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山西晋中三年级(上)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出自《安徒生童话》的故事是( )

A.《稻草人》

B.《灰姑娘》

C.《卖火柴的小女孩》

2、爸爸工作很忙,常常( )几天加班。

A.陆续

B.连续

C.继续

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拟人句的一项是(       

A.顽皮的雨滴最喜欢在雨伞上跳舞。

B.柳树笑弯了腰。

C.他像大哥哥似的,很会照顾人。

4、海水“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中“错”的解释是(  )

A.差,坏

B.不正确,不对,与实际不符

C.交叉着

D.岔开

二、填空题(共3题,共 15分)

5、填空

1.诗中有画。看到漫山遍野的枫叶,我会想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到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我会想起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有歌。和李白顺流而下,一日千里,一起高歌: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__;同王昌龄一起在优美的采莲曲中找寻美丽的姑娘:荷叶罗裙一色裁,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来到天门山,只见“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_________”;西沙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个可爱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3.人物个性鲜明。本学期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孙中山,__________________的司马光,善解人意、尊重呵护小男孩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国际共产主义战士__________________……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闪光的品质。

4.俗语中明道理。我们要做讲理之人,“__________________,无理寸步难行”:我们要学会合作,相信“人心齐,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做仁爱有礼之人,“仁者爱人,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的拼音补充完整。

___īng  __àn __ǔ __ú  

c__ y__ t__ l__

7、我会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丁丁非常(   )看动画片。

(2)听了这个消息,芳芳的脸上露出了(   )的神情。

(3)六小龄童扮演的美猴王真是(   )。

(4)他讲起故事来(   ),非常吸引人。

 

三、书写(共1题,共 5分)

8、我会正确、美观地默写古诗《清明》。(题目和作者不用写)

四、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 35分)

9、阅读短文。

蝴蝶花

蝴蝶花长在草丛里,从紫色的花瓣里不断地散发出一丝丝浓淡的清香,逗引着蜜蜂、蝴蝶从远处飞来。

它看看自己周围,不过是些平平凡凡的小草,有的即使开出一朵半朵小花,也很不显眼,还没有什么香味。蝴蝶花骄傲了。(1) ,说:“看来,我是百花中的冠军了,可惜被埋没在这里,和这些个凡的小草小花在一起,我几时才有出之日啊?”

不久,蝴蝶花被花匠发现了,花匠把它移植到一个万紫千红的花园里。它初到这里,看到那白玉栏杆里的牡丹,开得那么富丽堂皇;那正在怒放的芍药,比朝霞还要鲜艳……在这数不尽的争芳斗艳的名花中,蝴蝶花一下子又自卑起来。(2)它 ,说:“看来我是百花中最难看的花了,什么人也不会理睬我了!”

蝴蝶花正在暗自伤心的时候,想不到一群孩子大声嚷道:“快来看啊,这是什么花啊?”

它叫蝴蝶花 另一个孩子回答

“多好看的蝴蝶花啊!”孩子们都蹲在蝴蝶花跟前……

蝴蝶花的心情平静了,它这才明白,过去自己在小草小花中间骄傲固然不对,现在在牡丹、芍药间自卑也是没有道理的。

【1】在文中画“ ”句子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文中提及的“名花”是指( )

A.牡丹和芍药

B.牡丹和蝴蝶花

C.芍药和蝴蝶花

D.牡丹、芍药和蝴蝶花

【3】下列不适合填写在(1)处横线上的是( )

A.昂着头,不屑地看了大家一眼

B.露出迷人的笑脸,幸福地笑了

C.使劲抖了抖身子,香气更浓了

D.哼哼地冷笑了几声

【4】填写在(2)处横线上最恰当的语句是( )

A.昂首挺胸

B.低看头,难过地哭了

C.随着风儿快乐地翩翩起舞

D.努力张开迷人的花瓣

【5】蝴蝶花的心理变化在文中表现得很明显,请从文中找出三个词,填在下面的括号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蝴蝶花懂得了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蜜蜂和蚂蚁

人们都喜欢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美蜜蜂的诗,甚至连刚学说话的小孩嘴里也会哼唱:“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嫉妒蜜蜂。他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晚上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也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去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

“你们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

“你们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啦!”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只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从文中找出两个与“赞美”意思相近的词: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猜想一下蚂蚁说的话是什么,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蚂蚁嫉妒蜜蜂是因为:__________。蜜蜂勤劳为的是___,蚂蚁勤劳为的是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短文,完成练习。

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他非常聪明,在物理学方面有过许多重大发现。可是他在一些小事上却是个“马大哈”。

一天清晨,他起得很早,因为他要研究一个难题。管家怕他饿,就打发一个佣人,端了一锅水,拿了个鸡蛋到他的书房去。管家叮嘱佣人一定要把鸡蛋煮好,等牛顿吃完再回来。可是牛顿不愿有人干扰他,就对佣人说( )你把鸡蛋留下来( )我自己煮( )佣人把鸡蛋放在桌上( )说( )鸡蛋煮四分钟就可以吃了( )说完便离开了书房( )过了一小时,佣人有些不放心,回来看看,这一看使他大吃一惊:牛顿手里拿着鸡蛋站在火炉边,锅里煮的是桌子上的怀表。

还有一次,牛顿请一位朋友吃晚饭,朋友按时来了。饭菜都已经摆好,可是牛顿还在工作。朋友很了解牛顿的习惯,就坐在饭桌旁边静静地等着。过了好长时间,饭菜都凉了,还不见牛顿来,朋友只好自己先吃。吃完后,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要和牛顿开个小玩笑。于是他就把吃剩的鸡骨头放进盘子里,重新盖好,然后悄悄地走了。他断定自己的恶作剧一定见效。夜已经深了,牛顿突然觉得有点饿。他走进餐厅,准备吃晚饭。可他一打开盘子,看见里面全是鸡骨头,心里很奇怪,他转过身看看闹钟,晚饭的时间早已过去了。这时他好像明白似的说:“噢,我已经吃过晚饭了,看我这记性!”说着他站起来又继续去工作了。至于请朋友吃饭的事,他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牛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正是凭着这股废寝忘食的钻劲,才登上了科学的高峰。

【1】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顾不上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________

②一点也不剩,形容十分彻底。________

【3】把文中画“_____”的句子,改写成带“因为……所以……”的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牛顿在生活小事上是个“马大哈”的?“马大哈”为什么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部分

放飞蜻蜓(节选)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1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2“截”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画。“截”的意思有动词,割断 量词,段 阻拦 ④截止。在“一截”这个词中,应选第____________种解释。

3短文中形容蜻蜓小眼睛很多时用了“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形容蜻蜓的眼睛看的范围非常广时用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

4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找一找,并用“ ”画出来。蜻蜓的头部有什么作用?用“   ”画出来。

5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壁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萧萧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地下的学校”的含义是什么?

【2】“雷云拍着大手”既指(表层意思)________,又指(深层意思)________

【3】为什么说“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①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②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③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第1 自然段中有两对反义词,请找出来。

( )( )               ( )( )

【2】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自然段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海洋生物。

【4】对“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西沙群岛的海里鱼和水各占一半。

B.形容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

15、课内阅读。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1】上面这段话选自课文《蜜蜂》,作者是_______国的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写作者实验的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两个表示猜测的词语:________ ________。用横线在文中勾划出作者观察到的情况。从作者的观察和猜测的表述中,我们体会到作者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 15分)

16、教材回顾。

1.填一填。

(1)要想学好语文,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阅读和积累,朱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教师节那天,我引用李商隐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了一条短信向老师表达尊敬、赞美之情。老师用高尔基的一句名言回复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在于索取。”

17、模仿秀

(1)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星期天,小华想到动物园玩,但是爸爸妈妈以耽误学习为理由,不同意带小华去动物园。如果你是小华,该如何劝说父母呢?

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2题,共 10分)

19、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蓝绸子透明的,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小鱼一群欢快地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20、修改病句。

1.我看见一座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穿着一件红色的礼服和一顶小红帽站在台上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野里飘浮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的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25分)

生活中你一定有熟悉的人,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个人,抓住外貌、语言、神态等,通过一件事写出他(她)的特点,注意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