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福建福州五年级(上)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汉字读音错得最多的一组是( )

A.铿(kēn)锵 恩惠(hui) 嵌(qiàn)在 蔺(lìn)相如

B.眸(mó)子 趴(bā)在 大臣(chéng) 允诺(luò)

C.眼睑(jiǎn) 间(jiān)隔 击缶(fǒ)在 强(qiáng)逼

D.任(rèn)丘 孑(jué)口 挨(āi)打 榛(zhēn)子

2、制定班级公约的一般步骤是(       

A.全班表决,形成公约→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

B.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全班表决,形成公约。

C.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全班表决,形成公约。

3、本册学习的几篇童话故事分别是(  )

A. 《小麻雀》《大拇指汤姆》

B. 《“没头脑不高兴》《金奖章》

C. 《坚定的锡兵》《我是猫》

D. 《西风胡杨》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比一比,再组词。

珍(_____  塌(_____ 扶(_____  沙(_____

诊(_____  榻(_____ 肤(_____  纱(_____

5、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

情不自尽( )   随心所遇( )  

始料不急( )     杯水车新( )

禁飘带舞( )   严阵以侍( )  

居高邻下( )      兴高彩烈( )

绞尽恼汁(   )  坚强不倔(   )

筋皮力尽(   )     莫名其秒(   )

 

6、古诗理解。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生气: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②恃:依靠。③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7、读拼音,写词语。

1)父母从不xiàn zhì______我看课外书,他们坚信我能从那些yīng  xióng______人物身上学到zuò rén chǔ shì___________的道理。

2jiù jiù_______yī piān______文章中了解到很久以前我们附近山谷里的mǒu gè_______地方住着一群原始人。他绘声绘色地miáo shù______着他们的生活情况,我听得rú zuì rú chī________

8、想一想换个部首,然后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材料一】

读到唐代诗人徐凝的诗句“行人不见树少(shào)时,树见行人几番老”,我们就不禁会想到饱阅人间沧桑的古树。

说到古树,在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70年建都史的北京城,就时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姿。北京的古树数量众多。这些古树中树龄达百年以上的有40000余株。(A)在众多古树中树龄达三百年以上的一级古树就有6000多株,树龄在一百到三百年之间的二级古树有34000多株。据统计,最古老的一株古树已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北京的古树分布区域很广。不论是在西城区、东城区,还是在海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等地;不论是在公园,还是在工厂、校园,那一片片古老的浓荫都是人们生活中亮丽的风景。这些古树与鸽哨、老院落等北京元素一起承载着市民的乡情。

【材料二】

北京古树之王

北京的古树树种比较丰富。银杏、柏树、元宝枫、黄连木、槐(huái)树、枫杨等都是北京古树的常见树种,许多树种中都有知名树木。

知名树木

树名

特点

银杏之王

“帝王树”

“帝王树”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潭柘寺内,传说,当一个帝王去世时,就会有一枝树杈折断;当一个帝王继位后,树上又会长出新的枝条。所以人们把这棵大树称为“帝王树”。

国槐之王

“唐槐”

北海公园内著名的“唐槐”,因是唐代种植,故而得名。它位于画舫斋古柯庭院西南角的假山石上,树的四周堆砌山石,犹如一个巨大的盆景。

侧柏之王

“九搂十八权”

(B)位于密云区新城子镇的“九拨十八权”,树龄约3500余年。树干粗壮,几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过来。主干在距离地面约两米处又分成十八个枝杈,最细的杈也有一搂多粗,故而得名。这棵古树是北京目前已知树龄最长的古树了,比北京城岁数还要大呢。

【材料三】

一株株古树,就是一个个活着的“绿色文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历史、文化价值。它们见证了时代的更迭(dié),城市的变迁,也见证了北京人的生活变化,它们更需要被精心守护。

近年来,北京开展了区域性古树名木体检,摸清了北京古树名木资源家底和生长状况,形成了古树名木的健康档案和体检报告。如此大规模、全覆盖的古树名木体检,在国内尚属首次。(C)同时,有关部门通过为古树安装避雷装置、更换支撑物、填堵树洞等十余种措施,让古树继续枝繁叶茂,生机盎(àng)然,以顽强的生命传递古老的信息。

【1】【材料一】、【材料二】中画“          ”的句子,分别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说明方法。

【2】【材料一】、【材料二】介绍了北京古树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特点。

【3】上述材料中的A、B、C三句在介绍北京古树时使用了“多”“约”“余”等词语,它们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请选择一个句子,把序号填在横线上,再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我选______句,我的观点和理由是: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北京的古树分布区域很广,人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姿。( )

(2)“帝王树”是比北京城年龄还大的树,更应精心呵护。( )

(3)近年来,北京像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开展了大规模、全覆盖的古树名木体检。( )

【5】班里要为保护古树设计一张海报,大家想在海报的一角写一条打动人的宣传语,请你结合上述材料来写一写吧。

10、阅读

小河对岸的桃子熟了。鲜绿嫩白的大水蜜桃引诱着猴儿们,他们一窝蜂地涌到通向对岸的独木桥,争先恐后要过桥,谁不想先吃上那鲜红的桃呢?可由于众猴你拽他扯,谁也不能通过独木桥,全都急得吱吱乱叫。

这时,猴王跳出来主持公道:别争了,别抢了!现在进行考试,优胜者先过桥。

众猴静了下来,焦急而专注地应(  )对,猴王绞尽脑汁地想出了几道考题。

一道道考题过去了,优胜者却还是没能决出,因为进化论哪一道题都不止一只猴子能答对,而独木桥却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没办法,只得(  )继续考下去。

终于,一只猴子不耐烦了,眼珠儿一转,瞄准了头顶上的一根藤条,纵身一跃,攀住藤条荡过河去了。

另一只猴子也抱着一跟从河上飘来得圆木浮(  )过河去了。

当这两只猴子爬上桃树大吃特吃时,众猴仍然再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给加粗的字注音。

【2】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里共有4个错别字,请你用“ ”画出来,并在下面改正。

(1)____  (2)____  (3)____  (4)____

【3】用“=”画出文中的3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聚精会神地_______  聚精会神地_______

【5】写近义词。    

专注──____  焦急──____

【6】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然后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下面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1)谁该吃桃?  (2)考试  (3)过河

【8】用“△”标出第5自然段中的动词,然后再用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

 

11、阅读短文。

树木怎样过冬

①树木会不会被冻死?当然会。

②如果一棵树整个被冻透了,连芯儿都冻成了冰,那就冻死了。在我们这里,如果冬天特别冷,而且雪下得少,就会冻死不少树木-其中大多数是小树。幸亏树木都有防寒妙策,它们有办法使寒气不致深入到自己身体内部去,不然所有的树木都得死光了。

③吸收营养、生长发育、传宗接代——这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热。树木在一个夏天里,积蓄充分的能量,到冬天就不再吸收营养,不再生长发育,不再把能量消耗在繁殖后代上。它们停止活动,进入深沉的睡眠。

④树叶呼出大量的热—因此,冬天树木不需要树叶!树木抛掉树叶,放弃树叶,就是为了把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热。保存在自己的身体里面。而从树枝上脱落的树叶,在地上腐烂了,也会发热,保护娇嫩的树根,不让树根被冻坏。

⑤这还不算!每一棵树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的活的“皮肉”不受寒气的侵袭。每年,整个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不透水,也不透空气。空气停滞在它的气孔中,阻挡住树木活机体中的热,不使热向外散发。树的年龄越大,它的木栓层就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树木不仅有木栓甲胄。如果严寒把这层甲胄也穿过了,那它会在植物的活机体中,遇到一道可靠的化学防御线。冬季前,树木在树液里积蓄糖和各种盐类。糖的溶液和盐类是有很大抗寒能力的。

⑦不过,树木最好的防寒设备,是松软的雪被。大家都知道,细心的园丁们故意把怕冷的小果树弯到地上,用雪把它们埋起来,这样,小果树就暖和多了。在多雪的冬天,白雪像条鸭绒被似的,把森林覆盖起来。那时,不管天气怎样冷,树木也不会害怕。

⑧不管严冬怎样残暴,它也冻不死我们北方的森林!

⑨我们的“森林王子”可以抵御住一切暴风雪的袭击。

1下面哪一种是文中所说的树木最好的防寒设备?(  )

A.抛弃树叶,放弃树叶。

B.充足的水分。

C.松软的雪被。

D.在树液里积蓄糖和各种盐类。

2第5节中的“甲胄”在文中指:(  )

A.古代战士的甲衣和头盔 B.树干 C.木栓层 D.树枝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植物有防冻妙策,所以绝对不会被冻死

B.冬天树木抛掉树叶只是为了保护树根不被冻坏

C.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是因为它们的木栓层比较厚

D.树叶是有很大抗寒能力的。

4为什么冬天的时候园丁们会故意把小果树弯到地上,用雪把它们埋起来?(  )

A.为了让小果树长得更快。

B.为了让小果树防寒。

C.为了清除小果树。

D.为了不让人破坏小果树。

5结合文章和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无助于树木过冬的方法是:(  )

A.包裹树干

B.根茎培土

C.修剪枝条

D.冬天施肥

12、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午

①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②那时候,在北方乡下,我们家的院子很深,本来就静,午睡的时候就更静了。

③母条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       ),轻轻地(       )那一尺高的门槛,(       )开着荷花的院子,(       )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④看!后花园真是色彩丰富!

⑤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数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⑥花园的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

⑦右边是花房,里面住着胆小娇贵的南方来的花。

⑧祖母说,花园里面有狐仙,不许小孩子进去。我总是偷偷地往里走两三步,然后站在满是泥土的台阶上,想象狐仙的样子。

⑨在我想来,狐仙是个爱午睡的老爷爷,留着长长的白胡须,穿着和胡须同色的布裤子。

⑩“即使他发现我进来,他也懒得干涉我的。”我想。

而且,他可以同花朵们住在一起,我是多么羡慕他呀!

地上总是有很多蚂蚁。它们一向勤劳,不停地忙着。

我看着它们匆匆地忙来忙去,可以看很久。不知为什么,它们那样吸引我的注意。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瘦小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

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现在,在这炎热的小岛上,我仍旧喜爱夏日的中午,我仍旧逃避午睡,因为那一大片绿色的稻田。风从海上缓缓地吹来,吹过院中大叶子的树木,发出湖水一般的声音。只有在炎热的夏日中午,才会有这样带着凉爽的声音!

我坐在房前的躺椅上。

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日中午的阳光里。

我逃避午睡,因为我爱这世界。

(选自台湾作家罗兰的《罗兰小语》)

【1】“逃避午睡”是短文的线索,这个词在短文中出现______次。作者小时候逃避午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年以后逃避午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第⑤⑥段分别写了三幅有趣的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给图画起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蚂蚁图。

【3】从短文的第⑤、⑥、段,读者可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个段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直接写出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请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别放下书包

①这条街以前从来也没像今天此刻这般热闹。街这头到街那头,街这边和街那边都挤满了人。尽管此刻已经下起了(   )的小雨,但人们仍挤得(   )。

②这是电视台组织的一次活动,活动的全程都被拍摄下来,起点和终点都设在幼儿园大门口。

③参加这次活动的小孩子有五六岁的,也有三四岁的。他们被召集在一起,老师郑重其事布置了任务:“明天,我们要去森林公园春游,午饭就在公园吃。你们都是组长,要为组里的小朋友准备干粮。喏,交给你们一个背包,跟老师走,去另一条街上的超市,把老师买好的食物和饮料背回来。如果你拿不回来,小朋友们就没有吃的了!”

④活动开始后,家长和老师们一直通过监视器注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⑤去时很顺利,轻装么。回来时,各种情况出现了。孩子走着走着,有丢落了一个水瓶的,看了看,就由它去了。也有的返回去再捡起来往前走。走着走着,有的嫌背包带勒得肩膀疼便放下来,索性就把包拖在地上走。走着走着,包里的一袋食物掉了下来,孩子根本没在意,仍旧往前走。也有的走了一会儿发觉少了东西再回去找的,反正,丢盔弃甲的多了起来。

⑥渐渐地,孩子们快到终点了,速度也加快了。有的孩子眼尖,已经看到了防线后面的父母,尖叫着飞奔过去,其中有的孩子更是把手里拿着的东西都扔了。这时候,落在最后的一个小男孩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这小家伙可能小一点,所以他背的那个包也嫌大了点,他也奔跑了起来,可背上那个包因奔跑的缘故而上下颠着,击打着他那小小的身体。他手里还抱着一瓶矿泉水,这使他跑起来有点儿费劲。这时,雨又渐渐地大了,雨珠打在他脸上、眼睛上,他抬起手擦掉雨水,“叭”,矿泉水瓶掉在地上。小家伙愣住了,弯了腰去捡。这当儿,背上的包往斜里一滚压得他趔趄了一下,没站稳,跌坐在地上。

⑦“健儿!”一个女人尖叫了起来,是孩子的母亲。她站在防线后面已经多时,她早就想叫:“背包太重了,扔了吧!”小家伙听到了,但他辨不清方向,他像小狗般可爱,双手撑着跪着,努力在找母亲,但没找到。他果断地改变姿势,抓起了瓶子,费力地站了起来,又(   )往前跑。这时,母亲已经钻过那道防线,朝小家伙扑了过去。小家伙全然不顾妈妈的拥抱,只是(   )地告诉妈妈:“我把书包背回来了!”母亲泪流满面,亲着小家伙又是汗又是雨的小脏脸,周围人一片欢呼。

⑧这孩子的肩膀将来是担得起责任的。

1根据语言环境,将下列词语填在第①、⑦段合适的括号里。(填序号)

A.跌跌撞撞   B.水泄不通   C.淅淅沥沥   D.郑重其事

2第⑤段中的“丢盔弃甲”原指打了败仗,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将下面内容进行排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个不屈服于困难的小男孩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②老师召集了孩子,宣布活动的任务。

③历经磨难,顽强的小男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引起大家的赞叹。

④电视台组织的活动,引起人们的围观。

⑤返程中,有许多孩子丢盔弃甲,表现不一。

A.⑤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⑤③ 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⑤①③

4下面对文章的题目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场比赛,背包放下了,就意味着输掉了比赛。

B.“别放下背包”,这是老师说的话,放下背包,同学们就没吃的了。

C.“背包”就是一个任务或一个目标。人生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坚持不懈,不半途而废,才能收获成功。

5结合文章,思考为什么文末说“这孩子的肩膀将来是担得起责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与其恨,不如爱

地处瓦拉纳西东部的瓦拉纳西火车站,一直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乡村小站,每天只有三四辆列车从此经过。而在1968924日这一天,这个小站却一夜成名,令整个印度为之震惊。

瓦拉纳西的成名源于一场惨烈的车祸。这天傍晚时分,一列火车缓缓驶来,即将进站。但就在这一刻,司机发现,指挥行车的信号机架上爬满了蜜蜂。为了看清显示的信号,司机便探身窗外,仔细观望。不料他刚睁大眼睛,一只蜜蜂突然飞了过来,盘旋几圈后落在了他的脸上。

可恶!也许当时司机心情很不爽,一边咒骂一边挥起了巴掌。

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致命的错误。

司机毫不费力地拍死了蜜蜂。然而,不等死去的蜜蜂落地,司机已惊得目瞪口呆:只见成千上万的蜜蜂黑压压地扑来,争先恐后地飞进机车,疯狂地刺他的脸、脖子和手臂。顷刻间,他裸露在外的皮肤上爬满了复仇的蜜蜂。

司机疼痛难忍,视线也一片模糊。好在失去意识前,他拼命拉下了刹车杆。但强大的惯性依然驱动列车闯入车站,撞上了停在同一条轨道上的列车。灾难就此发生,5节车厢倾覆,300多人非死即伤。

惨剧发生后,印度铁路部门马上组织专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是那只被司机拍死的蜜蜂惹的祸。这种蜜蜂死亡时会发出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激素信息,附近的蜜蜂接到信息,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战队”,以最快的速度发动猛攻。

得出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为此,铁路部门开始向社会征集有效的补救措施。有人提出,将瓦拉纳西周边的树全部砍掉,清理出隔离带;也有人建议,调集大批消防人员,喷洒农药,剿灭蜜蜂,捣毁沿线树丛里的所有蜂巢,永绝后患……这些方案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还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论来论去,相关部门始终没有敲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件事慢慢地被搁置下来。

就在瓦拉纳西事件发生的第四年,一个小男孩的举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每年春天,小男孩都会背一书包花籽,撒种在距离瓦拉纳西小站铁路线百米远处。每年夏天,花开缤纷,清香扑鼻,成群结队的蜂蝶都被吸引过去了,连蜂巢也搬到了那里。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当年那个司机探出头观望的地方,小男孩还竖起了一块警示牌:“,不要打它。

过往的司机都清楚,,指的是蜜蜂。

小男孩说,蜜蜂只有在感觉受到威胁时才会攻击敌人。我们给它花蜜,爱护它,做它的朋友,它就不会攻击我们。小男孩还说,他的父亲也在那场车祸中遇难,永远离开了他。

与其剿杀,不如呵护;与其恨,不如爱。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很多时候,却往往被我们忽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切实可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绝后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瓦拉纳西火车站的事故是怎么发生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的词语“这些方案”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具体列出“这些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男孩最可爱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对“与其恨,不如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任公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盖:原来是。

B.既往:往事。

C.破格:破纪录。

D.乳虎:初生的虎。

【2】说一说文章画线的句子的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少年人和老年人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萌发。春季,是竹子生长的(初期  旺期  中期)。可是,这时候,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旱  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日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成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从下面选出合适的题目填入文前的横线上。

①竹  ②竹笋  ③竹林  ④竹器

2把短文中两处括号里恰当的词语划出来。

3给“日”字只添一画写出不同的常用字,至少写出4个。这些字______

4“藏”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_,“遍”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_画。

5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是一个(   )。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6能读全文后,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_______一夜之间能长一、二尺,_______不到一年能长成_______

①竹林  ②新竹  ③春笋

7这篇短文介绍竹的用途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梢 竿   叶

8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家乡有一向“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易于——_____ 平稳——______

假如——_____ 停脚——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协调有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句,把______ 比作_______

【4】这段话主要讲的是:( )

A.家乡的搭石很美。

B.我爱家乡的搭石。

C.过搭石的速度要快。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鹅的见解

  一匹骏马在湖边饮水;一条鲫鱼在湖里吹气泡;一只雄鹰在湖面上空盘旋。 雄鹰一会儿直冲云霄,一会儿滑翔下来,不屑一顾地对骏马和鲤鱼说:天空广阔无比,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是多么快活呀!

骏马毫不示弱,绕着湖边转了一圈后说:我既可以日行千里,驰骋疆场,又可以在无边无际的草原悠闲地散步,我的生活其乐无穷。

鲤鱼一会儿钻到水底,一会儿浮上水面,摇头摆尾地说:瞧我这水晶宫,既安全又舒适,你们谁能比?

  一只天鹅飞来了。它对大家笑了笑说:我习惯在天空飞翔,常在陆地散步,也喜欢在水中游泳......这些地方都不错,我们都用各自的方式在自己适应的环境中生活,都很快乐,何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呢?

听了天鹅的话,雄鹰猛地钻进了云霄;骏马红着脸撒腿就跑;鲤鱼则一下子躲到水底......

1初见短文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读读短文,找到的答案是什么?

想到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到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一填

短文中的角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印象最深的角色是___________,它适应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它喜欢的生活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鹅的见解是什么?请用横线画出来。

4试试填写下面的表格。 

生活中,你还熟悉哪种动物、它适应的环境、它喜欢的生活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短文中摘抄4个你喜欢的词语,试用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你对快乐有什么新感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槐花开了

①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

②一到花开的季节,门前那一棵棵槐树互不相让,吐出一串串洁白的花儿,一簇簇压弯了枝头,在这初夏的清风里散发出了浓浓的清香。盛开着的槐花热烈奔放,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微风轻拂之下,颤颤巍巍(wēi)。尚未开放的,像是婴儿的小脚丫,肉肉乎乎的,细腻白嫩,在碧绿的槐叶衬托下格外漂亮。

③古人对于槐花的描述多有伤感。比如张籍的“街北槐花傍马垂”、朱庆馀的“绿槐花堕御沟边”、子兰的“满地槐花乱草生”,里面都满含凄清之意,而白居易的“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更使人徒增凄凉。

④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槐花带给我无穷的快乐。少年时,家境不好,槐花就成为少有的美食。几个小伙伴一起,扛一根绑着镰刀的长长的竹竿,去割槐花。刚摘下来的槐花嚼在嘴里满口香甜。捋(luō)一小篮儿,母亲下地回家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滴,拌面,蒸上,出锅,加点蒜泥,再滴上几滴香油,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美餐。槐花,在那个衣食尚不丰盈的年代里,在那种青黄不接的季节里,就成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⑤槐花开了!淡淡的洁白,淡淡的清香。

【1】短文围绕槐花写了______、古人对于槐花的描述多有伤感、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感。

【2】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到对应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1)盛开着的槐花热烈奔放,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微风轻拂之下,颤颤巍巍。( )

(2)尚未开放的,像是婴儿的小脚丫,肉肉乎乎的,细腻白嫩,在碧绿的槐叶衬托下格外漂亮。( )

【3】仿照短文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写一种景物,展现出它的动态或静态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根据要求写句子。

(1)请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公园的草丛里蹲着一只小猫。

_______

(2)寒假即将来临,阅读作业尤为重要,请设计一条能打动人的宣传语,让大家都能积极阅读吧!

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调换语序换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很悲痛。(改为反问句)

(2)毛泽东一天没说话,只是吸烟。(扩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乐园。

你读过有关抗日战争故事的书籍吗?你是否也被那些战争的故事感动了呢?请你以 读后感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叙述要清楚。有条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