本人“高明”,不妥

【3】短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我”是个书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父亲、树林和鸟(片段)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歌唱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乌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仿写词语。

热腾腾       __________       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父亲什么时候最快活,可以看出父亲________

【3】“我”为什么真高兴?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一条保护鸟类的标语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文片段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 )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   )的头巾,绣满了( )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 )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   )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1)这段写了翠鸟的 ,主要特点是   。(1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鲜艳:

小巧玲珑:

(3)把文中的词语补充完整。(5分)

(4)读文中画“——”句子,回答问题。(3分)

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仿写句子:  

   

 

12、课外阅读。

《木匠的房子》

有一个木匠,造了一间很小很小的房子,只能住下他自己。

一天,下起了大雨。有人敲门,木匠问:“谁呀?”“我是个老人,请允许我进屋避避雨吧!”

读到这里,我猜想故事会这样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猜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匠看看小小的房子,有些为难。他想,待得下一个人,待两个人也差不多。于是,他说:“请进吧!”老人进来了。

又有人敲门,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带着三个孩子。木匠不忍心拒绝,说:“进来挤一挤吧!待得下两个人,就待得下六个人!”

读到这里,我猜想故事会这样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

我猜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越下越大,接二连三有人进来。最后,屋子里一共待了十一个人。天黑漆漆的,屋子里暖烘烘的。大家快乐地说着、笑着,开心极了。

木匠有些弄不懂:“屋子这么小,怎么能待下这么多人呢?”老人说:“____________!”

【1】一边读,一边预测,把你的猜想以及猜想的依据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2】故事的最后老人说了什么呢?请你根据故事情节选一个最合理的结尾。(       

A.这房子可能会变魔术吧!

B.问题不是房子,而是心!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3】你从中认识了一个___________的木匠。如果还有人需要避雨,木匠的房子还待得下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拓展阅读。

放暑假了,妈妈带我来到外婆家。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小青蛙,心里不由得暗想:要能捉到一只玩玩,那该多有意思啊!

第二天,我在田沟里发现了一只小青蛙,就悄悄蹲下身子,蹑手蹑脚地挪动脚步,猛地朝前一扑,伸手一捉,就抓住了小青蛙的后腿。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像两颗晶莹透明的玻璃球,鼓得高高的,一眨一眨的,可机灵了。碧绿的身体布满了深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发了脾气,一鼓一鼓的。

回到家里,我用一根细绳拴住青蛙的后腿,把它放在装满清水的木盆里。青蛙一下水,就快乐地游起来,看上去真像个“游泳健将”。

我正玩得高兴,舅舅回来了。他看我捉了青蛙,就说:“青蛙是益虫,快放了它吧!”我低头不语。舅舅又说:“你想想看,少一只青蛙,就有上万只害虫逃掉,损失多大呀……”没等舅舅说完,

【1】要是给本文加上一个题目,你认为哪一个比较恰当?( )

A.小青蛙

B.“游泳健将”

C.青蛙是益虫

D.我和小青蛙

【2】用“——”画出文中描写小青蛙外形的句子。

【3】写出短文中三个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跟青蛙正玩得高兴时,舅舅教育了“我”。“我”听了舅舅的话后会怎么做呢?请你根据故事的发展,把结尾补充完整,写在文章后面的横线上。

【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搭船的鸟

①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②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③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④我正想着,它一下子(       )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       )起来了,红色的长嘴(       )着一条小鱼。它(       )在船头,一口把小鱼(       )了下去。

⑤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1】第②自然段是对翠鸟___________的描写,主要写了羽毛、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_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词语填在第④自然段的括号里。

                             

从这些词语中,我能体会到

【3】第④段中语气词“哦”指的是“明白了”,想一想:“我”明白了(       

A.翠鸟是怎样把小鱼吞下去的。

B.这是一只翠鸟。

C.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吃鱼呢。

D.它要跟“我们”去外祖父家里。

【4】对加点词“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搭”是搭配、配合的意思。

B.“搭”形象写出了翠鸟喜欢沾小便宜的特点。

C.“搭”是乘、坐的意思。

D.这里的“搭”是指翠鸟顺便乘坐我们的船。

【5】仿照第④段,把你喜欢的小动物在捕食或者吃东西时的动作用一两句话简单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长颈鹿放哨

森林里生活着兔子、羚羊、长颈鹿等一些食草动物。它们和睦相处,关系融洽。这天,不知道从哪儿来了一只老虎,一下子打破了森林的平静。听着这骇人的虎啸,动物们惴惴不安,它们聚在一起,商量对策。咱们选一个机敏的动物放哨,老虎来了,它一报警,大家便藏起来。柿子提议说。选猴子!”“它不行,毛手毛脚的,又贪玩,容易误事。”“那选长颈鹿吧!它个子高,看得远。羚羊提议说。(   )对(   )长颈鹿个子高(   )一有情况马上就能知道(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长颈鹿听了,心里很激动,它很愿意为大家服务。长颈鹿尽职尽责,夜里,大家进入了梦乡,它依然瞪着圆圆的眼睛,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远方。半夜,老虎来了。长颈鹿想大声把大家叫醒,可怎么也喊不出声来。于是,它来回奔跑,使劲地踢树,左踢右撞,好不容易把大家叫醒了。好险!大家刚藏好,老虎便过来了。原来,长颈鹿没有声带,喊不出声来,只好踢树,以便弄出大一点的动静。长颈鹿非常后悔,第二天,它便辞职不干了,让大家重新推举一位称职的放哨动物。看来,光有热情和好心还远远不够,得有真本领才行。

1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填空。

商议——_________ 同意——_________   本事——_________

2填入文中括号里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3森林里,生活着兔子、羚羊等食草动物,一开始它们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谁)来了,一下子打破了森林的平静。

4大家为什么不选猴子放哨而选长颈鹿放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虎来了,长颈鹿因为________,所以喊不出声,它只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办法把大家叫醒。

6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 15分)

16、按要求写句子

1.老板娘叫我。 我收拾一条鱼。(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选举他。 他当少先队员代表。(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学了这篇课文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我能行。

语文课上,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师的讲话。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吗?他的原名叫舒庆春,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有七天,他的父母为了图吉利给他取名庆春,意思就是庆祝春天的到来。

听了老师的话,你急忙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名字也有一个有趣的含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2题,共 10分)

19、读句子,请用修改符号修改有问题的地方。

①围棋对我很感兴趣。

②这次植树活动,全班同学和班长都参加了。

20、补充出下面句子中缺少的成分。

1.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萝卜先生的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老师急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某个星期天在房间看书时,你发现身边的笔、尺子、橡皮等文具都能够说话了。想一想,你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事儿呢?你会和这些文具说什么?发挥想象,把你们之间会发生的事写下来。

提示:①想想故事里有哪些角色;②确定故事发生的时间;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