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四川内江五年级(上)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 )时期使用。

A.唐朝

B.清朝

C.商周

2、选词填空。

我打珍珠鸟放在一个_________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 )

A.简洁

B.简陋

C.简易

3、下列语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那树叶像一片绿玻璃片一样透明、清亮。 B.像往常一样,他径直走向了那家餐馆。

C.太阳一出来,地上已经像着了火。 D.森林伸出有力的臂膀,发出欢快的呼啸声。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     ,但只要有   信念,   就会驱散

2.谈迁是 (时代)著名的史学家。他遭到的厄运是   ,但这厄运并没有击垮谈迁,他选择了   ,后来他终于写成了明史巨著《国榷》。

5、课文回顾。

(1)《将相和》本文发生在____ 时候,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 三个故事。

(2)《搭石》一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

6、读语段,写字词,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刺猬面容 qīng   xiù(          小巧líng lóng(       )四肢短小,背后长满了短而密的刺,但是腹部的皮毛却十分 guāng   huá( )。刺猬不像松鼠那样住在高处,它们在地上扒洞为 wō(       )。刺猬的 fán   zhí (       )能力很强(qiǎng   qiáng   jiàng ),最喜欢吃小昆虫,缺少食物时,会勉强(qiǎng qiáng   jàng)吃几个果子。冬天,气温下降到七 shè   shì   dù(     )左右时,刺猬就会进入冬眠状态。

7、看拼音,写词语。

fā shì diàn táng xié tiáo

____ ____ ____

ēn huì lǎn duò yǐn bì

____ ____ ____

8、我能依据课文描述猜出下面的人物。

(1)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

(2)他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档,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

(3)他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 )

(4)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十年后的礼物

①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十八岁了,她第一次离开挪威西部的大森林,来到了首都奥斯陆,第一次参加一个在公园举行的露天音乐会。白桦树上眨着眼睛的彩灯,庄严、华丽的舞台,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使她深深地陶醉了。

②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台上的报幕人分明在向观众报告:“下一个节目是我们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得意之作——《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

③这是怎么一回事儿?这个著名的音乐家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而且将一支乐曲献给她呢?起初,由于心情激动,她无法静下心来听音乐。渐渐地,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乐曲中去了。她仿佛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啊,她明白了,她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

④那时,她还是个八岁的金发小姑娘。秋天,她提着篮子到森林中去捡野果。在林间小道上,遇到一个穿着风衣的人正在散步。那人虽然是城里人,却异常和气。他帮她提着装满了野果的篮子,一边送她回家,一边微笑着说 咳 真糟 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 我口袋里连一根丝带也没有 更不要说会唱歌的洋娃娃了 但他(承诺 答应)送给她一件很好的礼物,“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

⑤当她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终于,她仿佛明白过来:“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啊!”

⑥现在她知道了,那个和气的城里人就是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他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而且用这样(奇妙 奇异)的方式。他的乐曲会传遍四方,也将礼物送给了她!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⑦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 压抑)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她从音乐的洪流里感到了音乐家对她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你就是幸福。”

⑧音乐会结束以后,这位十八岁的姑娘走到海边。望着沉睡中的大海,她觉得有一种她所陌生的情感在心中萌芽了。于是,她面对大海高声说:“生活啊!我爱你!”

【1】给画“ ”的语句补写合适的标点符号。

【2】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在文中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

【4】对短文第④⑤自然段在全文的表达作用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在达格妮听到献给她的乐曲之后,插入这段往事,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起到深化的作用。

B.回忆一段十年前的往事,达格妮欣喜万分,特别感谢大音乐家的礼物。这段插叙,突出了人物的美好品质。

C.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十年前的回忆,补充说明这首曲子的真实来历,为了突出文章的主题。

D.在叙述达格妮参加音乐会的过程中,插入的她对十年前遇到的一件事的回忆。补充说明这首曲子的真实来历,还有助于表现音乐大师的崇高品格,突出文章的主题。

【5】收到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十年后的礼物,达格妮的心情是( )

A.由怀疑到相信,内心充满了感动。

B.开心和激动,内心充满幸福感。

C.对大音乐家的敬佩以及她兴奋、激动和充满幸福感。

D.开心又激动,对生活充满热爱。

【6】联系上下文,体会画“﹏﹏﹏”的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题目,说说读文后你得到的启示或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围绕第⑦⑧自然段的内容,作一处批注。(要把批注的语句写下来,再写出感受或启发等)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根据选文内容,下面对圆明园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错落其间,精巧而又别致。

B.园中有热闹的“买卖街”,也有山乡村野,建筑风格多样。

C.金碧辉煌的殿堂中摆放着许多奇珍异宝。

D.园中有一巨幅壁画,壁画上画着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各地名胜。

【2】填空。

(1)选文中的一段主要是从__________方面介绍圆明园的,在朗读时我的情感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她昔日的辉煌,原因是__________ 。圆明园的经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①太空是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在太空生活更富有神秘色彩。自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成功地飞上太空以来,人类已有500多人次进入太空,去太空生活已成为许多富有探险精神的人和宇宙开拓者梦寐以求的事。在太空生活,微重力(失重)会给人带来一些麻烦,但这正是太空生活的特色和乐趣所在。那么航天员是如何在太空生活的呢?

②太空食品是由航天系统的专家们精心研制开发的,品种丰富多彩。每餐饭都是用食品袋提前包好的,每个食品袋上均标有哪一天哪一餐的字样,每袋食品仅供一名宇航员食用。太空食品均为脱水食品,临吃前要用注射器注入一定数量的水,然后放进烤箱里加热食用。

③在太空吃饭的规矩比地面复杂得多。太空仓内备有简易餐桌,餐桌具有磁性,能吸住金属餐具。吃饭时,航天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身体也用坐椅上的带子系紧以免飘动。动作不能太大太猛,以免食物飘走。夹菜要夹准、夹牢;最好用叉子,食物进嘴时要快,以免食物“飞走”。吃饭时严禁说话聊天,那样会使食物飞出嘴外,造成生活舱的环境污染,同时稍不注意还会被吸进鼻腔,容易发生危险。

④在太空睡觉,就不能遵循地面早起晚睡的习惯。由于空间站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等载人飞行器的飞行高度通常都在400千米左右,绕地球飞行一圈的时间约一个半小时,这样,在太空舱内睡觉是不分昼夜的,只能按钟点机械地安排睡眠。

⑤太空人睡姿奇特,这是由于在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失去了在地面上“上”“下”感觉处于飘浮状态造成的。在太空舱内睡觉只要不危及舱内设备和人员安全,到处都可以睡,可以飘在舱里睡,可以挂在壁上睡,可以绑在床上睡,也可以吊在梁上睡。为了获得安全感,航天员一般睡在特别的小床上或固定在窗壁上的睡袋里。用睡袋睡觉是一个好方法,睡袋拉紧后能给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消除摇摇欲坠的恐慌感。同时在睡袋里睡觉,手脚不会飘浮在外,避免了手脚对仓内仪器设备的碰撞,增加了安全性。

⑥洗脸、刷牙、理发、洗澡在地面是自由度比较大的动作。在失重环境下要进行这些活动是非常麻烦的,总的说来是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的。首先,要从设备上想办法,即制造失重状态下使用方便合理的器材和设备。如洗澡要建成一个浴罩。又如,洗发液也是特制的免冲型洗发液,它在失重条件下能变成十分细小的颗粒,洗头时它很容易带走头上的污垢,洗完后用毛巾一擦,洗发液和污垢就可清除得一干二净,这种新型洗发液在地面上也有推广应用的前景。其次,洗脸等要合理简化。例如,洗脸刷牙就可简化,一般用湿毛巾擦一擦脸就算洗脸了;刷牙时用手指蘸上牙膏来回擦几下,然后用湿毛巾将牙齿擦干净,刷牙就算完成了。第三,要从操作使用方面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如,理发必须两人合作:一人剪一人用吸尘器吸剪下的头发,要是不遵守两人合作的理发规矩,就会严重污染环境。

(1)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在太空食用食品时可以自由挑选,想吃什么选什么。_____

②太空人用的洗发液是特别的免冲型洗发液,这种洗发液在地球上也能用。_____

③在太空中作息,也像在地球上一样,昼作夜息。_____

(2)请选择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在太空中睡觉,用上睡袋,好处多,主要是( )

A.既温暖又防蚊虫叮咬。

B.既方便又容易入睡。

C.既安全又消除恐惧感。

D.既舒适又不会做梦。

②太空中理发,必须两人合作,目的是( )

A.培养合作能力。

B.避免污染环境。

C.利于美容美发。

D.增进人际交流。

(3)本文从在太空中__________和活动等方面来介绍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

(4)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在文中画上“横线”。第5自然段中太空人睡姿奇特是由于在   环境下,航天员处于   状态造成的。第6自然段中在介绍解决航天员失重情况下活动麻烦的办法时用了   的说明方法。

12、课外拓展阅读。

月到天心(节选)

林清玄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ǒu ěr       )有星星,就亮了许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对黑夜的kǒng        )。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huī huáng       )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下□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jīng líng       )。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补充词语。

【2】在文中第3自然段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第2自然段的意思。

【4】本文写的是月,开头第一段为什么要从“摸黑回家”写起?

_____

【5】说说你对“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的理解。

_______

13、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现代核污水是指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这些物质对人类和环境有着极大的危害,可能导致癌症、基因突变和生态破坏。

【材料二】福岛核电站在2011年发生了严重的核事故,导致大量的核污水积累在储存罐中,日本政府一直在寻找处理这些污水的方法,但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2023年8月22日上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内阁会议上,正式对外宣布,将于24日开始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随后,东京电力公司对外宣布了正式的排放计划。

1986年4月26日,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苏联政府紧急采取措施疏散人群之后数个月,苏联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派出了无数人力物力,终于将反应堆的大火扑灭,同时也控制住了辐射。之后,苏联政府派出大批军人、工人,给炸毁的四号反应堆修建了钢筋混凝土的石棺,将其彻底封闭起来以降低污染程度。

【材料三】福岛核电站位于日本暖流、千岛寒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三条线交汇处,这些洋流会把核污水带到全球各地。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材料四】自从日本政府今年8月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后,中国海关总署当天宣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这一决定对日本渔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中国8月日本水产品进口额为1亿4902万元,较去年8月减少67.6%。这一数字让日本媒体感到震惊和担忧,纷纷发表了相关的报道和评论。

(1)用自己的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材料二】,日本政府和当时的苏联政府在处理核污染上有什么不同?

日本政府:_______________

苏联政府: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结合【材料三】的内容,谈谈日本排放核污水对世界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的内容,你觉得我国政府的做法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

14、奇妙的动物语言

颜世宗

①动物是与人类同源的朋友。展开生命这幅奇妙的画卷,睹而遐思,尤其不能不关注朋友们五彩缤纷的语言,也不能不为诸多朋友超前绝后的语言交际本能所倾倒。 

②动物的语言在群体间发挥着同人类一样的作用,它们用语言沟通情感,交流信息,相互依存,在地球上共同结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平衡圈,使生命得以无限延续。 

③动物的发音方法多种多样。青蛙在鸣叫时,两颊鼓起圆而明亮的大气泡,犹如两个小皮球,随着口腔呼吸气流的缓急而一胀一缩。原来青蛙除了有两条声带之外,还在咽部喉头两侧各生有一个鸣囊。在由呼吸振动声带而发音时,两边的鸣囊起着共鸣的作用。因此,情外的声音特别宏亮。蝉有一套与众不同的发音系统,它的鸣音是由肚皮代口“说话”。蜜蜂、蚊子等嗡嗡的鸣音是由翅膀的摩擦振动所产生。科学研究人员记录下了鸣音振动频率,昆虫的膜状翅膀每秒大约振动1.6-2万次,蚊子每秒振动约160-500次,蜜蜂一般每秒振动440次。每秒间振动次数越多,声音越尖利;振动次数越少,声音越显得轻微柔和。 

④动物的语言如果仅以音色、音质的优美而论,在庞大的动物圈中恐怕是唯鸟独尊了。

⑤鸟族玩转悠扬的鸣叫,历来是音乐家和民间艺人创作的素材。2优雅深沉的《空山鸟语》,活泼轻快的《云雀》,都是模仿和美化鸟类鸣叫的佳作。中国民间唢呐曲《百鸟朝凤》更是一首生动、形象的百鸟大合唱。 

⑥还有一种鸟,人称动物界的歌王——反舌鸟。它具有惊人的音乐禀赋,而且记忆力超强,能在短短几个月里学会180多首曲子。这种鸟不仅能录音般模仿其他鸟儿的鸣叫声,而且能够逼真地模仿凄厉地警笛声、闹钟的急促铃声等。更为神奇的是,反舌鸟发出的模仿声与被模仿声在频率和节拍上不差毫厘,简直吻合得天衣无缝。 

⑦动物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别具一格。雄海豹用大声咆哮来表示它保卫家园的不屈意志;松鼠则以啁啾的声音和颤鸣来宣布它们的领土占有权;至于犬吠马嘶、狼嚎虎啸、狮吼猿啼等,也都有着动物群体间内在的情感交流。 

⑧动物的语言,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合。鸟语花香、百兽争鸣,给这个世界带来欢乐和友爱,正因为如此,宇航员在进入太空以前,总忘不了带上大自然动物家族朋友们的“歌唱”磁带,以便化解空中的孤独寂寞。

1本文从动物语言的作用、______________、动物语言的音色音质、____________等方面说明了动物语言的奇妙。( )

A. 动物的发音方法、动物用语言表达心情

B. 动物的发音方法、动物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

C. 动物语言的种类、动物用语言表达心情

2品析本文第③段中标显的词语“一般”的表达效果。  (   )

A. “一般”说明就不是特别准确的数据。

B. “一般”说明作者在表达时不是特别确定,所以采用模糊化的介绍。

C. “一般”说明蜜蜂翅膀每秒振动440次,是大多数情况下测得的数据,不包含特殊情况,起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下面对动物语言在动物群体间发挥的作用概括正确的有(   )  (多选)

A. 这是大自然的有机组合。

B. 沟通情感,交流信息。

C. 相互依存,结成和谐的生态平衡圈,使生命得以延续。

4对第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概括不正确的是(   )

A.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鸟族语言的音色、音质的优美。

B.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介绍动物语言以音色、音质而论,唯鸟独尊。

C. 运用了例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详细地说明鸟类语言的优美。

5第④自然段在文中体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一般称之为__________段。( )

A. 过渡;过渡   B. 承上启下;过渡   C. 承启;承启

6第③、第⑦、第⑧三个自然段的构段特点都是“_________”结构,即第一句话是这段的_________,起到_________的作用。( )

A. 总---分;中心句;概括和总述

B. 分—总;分写句;提示下文

C. 总---分;总写句;概括和总述

15、认真阅读《慈母情深》(节选),完成下面练习。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选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是(   ),突出了母亲挣钱十分不容易。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环境描写

【2】画出描写母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理解,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______

(2)这句话说明母亲看到儿子后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挣钱很丢人,所以她很吃惊地望着儿子。(______

(3)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______

(4)“我的母亲的眼睛”一词置后,表明作者的惊叹,突出母亲的疲惫,作者不敢相信母亲工作环境如此恶劣,突出慈母情深。(______

16、课外阅读

一幅画

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略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甩得很起劲。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我越看越着迷。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我恍然大悟,抢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1填空。

(1)这幅国画画面上有         ,主要画的是  

(2)妈妈买这幅画的目的是  

2简要说说本文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

3!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怎样做才会把它变成现实呢?请你谈谈看法。

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槐乡五月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用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花,中午,桌上就会摆出香喷喷的槐花饭。这时候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如果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摇摇晃晃地卧在花丛中。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精白粉拌槐花做的,可好吃了。吃成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袋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地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1照样子从文中摘抄ABB式的词语。

香喷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呢?( 

A. 孩子们可以采摘槐花换学费。

B. 槐花可以生吃,也可以做成好吃的槐花饭。

C. 女孩子还可以用槐花来装扮自己。

18、课内阅读

军神(选段)

沃克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楞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承友好地把手伸了过去。

【1】“麻醉剂”的“剂”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

【2】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将军肃然起敬是因为。

【3】文中哪些语句最能突出刘伯承将军军神形象?请用“____”画出来。

【4】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想?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诸葛亮在五丈原死去。蜀军根据诸葛亮生前的安排,有秩序地撤退人马。司马懿(字仲达)听到这个消息后,在后边紧追不舍。追到一座山后,忽然听到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军回过头来,拉开了反攻的阵势。树影中飘出一面中军的大旗,上面写了一行字:“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司马懿大惊失色,定睛一看,只见军中数十名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车上坐的正是诸葛亮。司马懿大惊道:“诸葛亮原来没有死啊!我轻率地进入了重地,中了他的计了!”于是急忙往回走。蜀军大将姜维喊道:“贼别走,你中了我丞相的计了!”

魏军一听,各个丢盔弃甲,只顾逃命。司马懿逃了五十里,有两员魏将在后边喊:“都督不可惊慌!”司马懿摸着自己的头说:“我的脑袋还在吗?”两员魏将说:“都督别害怕,蜀兵已经走远了!”

过了两天,有人向司马懿报告:“前天车上坐的诸葛亮,原来是个木头人。这是诸葛亮死前就安排好的。”司马懿听后,叹息道:“怨我只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啊!”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前进——( )   慎重——( )   镇定——( )

【2】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死后,对蜀军紧追不舍的原因是:_____

【3】“贼别走,你中了我丞相的计了!”文中蜀军大将姜维说这句话的目的是(       

A.让司马懿更加坚信自己中了计。

B.阻止司马懿往回走。

【4】文中描写树影中飘出写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大旗后,司马懿有哪些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

【5】《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人物性格独特,形象鲜明,请你照样子再写两个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练习。

1.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咱们就答应吗?(改为陈述句)

2.雪花飘落。(扩句)

3.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环绕着美丽的村庄。(缩句)

21、将下面的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加工厂。

1.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诺贝尔毫不气馁。(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为一句)

 

2.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1)改为陈述句:

 

(2)改为反问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哥伦布探险发现了美洲。阿蒙森到达南极后,为人类开发南极留下了线索……这次习作,就让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并努力写出心情的变化。题目自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信息,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