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湖南郴州五年级(上)期末试卷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16分)

满分5 manfen5.com

 

 

2、在下面句子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_在新中国,人民_______能真正扬眉吐气。

2._______困难重重,可他_______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3.田敏_______自己学习好,________爱帮助学习差的同学。

4._______在外面玩,_______回家帮助妈妈做点家务活。

3、补充诗句完成填空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中“________”字使这份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与月光一同洒落。请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______)清秋。

A.满   B.锁   C.话

(2)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______)雨中愁。

A.叹   B.结   C.含

4、读句子,写词语。

1.小女孩穿着一条破wéi qún(   )duō duō suōsuō(   )地向前走着,她快被dònɡ jiānɡ(   )了,这时她多么渴望有一个nuǎn hōnɡ hōnɡ(   )的火炉啊!

2.小女孩quán tuǐ(   )坐在了墙角,冻得liǎnɡ sāi tōnɡ hónɡ(   ),朦胧中,对面橱窗里的kǎo é(   )向她飞来,多香啊!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希望——_____  央求——_____ 小心翼翼——______

反义词:迅速——_____  丰满——_____ 增加——_____

凉爽——_____ 静悄悄——______  透明——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诗的特点,并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这个字好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寒食

[唐]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中体现的节日是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市井街巷的风光。

B.有些地方禁火,有些地方传蜡烛,是因为各地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

C.诗的主旨是对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

8、课外阅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词牌名______,词名是______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只追前一名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最终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就是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1】解释词语,并用它造句。

半途而废: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女孩为何一开始怕上体育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就这样”中的“这样”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只追前一名”这句话是全文的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最后一段是整个故事的点睛之笔,作者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只追前一名”这个主题:一是没有目标___________;二是目标太高会_________,只有目标适度,才能______________

10、课内片段阅读,完成练习。

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本段话出自课文《_____》,中心句是第_____句。全段采用的_______结构,写出了______状态。

【2】围绕中心句,作者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它们长得快;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它们变化大、生长快。

【3】学习本段围绕一个中心句,从不同方面来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如“饱经风霜的脸”“忐忑不安的心情”“风吹落雪的景色”“如痴如醉的书迷”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就在此刻,一个新的神经细胞正在你的大脑里生成。不管你是14岁、30岁还是70岁,这个神经细胞都在变成熟。它的树突和轴突不断延伸,树突接收神经信号,轴突则传出神经冲动……成了,读完上面几句话,新生成的神经细胞已经并入了你的神经网络。读完这篇文章,又会有十几个新的神经细胞并入神经网络参与积累新数据,包括这篇文章所传达的主要信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教授约翰·曼的最新研究成果似乎为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画上了句号:在人的一生当中,大脑会持续不断地生成新的神经细胞,不论年龄。

②此前,科学家一直认为:在胚胎发育和孩童阶段,人的大脑迅速发育,而一旦过了青少年时期,就不再生成新的神经细胞了,最后我们的大脑无可避免的老化与僵化。

③然而这种技术在人类身上实验有局限性。约翰·曼和他的团队借助标注神经细胞的抗体,尝试在刚去世的人的海马体中寻找处于成型不同阶段的神经细胞。对14岁到79岁不等的28名死者大脑进行实验,终于在2018年5月公布重大研究成果。

④首先,与在其他物种身上的所见相同,人类的神经细胞生成并未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约翰·曼说:“或许我们出生时都携带着固定数量的神经前体细胞若非疾病导致,这一储备可能要到80高龄以后才会枯竭。”

⑤其次,新神经细胞生成和活跃的位置,正是在海马体的齿状回(在学习时发挥作用的大脑构造)区域。研究证明,在人脑两侧的齿状回中,每天约生成1400个新的神经细胞。在形成后的第一个月,新的神经细胞对海马体的各种功能都产生重要影响,并参与认知再塑,之后就与原有神经细胞一同保障大脑的稳定,例如维持长期记忆。在生命的每一秒,这一过程都在持续发生,不知疲倦地应对着变化不休的环境,可见神经细胞持续生成能提高我们学习和适应能力。

⑥再者,实验进一步探究出,影响神经细胞生成的因素很多,但是持续学习与充满刺激的外部环境,更有利于神经细胞的产生。除此以外,比如压力、体力劳动或饮食结构等,也会影响神经细胞的生成。

⑦因此,年长者虽然多几条皱纹,只要乐于接受外界信息,不断学习,他们的大脑一样永葆青春。

【1】下列文段放在哪两个段之间最合适,请填序号(       

【文段】事实果真如此吗?20世纪下半叶,凭借一项繁复而精细的技术科学家就已观察到相反的现象。他们将胸苷的放射性相似物导入实验动物大脑内,这样形成的断神经细胞会携带这种放射性标记,在动物死后也可识别。这项技术证明,在多种成年动物大脑的不同区域,神经细胞的生成一直在进行着。

A.第①和第②自然段之间

B.第②和第③自然段之间

C.第③和第④自然段之间

D.第⑥和第⑦自然段之间

【2】依据上文内容,完成下表。

科学家原有的认识

新技术实验过程

科学研究新成果

(1)_______

将胸苷的放射性相似物导入实验动物大脑内,形成的新神经细胞会携带标记,在动物死后也可识别。

人类的神经细胞生成并未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3】第⑤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其效果是__________

【4】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阅读文章时新的神经细胞已经在你的大脑中生成并逐渐成熟。( )

(2)科学家此前认为人的大脑发育一旦过了青少年时期就会停滞。( )

(3)技术证明多种动物大脑不同区域的神经细胞生成一直在进行。( )

(4)齿状回中生成新神经细胞可以维持长期记忆,应对环境变化。( )

【5】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12、课外阅读

万米高空的英雄本色

①2018年5月14日6时26分,川航3U8633航班满载(zǎi zài)着119名乘客,由重庆飞往拉萨。40余分钟后,飞机进入气候多变、空气稀薄、有着“空中禁(jìn jīn)区”之称的青藏高原上空。

②“嘣”,一声闷响,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出现裂纹,机长刘传健心里“咯噔”一下,赶紧伸手去检查,“内层玻璃裂了!”“准备下降高度,备降成都。”刘传健向管制台报告,同时示意副驾驶发出遇险信号。“砰”,一声巨响,这块玻璃突然破裂被吸出窗外。飞机开始剧烈抖动。严重失压下的客舱,氧气面罩全部脱落。此时的驾驶舱内,自动驾驶功能失灵,仪表台受损严重,与地面塔台失去联系!刘传健看到副驾驶员徐瑞辰半个身子被吸出驾驶舱,他试图把徐瑞辰拉回来,但发现自己无能为力。气流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抽打刘传健的脸。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瞬间(牢固 凝固)了整个驾驶舱,强大的气流让他根本无法戴上氧气面罩。他的耳朵里没有了声音,感觉不到缺氧和寒冷。他突然想起了在空军当飞行员时的初教机教员刘牧(现空军一级飞行员)多年植根心田的叮嘱:“状态就是生命!”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控制住飞机状态!飞出山!飞回成都!”

③7时许,地面航站指挥控制中心在发现“7700机械代码故障警告”和“报告!3U8633航班偏航”后,协同各方,为这条特殊航迹做应急处置机制,并立即启动。

④减速,下降高度……机长刘传健费力地操纵着飞机,这时的他很纠结。他想尽快下降又担心速度大飞机承受的冲击力太大,机组和乘客安全无法保证。他(镇静 安静)了一下,回忆起当年在部队经历的模拟“座舱盖爆破”应急处置训练:将仪表蒙住,靠地标、罗盘领航飞行……此时,身着短袖衬衣的刘传健紧握操纵杆,在缺氧、酷寒、座舱释压的极端条件下,操纵飞机艰难下降……几分钟后,飞机逐渐平稳,刘传健在第二机长梁鹏的配合下戴好氧气面罩,凭借多年的飞行经验,参考有限的飞行数据信息,手动返航备降。“看到跑道啦!”他心里顿时就有了底。

⑤7时42分,机长刘传健凭着沉着和“超能力”,再加上机组人员和地面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他驾机成功备降成都双流机场,确保了机上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成员的生命安全。

⑥这场历时34分钟的手动备降过程,成为中国民航史上一次“史诗级壮举”。刘传健是千千万万优秀飞行员中普通的一员,这次壮举是他在危急关头的本色发挥!授予他“中国民航英雄机长”,他当之无愧!

【1】用“√”选择括号里合适的读音和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无能为力”的意思。

无能为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第②和第④段的主要内容。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状态就是生命”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多角度分析机长刘传健成功备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少年闰土》是用主要人物作题目,《草船借箭》是用_____作题目,《桥》是用___________作题目。如果用主要人物给这篇短文拟题,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①1973年,我6岁。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吃上一块冰凉甘甜的冰糕。

②在我6岁那年的夏天,我梦想成真,吃上了冰糕。

③回想起吃冰糕的经历,我心中就会掠过无边无际的疼痛——眼前仿佛闪现出在炎炎烈日下不停奔跑的母亲的身影。

④1973年夏季的一天,在生产队长的带领下,母亲拉着600多斤重的公粮,和其他社员一道去公社粮店交公粮。交了公粮后,队长看社员们热得浑身是汗,就让会计买了10多块冰糕。队里的人都躲在树荫下有说有笑地吃着3分钱一块的冰糕。母亲用舌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拿着冰糕,步履匆匆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⑤母亲刚走出粮店,冰糕就化了,看到滴在地上的冰糕水,母亲心急如焚,就奔跑起来。

⑥太阳在头顶上无情地炙烤着,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叫着,天闷热得像刚熄了火的砖窑。炎炎烈日下,母亲不停地向前奔跑着。

⑦汗水早将母亲的衣服浸得像是水洗过一样,她像是负重的老牛一样不停地喘着粗气。跑过了一村又一村,母亲将公社粮店甩在了身后。

⑧母亲不停地奔跑着,她知道自己要跑10里路才能跑到家里。

⑨近了,更近了,终于望见了绿树环抱的村庄,终于看见了破败低矮的茅草屋,终于撞开了虚掩的大门,终于瘫在了自家庭院里,终于气喘吁吁地喊了声孩子。

⑩母亲的头发湿漉漉的,嗓子眼干渴得冒烟。她把我拉到面前,伸开了右手。我看到在母亲右手手心里有根小棍,一张巴掌大的纸,一小口水。

母亲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喝!快喝!”一块冰糕化得只剩下一小口水了。

母亲温柔地梳理着我的头发,满是汗水的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微笑。她舔了了舔干裂的嘴唇,让我到厨房里给她舀水喝。母亲一口气喝了4碗凉水才吃力地站了起来。

这就是我这一生中吃的第一块冰糕——确切地说,只是吮吸了一点冰糕水而已。就是这点冰糕水,却甜到了我的五脏六腑,甜了我的大半生。

为了这点微乎其微的冰糕水,母亲在炎炎烈日下奔跑了5000米。11年后,当我在淮阳师范上学参加长跑比赛时,我刻骨铭心地感受到5000米究竟有多远了。5000米,跑得我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5000米,跑得我眼前金星直晃;5000米,我刚跑到终点就感到头疼欲裂,被同学架上了救护车。

如今,我的83岁的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就坐在我的身旁择菜,她在忙着为我准备午饭。当我心潮起伏地写到这里,哽咽着和她谈起我第一次吃冰糕的经历时,母亲淡淡一笑,说,只要能让你吃上冰糕,别说是10里地,就是20里地,我也会一直跑下去。

我眼里闪出了点点泪花。

1用简练的语言梳理短文的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6岁时,“我”渴望吃到冰糕——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感受到跑5000米的艰难——__________

2小明读第⑥⑦⑧段的时候感动不已,泪水不自觉地涌出了眼眶。请你推测他当时的阅读感受,批注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母亲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为什么要写11年后“我”跑步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本文注重细节描写,感人肺腑。如,第⑨段连用了“撞”“瘫”“喊”三个动词,将母亲急切而兴奋的心情、疲惫不堪的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_______

2)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主要写“我”在回忆第一次吃冰糕的经历时哽咽了,母亲却“淡淡一笑”,认为“我”过于感性,小题大做。_______

14、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 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作者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香花有着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B.丁香花的花苞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C.作者联想到诗句,觉得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2】“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缩成8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仿照《花之歌》的表达方式描写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直接引述句。

1.老班长说 ,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房东太太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的不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深蓝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2.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改为双重否定句)

3.如果把水倒下去,吸水器不出水,就白白浪费这壶救命之水。(改为反问句)

4.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改为比喻句)

5.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作文知识提高了。(修改病句)

 

18、图书管理员把我放在一个奇怪的机器面前。(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一定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1)海鸟 动物 海鸥 生物

   

(2) 尽情游赏   慕名而来 怅然而返 恋恋不舍

 

(3)一道红霞 晨曦初露 万道霞光 红日薄发

 

 

20、仿照下面的句式,在横线上写上两句与前后意思连贯的句子。

(1)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鲜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2)金钱能买来书本,但不一定能买来知识;金钱能买来

但不一定能买来   ;金钱能买来但不一定能买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展示

本次习作,我们来写一份倡议书吧。如号召同学们节约用水用电,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不践踏草坪,或倡议全民读书、进行垃圾分类、植树造林……写的时候,标题要鲜明,格式要正确,正文要写清楚倡议的内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