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对封建暴政的( )
A.痛恨
B.喜欢
C.赞美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吾矛(wú) 弗能应(fú)
B.锣鼓(luó) 拳头(quán)
C.桅杆(wéi) 放肆(sì)
D.瞄准(miáo) 咧嘴(liè)
3、下列景物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B.商人失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C.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踢马房的挡板。
D.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
4、看拼音写词语。
zāo gāo zì háo téng xiě wèi zh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cí xiáng jǐn shèn qí tú chū bǎn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5、积累运用。
(1)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斋皆掩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子久不至。
(4)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歇后语:隔着门缝吹喇叭----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事情要成功,人要成才,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与代价。
(7)现代社会,年轻人总说自己工作忙只丢下钱或买些东西给父母,很少关心、看望父母我想对他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风采: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让我感受到他的无私襟怀;在《毛主席在花山》一文中,让我体会到了毛主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一种多么令人敬佩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啊!
6、解释成语中加点字的解释。
微不足道(_______) 锲而不舍(_______) 卧薪尝胆(_______)
首屈一指(_______)
7、读拼音,写词语。
1.我把我在 bào kān(__________)上看到的一篇故事 jiǎng shù(_______)给妹妹听,她听得jīn jīn yǒu wèi(________________)。
2.大将军斩敌无数,wú xiàn(___________)风光地kǎi xuán(_________)了。
3.我说许多株 róng shù(__________)的时候,朋友们马上 jiū zhèng(_______)我的错误。
8、照样子,写出带“丽”字的词。
例:明净的美(明丽)
雄壮的美( ) 鲜艳的美( ) 灿烂的美( )
清秀的美( ) 异常的美( ) 光彩的美( )
9、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选文中画线句子在原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
A.统领全文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点明中心
【2】选文第一自然段的结构方式是( )
A.总一分
B.分一总
C.总一分一总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飞翔”的蜘蛛
有一天黄昏,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
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把院子里所有的蛛网都搅毁了。
后来,细细地观察,我才发现它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然后向前爬行,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落在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或者说它满意了,再把丝收紧。
收第一根丝要半个多小时,直到成一条直线。
以后的进程一般比第一根丝的安置要快多了。尽管它很复杂,但蜘蛛对此十分熟练,做起来,仿佛是一种愉快开心的表演似的。
蜘蛛本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空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忍的小动物。它的网织得精巧而且规矩,以八卦形的样子张开,仿佛得到了精助。
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得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
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
奇迹是执着创造的。
【1】蜘蛛本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________结在半空中,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动物。它的网织得________而且________,以________的样子张开,仿佛________。
【2】题目“‘飞翔’的蜘蛛”中的“飞翔”为什么带引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蜘蛛是怎样把网结在半空中的?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作者为什么说“奇迹是执着创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章《黑色五月,山河同泣》,完成练习。
黑色五月,山河同泣
【材料一】
三天痛失四位国之栋梁!
5月22日13:02,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享年99岁,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相继离开人世,相隔仅五分钟。
而近三天内,我国痛失四位国之栋梁,5月20日,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享年104岁。5月21日,故宫原副院长文博泰斗杨伯达逝世,享年94岁。
【材料二】
袁隆平:一稻济世 万家粮足
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句话写下了注脚。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
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袁隆平院士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20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在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很多新来的研究生第一次见到袁隆平院士都是在稻田。“袁老师经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师李建武说,“下田,是他对年轻人的第一位要求,也是他自己一辈子的追求。”
2009年春,本科即将毕业的李建武正在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实习,恰好赶上袁隆平院士来查看稻田。在田间,一块长势出众的稻田吸引了袁隆平院士的注意,他立即问身边人这块田是谁种的,大家便把李建武推了出来。正是因为“下田”的本领高强,本科毕业的李建武从很多博士、硕士中脱颖而出,被破格招录为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这永远激励着我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李建武说。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发文明志:全体干部职工将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袁隆平院士未竞的事业,继续追逐他常说的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拼搏,开拓前进。
(本文略有删改)
【1】我国三天痛失四位国之栋梁,他们依次是:__________、杨伯达、__________、袁隆平。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
【2】李建武得到袁隆平院士赏识,原因最完整的一项是( )
①他的论文写得特别好。②他的水稻长势特别好。③他下田的本领特别强。④他实习时的成果突出。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③
【3】“这永远激励着我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作水稻研究要( )
A.多写点论文,写满大地。
B.经常到全国各地去走走。
C.扎根到田地里多做实践。
D.关注水稻在全国的销路。
【4】“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联系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田,是他对年轻人的第一位要求,也是他自己一辈子的追求。”对于“下田”,袁隆平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语文小百科。
(1)《四时的情趣》是一篇以___________为序写景的散文,作者是___________。
(2)《黄昏》的作者是著名作家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
13、最近几年,“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请你认真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
一维码是由纵向黑条和白条组成,黑白相间,条纹的粗细不同,通常条纹下还会有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二维码的纹理也是黑白相间的,粗细不同,是点阵形式,通常为方形结构,不单由横向和纵向的条码组成,码区内还会有多边形的图案。
[材料二]
类型 | 一维码 | 二维码 |
数据容量 | 大约20字符 | 大约2,000字符 |
[材料三]
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1】阅读材料一,想一想,一维码是( ),二维码是( )。(填序号)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出“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两个优势。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要制作展板介绍二维码的应用,下列材料可选用的两则是( )
A.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
B.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C.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
14、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做题。
【人物介绍】袁隆平,男,汉族,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籍贯江西省德安县,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人物事迹】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5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两系法”的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现在,他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向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利推进。与此同时,他实施并推广的超级杂交稻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4亩地粮食,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20多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他因此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
【1】下列与文本信息相符的一项是( )
A.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
B.袁隆平实施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向平均亩产800公斤的目标努力奋进。
C.杂交水稻仅在中国被推广和实施,20多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
D.袁隆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
【2】关于超级杂交稻项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已成功研发。
B.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一下子提高到了800公斤。
C.超级杂交稻项目正向着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利推进。
D.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正被推广运用,将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
【3】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了一大批为国家作贡献的优秀人物,袁隆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袁隆平曾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你根据文本内容为他写一份颁奖词。
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金奖章》选段,回答问题
乌鸦大吃一惊,抬起头来。使者已经走到他面前,把金奖章挂在了他的脖颈儿上。乌鸦连忙说:“您大概弄错了!我既不像黄莺和百灵那样会唱歌,又不像喜鹊那样会说好听的话,也不像老鹰那样有力气,我怎么可能得到奖章呢?”
【1】这几段话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给加横线字注音
脖颈儿________
16、阅读课外文段,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数字,估计大约有9000种,分为27个目,160多个科。
②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③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但却并不往北飞行。南半球的许多候鸟宁可遥遥数万千米飞到北极来越冬,却不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1】请你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2】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
【3】北极为什么能成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
________________
【4】“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大概”一词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7、语段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默默无闻,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很可贵。
【2】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是教育子女要学习花生_______的精神。
【3】加点词语“有用的人”指_______________,“只讲体面”的人指____________。
18、快乐阅读。
太阳(节选)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选文中第3自然段中的第一句是( )
A.中心句
B.总结句
C.过渡句
【2】这几段话写出了太阳的三个特点,正确的是( )
A.远、大、高
B.发光、发热、太远
C.远、大、热
【3】“其实”一词与第2自然段中的( )一词意思相近。
A.觉得
B.实际上
C.抵得
【4】下面说明方法不是第2自然段中运用的有(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5】课文开头引用了一个古老的传说,这样写是为了( )
A.说明太阳本身很大
B.说明太阳很热
C.说明古人的箭法很好
D.引起下文,提出太阳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的问题
19、课外阅读练习。
诚实的孩子
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寓言故事。
一天,一位大作家到屠格涅夫家做客。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显露自己儿子的才能,便对儿子说:“快朗诵一则先生写的寓言!”屠格涅夫朗诵得很流利,也很动听。
大作家很高兴,亲切地问:“你喜欢我的寓言故事吗?”屠格涅夫认真地回答:“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克雷洛夫的寓言他写的寓言比你的更好!”大作家听了一点也没生气,从心里佩服这个孩子。可是屠格涅夫的妈妈却急了,她瞪了儿子一眼,客人一走,屠格涅夫的妈妈就把儿子教训了一顿:“①你怎么能当着大作家的面说他的作品不如别人呢?”屠格涅夫不服气。他大声争辩说:“克雷洛夫的寓言就是好!②我怎么想就怎么说,难道叫我说谎吗?”妈妈听了儿子的话笑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 ( )
地问 地回答
( ) ( )
2. 短文中画“ ”的两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请你把它们分别改成陈述句。
①
②
3. 你认为“大作家听了一点也没生气,从心里佩服这个孩子”这话真实吗?请说出理由。
20、按要求写句子。(9分)
(1)一本好书好像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心灵之门。(句子仿写)
一本好书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一本好书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坚强不屈的伤病员的脸上渐渐地露出了舒心的笑容。(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溪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原句修改)
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时代。
多读多写是能否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21、按要求,写句子。(3选2)
(1)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亮——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喜 挤 高 苦 香 累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是对景物的静态描写,照样子,写一写放学后校园的样子。
例: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放学后,校园恢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例句,结合具体事例,把自己感觉时间很慢的内心体验写下来。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裤子没有毛病。裤子非常合您的身。(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让我们难以忘怀。请你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也写一写家乡的独特风情,可以是一处景、一种习俗、某种事物……可以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要注意运用静态和动态描写。题目自拟,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