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两个词语描写的季节相同的的一组是( )
A.冰天雪地 一叶知秋
B.花红柳绿 五谷丰登
C.果实累累 层林尽染
D.金桂飘香 烈日炎炎
2、[句子排序]下列句子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爬下树,扎起落在地上的红枣,向墙角爬去。
②它用力摇晃树枝,树枝哗哗作响。
③原来这是刺猬在偷枣呢!
④一天晚上,我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向树上爬。
⑤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A.②③⑤①④
B.④②⑤①③
C.⑤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⑤
3、“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 )地说。
A.悲痛
B.哀伤
C.悲哀
D.悲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学们穿着那套新设计的校服,走在街上格外引人注目。
B.弟弟学着我的样子,一本正经地看书,那模样真可爱。
C.盐城的高铁线路很多,四通八达,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D.春天到了,百花齐放,金桂飘香,公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5、补充句子。
1.橙红色是给果树的,______________,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2.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
4.知有儿童挑促织,________________。
6、把古诗补充完整。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 ,
莓苔 。
遥招手,
。
7、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仔细观察“鸳鸯”这个词语的特点,给下面的字也找朋友组词。(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辩 ②呕 ③淌 ④芬
流_________ _________芳 _________论 _________吐
2.文文说:“我和丽丽是今天的值日生,就不和大家一起回家了。”请你把文文说的这句话转述给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清明时节,我们就会想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的“雨纷纷”让我想到的词语是__________(A.春雨绵绵 B.风雨交加)(填序号)
4.火烧云色彩瑰丽,课文中是这样描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bǎo ɡuì xìnɡ qù cōnɡ mínɡ
yǒnɡ qì liè rén chénɡ zi
wèi lǐ yáo huànɡ
9、快乐读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丢失的东西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前走过,突然,脚下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时,顺手抓了一个梨。这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有看见,便站起来,走了。这时,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只见这梨子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手里的梨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掉吧□又舍不得□怎么办□怎么办□我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家□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哪儿来的梨?”“梨……梨……是梨摊上的……”我脸红了,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时,爸爸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爸爸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力。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是,爸爸。”但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爸爸说的我丢失的东西。
【1】将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缺少的标点填上。
【2】填上适当的词。
一( )摊子 一( )梨香
( )的梨 ( )的孩子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连忙( ) 严肃( ) 究竟( ) 称赞( )
【4】作者丢失的东西是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陶瓷是如何产生的呢?传说中,它和一个叫宁封子的人有关。
宁封子是黄帝时代的人。( )那时的人们已经知道用火来烧食物吃, ( )没有锅碗瓢盆,只能用手抓着吃。口渴了就到河边趴下,用手捧着水喝。
有一次,宁封子从河里捕回很多鱼,放在火堆上烤。就在这时,树林里传来了喊杀声,原来有敌人来了,宁封子让大家赶紧跑。快烤熟的鱼怎么办呢?宁封子灵机一动,用烂泥把鱼裹住,扔到火堆里。
三天之后,宁封子回来了,到火堆里找鱼,结果发现鱼早没了,只剩下一个坚硬的泥壳,用手一敲,还发出当当的响声。大家都觉得很可惜,宁封子拿着泥壳左看右看,对大伙说:“虽然鱼没了,可烧出了一个有用的东西。”说着,他拿着泥壳到河里盛水,发现装在泥壳里的水(果然 居然)没漏。宁封子高兴地说:“大家看,这下我们可以用它来舀水喝了!”大家听了也很高兴。
自从(偶然 必然)间烧出了这个泥壳后,宁封子开始尝试烧各种各样的泥壳。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他终于发明了陶器。宁封子把这个情况向黄帝作了汇报,黄帝听了也非常高兴,于是就任命他为“陶正”。
( )陶器的出现解决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困难,( )人们便把宁封子奉为陶器的创始人。
【1】划去文中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宁封子能发明陶器,有哪两个重要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没有题目,请你根据短文内容,拟一个恰当的题日,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11、阅读理解。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1】照样子写词语。
又冷又饿 ____________ 哆哆嗦嗦 ____________
【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讲述了____________大年夜_____________的故事。
【3】联系课文,说说“可怜的小女孩”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会读短文,回答问题。
鸟趣
几年前,家里的大米生了虫子,在阳台上晾晒时,发现常有麻雀啄食,怯生生的,甚是有趣。从那以后,我便( )在阳台的水泥台上撤下一些米,玻璃杯里装满水。
几年来,不管酷暑寒冬,一群群的麻雀成了每天( )“光临”的朋友了。
有一次,我发现一只受伤的鸟,一条腿已经折断,伤残的肢体连皮耷拉着,只能用一条腿艰难地支撑着身体,用爪子紧紧抓住电线,摇摇晃晃好不容易才使身体保持平衡。我为它的生存担忧了,此后,我大约有半个月未见它的踪影,我想,它( )是死了,心中不免有些怅然。在一个雨雾蒙蒙的天气里,天空一片灰暗,突然我眼睛一亮,我又看见那只伤鸟了。它的羽毛淋得透湿,停在电话线上仔细整理羽毛,抖落水珠。更使我吃惊的是,它的伤腿( )“康复”了,像一个伤病人拄着拐棍,一颠一颠地跳跃。我庆幸它战胜伤残活下来了。还有一只老麻雀,它伤了翅膀,一个翅膀拖挂到地上;起飞蛮费劲,几经磨炼,伤翅硬朗起来,又能振翅高飞了……
我常感叹,这些小生灵,它们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它们为了生存,顽强地活着,真是令人感动。
【1】选择下列词语,填在文中合适的括号里。
有意 肯定 居然 必然
【2】照样子,写词语。
蹦蹦跳跳 叽叽喳喳 ________ ________
【3】面对那只受伤的鸟儿,“我”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从文中找出四个体现这种变化的词语,依次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发现麻雀在阳台上吃虫子时“________”的样子,觉得“甚是有趣,又把看到“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的小生灵能“________地活着”视为另一种“鸟趣”。
13、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冬读课文
冬冬的胆子很小。有一次,语文老师请她读课文,她害怕读错,于是越读声音越小。
有几个同学小声地笑起来。冬冬听到了,脸一下子红了,再也读不下去了。
这时,丁丁站起来说:“我觉得冬冬的声音很好听,我喜欢听她读课文。”教室里没有人再笑了。
丁丁又说:“老师,让冬冬再读一遍,好吗?”老师点点头。冬冬鼓起勇气又读了一遍。这一回,她的声音又好听又响亮。大家都为她鼓起掌来。
1.冬冬第一次是怎样读课文的?她为什么会这样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冬第一次读课文时,同学们的反应是什么样的?冬冬又是怎样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丁丁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真题链接)课内阅读。
等等 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 “再过二十几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几天。”
二十多天后,老母鸡从门上的破洞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1】墙壁的“壁”,音序是_____,音节是_____,除部首外还剩_____画。
【2】联系上文我们知道,小猫刚刚离开,老母鸡又来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你猜到老屋此刻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小小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说话。
【4】从选文中你体会到了老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5、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荷花(节选)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太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下列关于加点字“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冒”是不顾的意思,用在这里不恰当,应该换成“探”
B.“冒”表明荷花不是自然长出,也不是偷偷钻出,写出了荷花挣脱束缚伸展的动态美。
C.“冒”写出了白荷花蓬勃生长、卓尔不群的样子。
【2】运用修辞手法会让文章更加生动活泼,读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画“﹏﹏﹏”的句子中“_________”一词写出了荷叶的多而密。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
(2)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的是荷花的__________姿态,读着第①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选文我知道:第①句描写了荷花的__________姿态,第②句描写了荷花的____________姿态,第③句描写了荷花的_______________姿态。(填序号)
A.含苞待放 B.蓓蕾初绽 C.欣然怒放
16、你知道吗?
灰雀是一种小型鸣禽,体形如雀,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可以笼养观赏。群栖(qī)在河谷、溪流、树林中。以桦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为食。
17、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它又爬上了墙壁,一点儿一点儿地努力往上挪动着。
________________
2.“你在说什么?”妈妈满脸通红地回答,“你们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你们的?”
________________
3.他越看越入迷,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
________________
4.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你所在的班级班干部是固定的还是轮流制的?你认为固定的同学担任好还是轮流制更好呢?请说一说你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1)听了这个故事,深受感动。
______
(2)讨论会上,他首先第一个发言。
______
20、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白帽子”带在地球的两极,为地球上所有生物造富。
2.我特别喜欢读《科学大众》和一些课外书。
21、作文
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你发现了吗?让我们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吧!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