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持石击瓮破之”,句子中的“光”在这里指司马光。
B.苏轼的《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C.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晴天的美景之情。
D.“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2、下面成语中,与“大吃一惊”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成群结队
B.一本正经
C.大惊失色
D.急急忙忙
3、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课文《读不完的大书》中“大书”指的是大自然。
B.默读时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
C.写日记要注意格式,先在第一行的正中间写明日期,然后再写正文。
D.我在读书时,常常读到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句。我会多读几遍,摘抄下来。
4、下列成语出自寓言故事的一项是( )
A.精卫填海
B.闻鸡起舞
C.南辕北辙
D.八仙过海
5、填上适当的词。
勇敢的( ) 高兴得( )
笑眯眯地( ) 拼命地( )
6、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青(____)___ 合(____)____
云(____)____ 矛(____)____
石(____)____ 西(____)____
7、积累与运用。
(1)自然风光赏心悦目。“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________”那是一种壮丽的美;“_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那是一种和谐(xié)的美;“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_”则突出了色彩鲜艳之美。
(2)美好品质令人敬佩(pèi)。司马光在危急时刻“______石______瓮破之”,救了落水的小孩;在抗击疫(yì)情的日子里,白衣战士们给了病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我们可以用《墨子》中的这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他们。
8、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zǎo chen huò zhě fàng jià cāng cuì
qīng chǔ lái de jí qīng róu sàn fā
9、课外阅读我能行。
蚂 蚁
在我家门前的梧桐树下,有一个小小的蚂蚁窝,里面住着许多可爱的小蚂蚁。我平日最爱观察它们,我可喜欢它们啦。
它们很守纪律。平日出去寻找食物,蚂蚁总是排着整齐的队伍。队伍前面有一只大蚂蚁,可能是蚂蚁的队长吧。那长长的队伍像自行车的链子似的,一只接一只,可有秩序哩!更稀奇的是,如果谁掉了队,谁想逗留、贪玩,队长或伙伴就会绕过去用触角碰碰那些小调皮鬼,好像在说:“调皮鬼,掉队啦,快追上去!”
它们十分团结。瞧,它们发现了一条大虫子,不一会儿就把虫子包围了。怎么才能把这个庞然大物搬走呢?不用着急,小蚂蚁自有办法。它们有的抱虫子的腿,有的抬虫子的身体,还有的站在虫子的身上,似乎在给伙伴们鼓劲。蚂蚁渐渐多起来,几十只、几百只一起用力,“一,二,三”,终于把大虫子抬了起来,慢慢向蚁窝移去。不一会儿,它们就把虫子搬进了窝里。
啊!这些小精灵是多么可爱啊!它们齐心协力,团结友爱,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丰盛的食物。
它们的意志更坚强。下雨了,小蚂蚁早已把一颗颗椭圆形的食物搬到能避雨的地方。不一会儿,雨停了,它们又回到自己的家园。
啊!多么聪明的小生灵呀!它们看上去是那么弱小,却有着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
蚂蚁紧密团结、意志坚强的精神不正象征着我们团结一致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吗?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新奇—________ 顽强—________ 逐渐—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把__比作__,形象地写出了___的样子。
【3】蚂蚁是怎样搬动大虫子的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用“ ”画出来。
【4】文章主要是从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蚂蚁的。
10、课文内容我最熟。
(1)课文中有四类人对这对父子进行了评价,他们是怎么评价的呢?请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老先生 父亲狠心
老太太 两人狠心
年轻母亲 两人太笨
小孩 孩子不孝
(2)这则寓言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反映了生活中一个深刻的哲理:
11、课外阅读。
蜗牛的森林
蜗牛生活在一片草地上,对于蜗牛来说,这里就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可是有一天,草地上来了一只穿红靴子的兔子,蜗牛很热情地说:“欢迎你来到蜗牛的森林。”兔子听了笑着说:“这样的草地也算森林?最高的草才过我的靴筒。”于是,兔子就给蜗牛描述了真正的森林,那是有着高大树木的地方。蜗牛很吃惊,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他决定去寻找真正的森林。
蜗牛上路了,什么也不用带,他的背壳房子就是他的一切。
一天,蜗牛看见四棵巨大的树。“啊,这样的大树,只有森林里才有啊。”
蜗牛很高兴地说。他觉得自己到了森林了。可是,森林这么大,蜗牛站在地上是看不清楚的,他决定沿着树干一直往上爬。
这是一棵多么老的树呀,蜗牛一边爬一边想着。蜗牛爬到顶上的时候,感觉到刺眼的阳光,哦,原来他爬到了大象的背上,那粗粗的树干当然是大象的腿了。
大象一点也不知道背上有一只蜗牛,他正踱着步子慢悠悠地走进森林。啊,小蜗牛终于看见了真正的森林。
太阳光斜斜地透过茂密的树叶洒在地上,也洒在蜗牛的背壳上。这时候……
【1】文中依次出现的角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童话想象十分有趣,对蜗牛来说,_________就是自己的森林。蜗牛看见四棵巨大的树,这四棵树是_________。
【3】读了这个童话故事,请你预测一下,蜗牛来到真正的森林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延伸阅读。
台湾的蝴蝶谷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作“蝴蝶谷”。
蝴蝶谷里的景色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翩翩起舞的蝴蝶团团围住。这些小精灵是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哩。
【1】在文中找出“五彩缤纷”的两个近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3】人们为什么把这些山谷叫作“蝴蝶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想一想本段列举了几种蝴蝶谷的景色。
13、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完成后面的作业。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就是那辛勤的园丁。入学时,是老师领着我们参观,让我们熟悉校园。上课时,是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帮我们领会课文。演出时,是老师为我们整好衣领,带我们登台表演。春游时,是老师指点着远山近水,教育我们热爱祖国。老师像园丁一样,用双手精心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1)“领”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了解 ②引,带 ③颈,脖子 ④接受,取得 ⑤衣服围绕脖子的部分
联系这段话的内容,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标号填在括号里。
领着( ) 领会( ) 衣领( )
(2)这段共( )句话,是从( )个方面说老师对我们精心培育的。
(3)在横线上写出你最想对老师说的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原文填空。
我们( ),在田野里( ),找了半个下午,还是( )。我们( )地坐在( ),一( ),看见远远的水面上( )着一个( ),( )地转着,将水 ( ),( )水在( )。那里是我们村的( )。
15、阅读。
花的学校(节选)
①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②他们关了门做(工 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 伐)他们站墙角的。
③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④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sù shù)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⑤你可知遭,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1】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读文中画“ ”的句子,回答问题。
(1)想一想,花孩子们冲出来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来读这一句,你会重读哪个字或词?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样写花朵,感觉他们像孩子一样活泼、天真,充满了童趣
B.“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是因为在雨水的滋润下,花儿们从地下长了出来
C.开头写花朵在地下,后来写花朵在天上,说明他们的家很多
D.读完这几段话,我认真想了想,发现自己还知道了花儿的生长过程
【4】“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样的表达多有趣呀!请你也来写一写。
_______ 一来,他们便_________。
【5】读读下面的诗句,写出这些花盛开的季节。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
16、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后,班级围绕“司马光”展开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司马光,姓“司马”,这个姓氏由两个汉字组成,属于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司马光这样的少年英雄还有很多,有同学特意找到了《三字经》中的故事“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你知道这几句话讲了哪两个人的故事吗?____
A.黄香 孔融 B.陈香 孔融 C.黄香 祝融 D.陈香 祝融
17、教材回顾。
1.填一填。
(1)要想学好语文,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阅读和积累,朱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教师节那天,我引用李商隐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了一条短信向老师表达尊敬、赞美之情。老师用高尔基的一句名言回复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在于索取。”
18、句子化妆间。
(1).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改为陈述句)
_____
(2).科利亚想通了其中的道理,果然找到了木匣子。(用“果然”造句)
_____
(3).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用加点的词造句)
_____
19、修改病句。
(1)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操场走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病句。
1.小学生过马路一定要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庆节,大街小巷都很热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听老师讲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请你展开自己的想像,编写一个童话故事。写完后读给大家听,看谁编的最有趣。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题目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