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吉林吉林五年级(上)期末试卷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和知识积累完成练习。

1.“野旷天低树,_____”选自__代诗人___的《宿建德江》。

2.“_____,听取蛙声一片”选自__代词人____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名是____,题目是______

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___,空气是那么____,天空是那么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

2、根据句意填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这句话中“直奔”的意思是________,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_____的心情。

3、填写出歇后语的后半截

①麻雀虽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司马昭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池塘里的风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积月累,把句子补充完整。

1.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 ——曹植

2.位卑未敢________________。 ——陆游

3.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

4.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 ——《江南春》

5.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

6.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_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启发我们要勇于开拓。

5、解释《老马识途》中的词语。

① 春往冬            ____________  ② 迷惑失            ____________  

放老马而随之      ____________  ④ 蚁冬居山之        ____________   

⑤ 夏居山之          ____________ 得水              ____________

⑦ 不难于老马、老蚁  ____________  ⑧ 不亦            ____________

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____________  ⑩ 以管仲之而隰朋之智 (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七律·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_________,后四句主要是___________,颈联是全诗的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古诗阅读。

七 夕①

[唐]李商隐

鸾扇②斜分凤幄③开,星桥④横过鹊飞回。

争将⑤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⑥来。

(注释) ①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②鸾(luán)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③凤幄(wò):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④星桥:鹊桥。传说七夕这天所有的喜鹊都飞往天河,为牛郎和织女相会搭桥。⑤争将:怎把。⑥一度:一次。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争世上无期别。(_____) (2)换得年年一来。(_____

【2】“星桥横过鹊飞回”的意思是(  )

A.喜鹊们从星桥上飞回来了

B.天上的喜鹊为牛郎织女双星架桥回来了

C.喜鹊看到星桥飞回来了

D.搭长桥的喜鹊们还没有完工

【3】这首古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本诗中表现他们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发出的沉痛感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的情景。按节日的顺序,给四首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④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

8、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磅礴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全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句诗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那两件事,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根据课文,加上标点,并回答问题。

   哼 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 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 想从我这里发洋财 你们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 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拿手榴弹的兵士不相信

(1)学完本文, 你认为方志敏烈士是个怎样的人?

   

   

 

(2) 革命者的清贫 指什么?而他们的富有又指什么?

 

10、阅读理解“玉兔”自述回答问题

“玉兔”自述

大家好,我是玉免号月球车。终于从着陆器肩膀上走下来跟大家见面,心情很激动呢。听说江湖上有很多关于我的疑问,今天就由我来一一解答好啦。

A.是不是只胖兔子?

大家都很关心我的长相。我有1.1高、1.5长、1宽,体重嘛,是140公斤。虽然看起来分量不轻,但我并不是一只胖兔子,为了节约燃料,也为了轻柔着陆,我跟小伙伴着陆器都辛苦地进行了瘦身,没有一丝zhuì跟其他国家的月球车兄弟相比,我也是非常精致轻巧的。前苏联的月球车一号足足有756公斤重,美国有人驾驶的巡行者1重量也超过了200公斤虽然是只兔子,但我有一对漂亮的翅膀。不过这对翅膀不是用来飞的,而是获取和保存太阳能的帆板。到达月球表面后,我就张开翅膀,不断地吸收着太阳能。翅膀前面,是我的两只前爪,可以钻孔、研磨、采样。我的脑袋上还有一个定向天线和几个太阳敏感器。跟其他兔子不同,我有六只”——六只小小的轮子;我还有四只张望月球的眼睛:一对导航相机,一对全景相机;最丰富的是我的肚子,里面装着红外成像光谱仪、避障相机、机械臂、激光点阵器……

B.  

跟我们国家研制的其他航天器相比,我最大的特点是能走动。虽然叫做兔子,但我没有能耐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很惭愧,我的移动速度基本上是龟速,每小时平均走200。不管去哪儿,我都得分几步才能到达。走之前要看路、选路,可是导航相机只有在10的范围内才能看得准,所以我每一步最远也只能走10。路上遇到的小障碍我不怕,因为我除了可以接受地面的遥控操作外,还可以自主处理图像,识别障碍,甚至还能规划路径。说起来,我也算是一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哦不,机器兔子。专家说,走得不快不要紧,只要能顺利翻山越岭,我就是机智灵巧的越野兔。我的活动范围目前设定是10公里。据说除了美国阿波罗号的三辆载人月球车外,前苏联的月球车l号和2号也被留在了月球上。这里还有嫦娥一号英勇撞月留下的痕迹。虽然我也很想去看一看这些几十年前就来到月球的朋友们,但是月亮太大了,恐怕很难跑过去跟它们打招呼了。

7.读短文填空。 

1)本文的说明对象玉兔指的是      

2仿照A处小标题文中B处横线上可以拟一个小标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   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了玉兔体型的    

8.玉兔在月球上到小障碍,有哪些解决方法?

 

11、阅读理解。

探险者的一课

①我那个不被允许离开前院的孙子贾森,已是无影无踪——10岁的孩子总是这样。我叫了几声,没人回答。我坐到草坪的折椅上准备读书,发现那架长梯子平躺在车道边的大树下。根本不需要夏洛特·福尔摩斯,贾森肯定是在树上,只是不巧把梯子碰倒了。看来他暂时还不想下树来,更不想让我知道他的窘境。我本可以过去把梯子重新摆好,但忽然想起孩提时的一件事。过了50多年,我突然明白了它的含义。

②雷蒙德·卡丁在许多人眼里是个可爱的乡下人。我记得他走在佛蒙特州诺斯菲尔的街上的样子:满头白发,衣着讲究,十分绅士。他与我有过一次短暂的交往,那时我正是贾森这般年纪。

③我可以自由地在镇里到处乱跑,父母禁止我去的地方只有佩因山脚下废弃的采石场。但那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到处淌着浅绿色的水,并布满了碎石堆起的小坡。小白杨树从石缝中长出来,攀着它们能轻易地爬上这些小坡。矮树丛中不时可发现生了锈的采石机。

④一个夏天的下午,我跟着一群大孩子去那个地方玩儿。他们走离了通往采石场的被人踏出的小路,然后扔下了我。我爬过一根根被伐倒的树干,穿过缠人的荆棘丛,找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找到原先的小路。太阳很低,已经过了晚饭时间,父亲大概在着急了,我惊慌起来,就坐在一棵树下,用声音表达了我的苦恼。

⑤当我止住哭声喘口气时,听见有人在吹口哨。我立刻就找到了吹口哨的人,他正坐在小路边的一段树干上,削着一根细树枝。

⑥“嗨,”卡丁说道,“出来散步吗?天气真好。”

⑦我点点头:“我只是想来考察一下这个旧采石场。不过现在我得回去了。”

⑧“要是你愿意稍等一会儿,”卡丁说,“我想和你一同回镇上去。我快要完成这个柳哨了,做好了送给你。”

⑨不一会儿,他把柳哨递给我,然后站起来,伴着清亮的哨声,我们一起顺着小路走下山坡。

⑩现在当我坐在这草坪的折椅上时,我第一次明白了那是一个多么不寻常的友善举动。那个人听到我的哭声,明白这是一个小男孩迷了路。出于一种情感,他不愿充当一个救援者的角色,而是坐在一旁吹口哨,使我能够找到他。他尊重一个小男孩的自主独立的感受。

我从折椅里站起来,把停在大门前的旅行车开进车道,停在大树底下——那是它平时停放的地方。然后我拿起梯子,拿着它绕过房子,将它放在屋后。当我回来时,贾森已坐在我的折椅上了。

“你到哪儿去了?”我问。

“探险,”他说,“我是个小童子军,你知道吗?”

“我知道。”我说。

【1】联系上下文解词并回答问题。

(1)“窘境”的意思_____________是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惊慌起来,就坐在一棵树下,用声音表达了我的苦恼”,“我的苦恼”是_________________,“用声音表达了我的苦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用________(倒叙 插叙 顺叙)的记叙方式介绍了“我”50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50多年,我突然明白了它的含义。”句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它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详细介绍采石场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贾森和当年的“我”都有极强的自尊心,一个明是在树上下不来却告诉我在_____________一个明明是迷路了却告诉卡丁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两位老人做出的举动,出发点是完全相同的,你能选择其中一人的做法,分析一下老人这么做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与理解。

在急流中

①贝江,从迷蒙的深山中流出来。湍急的江水,在曲折的河道中卷着浪花,打着旋涡,一路翻腾着奔向远方。

②轮船顺流而下,江水拍击船舷,溅起一排排水花。我站在船头,悠闲地欣赏周围的风景。江两岸是绿荫蓊(wěng)郁的青山,山坡上覆盖着翠竹和杉树,还有杜鹃。我想,若是在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盛开时,一定会很美。

③我向前方望去,只觉得眼前一亮——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划竹筏的好像是一个女人,因为远,看不清她的面容,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她背着一个红色的包裹,远远看去,像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

④很快,小筏子就到了大船的跟前。划竹筏的,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神色镇定,平静的目光注视着前方。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qiǎng bǎo),她是背着自己的孩子在江上赶路。我向她挥手,她朝我微笑了一下,脸上泛起一片红晕,马上又将目光投向江面,双手奋力划桨,继续在急流中探寻安全的通道。我发现,襁褓中的孩子将脑袋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正在酣睡,筏子上的颠簸和江上的惊险,他居然一无所知。

⑤小筏子和大船擦肩而过,我们的相逢只在一瞬间。

⑥回头看,那小筏子很快便消逝在远方,只有那簇耀眼的红色,在水烟迷蒙的江面上一闪一闪,像一簇不熄的火苗……

⑦在贝江上见到的这一幕,我很难忘记。急流中那位驾筏的年轻母亲镇定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划桨的动作,还有她那在襁褓中安睡的孩子,这一切,组合成一幅感人的图画,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再也不会消失。在喧嚣(xiāo)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襁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喧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语句抓住人物的_______________细致描写,刻画出年轻母亲___________的形象。作者描写“酣睡”的孩子,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最后写道:“在喧嚣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生活的急流”是指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校开展“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主题活动,阅读下列材料

ㅤㅤ【材料一】化石燃料燃烧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长期依赖以煤炭、石油等为主的化石燃料,对中国碳排放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中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占能源总量的85.1%。其中,煤炭占化石能源的57%。化石燃料燃烧是中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因此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是减少碳排放与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中国将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优先降低单位碳排量大的化石能源占比,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占比。

ㅤㅤ【材料二】针对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的环境、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主动破解困局、加快能源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自觉行动。新一轮能源变革兴起,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

ㅤㅤ21世纪初期以来中国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主要解决能源好不好的问题,主导能源将从化石能源转变为风能、核能、太阳能、朝汐能、地热能、天然气水合物、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实现从煤炭独大到低碳清洁绿色能源的巨大转变。

ㅤㅤ【材料三】清洁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能源,具备环境友好、资源丰富、可循环利用等优势。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消耗过程中的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

ㅤㅤ然而清洁能源的生产受环境影响较大,并且能源储存、能源传输等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弃风、弃光、弃水等问题突出,导致清洁能源的发电成本较高,效率较低。想要走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道路, ______ 要推广和

应用清洁能源, ______ 应该加快清洁能源生产、传输、储存等相关技术研发。

【1】请为文中画线处填上适合的关联词。

______ 要推广和应用清洁能源, ______ 应该加快清洁能源生产、传输、储存等相关技术研发。

【2】【材料一】中画线句子运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

【3】家里想要买辆新汽车,爸爸主张买燃油汽车,妈妈主张买新能源汽车,他们想要听听你的意见,请你上述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______

【4】节能减排,保护地球家园,人人有责。学校大队部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了“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的倡议,请将此倡议书补充完整。

倡议书ㅤㅤ

亲爱的同学们:

ㅤㅤ为了提高“节能减排”责任意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学校大队部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如下倡议:

(1)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

(2)______

(3)______

育英小学大队部

2022年12月20日

14、课外阅读

我读鲁迅

①我读鲁迅的高洁。面对黑暗中来自四面八方的诘难,他从不屈服,他是“彷徨”在黑暗中忍不住要“呐喊”的勇士。他自比为雪,“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他笔下的雪,是漫漫长夜中的一点微光,是万物皆浊中的一片清新,显得那么孤傲、高洁,恰似鲁迅其人。

②也读鲁迅的幽默。《采薇》中借伯夷、叔齐的传说抨击可笑的封建卫道者,让“不食周粟的商朝遗老”大啃同样生在商朝土地上的薇(一种野菜),毫不留情地剥下了忠君的画皮。《肥皂》里把脖子上的泡沫比喻成螃蟹吐出的白泡泡,《狂人日记》里对“吃人者”入木三分的刻画,《高老夫子》中对不学无术的主人公上历史课的描写,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③还读鲁迅的坚韧。面对“朋辈成新鬼”的惨痛事实,他毫不退缩,更要“怒向刀丛觅小诗”,向敌人讨还那“拖得越久越要付出更大的利息”的血债。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敢爱,敢憎,因为爱得忘我,所以憎得深切,谁能说他不是“奋然前行”呢?

④我读鲁迅,不仅读他的杂文,他的诗,也读他自己。他的阅历之丰富,知识之渊博,更像一本读不完的书。凝视着《鲁迅文集》上那个清瘦的老人头像,带着几分敬畏之情,“读”他瘦削的面颊,他炯炯的眼神,他那“一”字形的浓须……

⑤他少年时为拯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三改志愿,选定文艺工作者便笔耕不辍。为了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临终前依然不改“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他不仅有作为文学家的明智,更有作为革命家的长远眼光。

⑥读金庸、琼瑶的小说,或可斜倚床头,信手一翻;读巴金、冰心的文集,则须备上香茗,月下品读;然而读鲁迅,则要正襟危坐,宁心静神地细细咀嚼。我愿这样读鲁迅,直到他的所有被我读懂为止。

【1】作者从鲁迅的作品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入木三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笔耕不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写作者凝视鲁迅先生的头像时,为什么不用“看”而用“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为什么说读鲁迅作品“要正襟危坐,宁心静神地细细咀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母亲心疼地抱着小张,流着眼泪说:“不要再练了,我会一辈子陪着你。”(改为转述句)

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闹着玩的吗?(改成陈述句)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无分文。 我只能装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然后溜之大吉。(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儿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子。(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实验。”(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很长。(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缩到最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与表达。

同学们,春节即将到来,在这全家齐聚、辞旧迎新的欢庆时刻,让我们一起来秀一秀自己的拿手好戏吧!不管是吹拉弹唱的艺术才能,还是烧菜、剪纸的生活技艺,你们的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家庭联欢的好戏!快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要求语句通顺,并且有一定的顺序,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