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徒生是( )作家。
A.丹麦
B.瑞士
C.英国 D美国
2、下列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帽子店》一文中,方帽子店最开始只做方帽子,后来为了适应潮流改做圆帽子了。
B.《花钟》一文告诉我们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C.《蜜蜂》这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
3、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各种各样的图画。(图案)
B.不整齐,没有秩序。(凌乱)
C.把人的身心捆住。(捆绑)
D.反复地嘱咐。(叮咛)
4、诗句“今日水犹寒”的前一句是( )
A.游人五陵去 B.壮士发冲冠 C.昔日人已没 D.分手脱相赠
5、看拼音写词语
shǒu jù wā kēng qiǎng zǒu nán guò
( ) ( ) ( ) ( )
Dāng chū tái jiē dǒng dé xiá zi
( ) ( ) ( ) ( )
6、辨字组词。
冷( ) 错( ) 飘( )
怜( ) 猎( ) 漂( )
7、比一比,再组词。
焰________ 烘________ 梗________ 橱________
馅________ 拱________ 硬________ 厨________
8、我会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fú zhuāng guī zé yán liào jiù mìng
shì xiàn yǎn zòu chì bǎng yáo huàng
9、快乐阅读
我爱花城
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
春天,那昂立枝头的木棉花,色彩鲜艳,给人以坚定、朴实、凝重的感觉。怪不得市民们选它为市花呢!
夏天,花城是白兰的天地。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花浓郁的清香里。吸引我的不仅是它狭长的枝叶和洁白无瑕的花朵,还有它清幽、淡雅的香味。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秋风飒飒,菊花成了花中的佼佼者。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红、白里掺黄的……色彩各异,五彩缤纷。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有的差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有的孤芳自赏……真是千姿百态啊!
一阵北风过后,百花凋零。这时,在每家的阳台上,放着一盆盆盛开的水仙花。它亭亭玉立,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花,散发着芬芳,十分惹人喜爱。
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一年四季的花,我更爱把花城打扮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1】请你用本学期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写出对以下词的理解。
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 千姿百态: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短文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
【3】这篇课文是按_________顺序写的,分别以春天开___________,夏天开_________和_________,冬天开写出了花城的美丽。
【4】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海滨小城(节选)
A.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B.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C.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1】请用“ ”将能概括第A.段意思的句子画出来。
【2】请用“﹏﹏﹏”将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画出来。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
【3】请用“ ”将第B.段写小城整洁的句子画出来。
【4】请用“校园的早晨真……”开头,写几句话。
校园的早晨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拓展,我能行。
蝴蝶和人造卫星
①春天在明媚的阳光下美丽的彩蝶翩翩起舞
它身上的花纹是那么鲜艳
真不愧是昆虫王国的舞蹈家
你可知道,它那奇异的装束还和人造卫星上天有密切的关系呢!
②我们知道当飞机飞到一两万米的高空时,那里的气温比地面低多了,人类几乎经受不住那样的寒冷。而卫星穿过大气层后,进入地球二三十万米的轨道运行时,朝着太阳的时候,温度一下子可以上升一百到二百摄氏度;当它背向太阳的时候,温度又骤(zhòu)然下降一百到二百摄氏度。这种突升突降的温度差会烤坏卫星的外壳,冻坏卫星上的仪器。航天科学家为了解决卫星的温度控制问题,伤透了脑筋,不过你也许想不到,在解决这个科学大难题的时候,蝴蝶居然帮了大忙。
③原来在蝴蝶的翅膀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可以调节体温。当气温升高时,这些鳞片就倾斜,以减少阳光的照射。当外界气温骤然下降时,这些鳞片又自动地铺平在蝴蝶翅膀的表面,让阳光直射在鳞片上,以便吸收更多的热量。
④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将卫星表面设计成百叶窗的样子,这种百叶窗能放能收,有了它卫星表面的温度差大大减小,从而使卫星能安全地遨游太空。
【1】给文中第一自然段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释放——( ) 温暖——( )
【3】请借助关键句概括短文第③自然段的意思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
【4】读句子,注意体会加点的部分。
我们知道当飞机飞到一两万米的高空时,那里的气温比地面低多了,人类几乎经受不住那样的寒冷。
“几乎”的意思是______,从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语言表达的_________。
【5】认真读短文后,填空。
科学家制造卫星时遇到的难题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帮了大忙,来解决这个难题的。
【6】联系文中第③自然段蝴蝶翅膀的鳞片可以调节体温的原理,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卫星表面被设计成________样子,温度升高时________,温度降低时,_______。这样的设计能大大减小卫星表面的______________。
【7】科学家从昆虫身上获得了启示解决了大问题,说说你从短文中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放风筝
①“杨柳青,放风筝”,这是家乡小孩放在嘴边唱的一句话。记着这句话,元宵节一过,孩子们就盼望着刮风,巴望着下雨。刮上三天风,杨柳枝儿刮得柔了;下过几阵雨,杨柳嫩芽儿就退黄转青了。太阳一出,孩子们就急忙地将风筝放上了天。
②家乡的孩子们放的风筝不兴买,都是自己动手扎的。风筝扎得最好的要数邻居家的二虎子。二虎子头扁扁的,脑后拖着一根瘦黄的小辫子,脏兮兮的嘴唇上经常挂着鼻涕,脸上的眼睛很大、很亮,带着水似的,透出一股聪明灵巧气。他扎蜻蜓,能装上两只迎风翻动的眼睛;扎蝴蝶,能粘上一对软软的翅膀,让它在风中飘悠;扎燕子,能使那剪刀似的尾巴上下活动。二虎子最拿手的是扎月亮风筝。那是用竹篾和芦柴秆子扎的,先将竹篾弯成一个圆圈,再用一根芦柴秆横在中间,糊上纸后,又在芦柴秆的两头插上芦花头。插芦花头最讲究两边一样重,二虎子往往用手试,反反复复掂量才能插妥。
③家乡的孩子放风筝总是邀了一群孩子一块儿放,大孩子带着小孩子,热热闹闹的。许多孩子经了一冬的“闷”,到了春日的空地上,跑的、跳的、喊的、叫的都有。“哦——”大家一声喊,一只风筝就上了天。孩子们跳前蹦后只忙一会儿,天上就飘满了花花绿绿的各式风筝。二虎子放的月亮风筝总是稳稳的、高高的,他放出的线经常挂下一个大弯子,牵了风筝的线试试,劲很大。有一次,二虎子还在一只“蜜蜂”上系上一枝芦柴做的风笛,那“蜜蜂”在天上遇了风就嗡嗡地唱起歌来,放风筝的孩子听着这歌声,高兴劲就别提了。
[结尾1]家乡的孩子真爱放风筝啊!
[结尾2]家乡的孩子能扎风筝,会放风筝,真是聪明灵巧的孩子!
[结尾3]小小的风筝总是牵扯出家乡孩子对春的一片热情。
[结尾4]杨柳青了,风筝终于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上了天。
1.认真读文章,完成下面的填空。
风筝扎得最好的要数__________,他扎蜻蜓,能____________________;扎蝴蝶,能____________________;扎燕子,能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最喜欢其中哪几个自然段?说说原因。
3.文章第1自然段写孩子们盼望放风筝,他们“盼着刮风”“巴望下雨”是因为风会使__________变得__________,因为他们记着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段中__________等词语具体写出了孩子们急切的心情。请你再写两个能表现人急切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提供了4个结尾,读读想想,选哪一个结尾最贴切?说说原因。
13、课外阅读。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很薄的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得有趣有益。
(1)在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并把它们写下来。
( )——( ) ( )——( )
(2)填空:
①鲁迅小时候学习聪明,很能背书,说明他的________________,但还得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②鲁迅小时候喜欢读书,还喜欢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而且弄得____________,说明他玩也玩得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下面摘录描写鲁迅小时候如何玩描画的有关词语的样式,在文中找出描写他种花时有滋有味的有关词语并写下来。
他喜欢描画:买纸→描人物、房屋→订成小册子。
他喜欢种花:( )→( )→( )。
(4)用“‖”把文章分成两段。
(5)选择本文的中心思想。(在正确一项的括号内打“√”)
①说明鲁迅小时候读书很聪明。( )
②鲁迅的学习和玩耍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学要专心致志,玩要有趣有益。( )
③说明鲁迅小时候既会学习、又会玩耍。(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锡林郭勒大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前两个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从短文中找出与“一碧千里”相照应的句子,用“ ”画出来。
【3】短文第2自然段着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的特点。
【4】短文第4自然段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物,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的特点。
15、课外拓展阅读。
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lán)地吮(shǔn)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便挂满了杨梅。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nì)而且柔软。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是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chún)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zhī)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fǔ)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1.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写出第三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4.你品尝过哪种水果?味道怎么样?吃起来的感觉如何?
16、口语交际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你能举个例子吗?对于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你想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作答。
1.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 掌声使我明白了同学并没有歧视我。(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会忘记那掌声。(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操场上跑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伟大的祖国是非常美丽、富饶的。(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弟弟冷得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
18、暑假你去哪里了?经历了哪些新鲜事?有哪些收获?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钩住。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听到小明那清脆的歌声,欢乐的笑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头的声音几乎完全听不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以下是小明同学习作中的一段话,请你用修改符号帮他改一改。
大熊猫吃箭竹最喜欢。先把竹子咬断,再一根一根地扯掉竹枝,然后撕开竹皮,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乐道。
21、写作
题 目:我的同学
要 求:
1.要注意习作的格式。
2.建议写出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爱好等。
3.写好以后读一读,并做出相应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