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成语补充完整。
天___之音 余音绕___ 黄___大吕 画龙点___
技高一___ 别出心___ 忘___所以 一望无___
2、看拼音写词语。
kǒnɡ jù nuó yí duān xiánɡ zhēn zhì
( ) ( ) ( ) ( )
jiàn wēi zhī zhù fán huā sì jǐn
( ) ( )
3、查字典填空。
“漫”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再查_____画。“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不受约束,随便。“漫不经心”的“漫”意义应为____,“江水漫堤”的“漫”意义应为____,“漫山遍野”的“漫”意义应为____。(后三个空填序号)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险要的(________) 沉着地(________) 预定的(________)
窄窄的(________) 痛苦地(________) 清新的(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ɡān ɡà bēi wēi xiū rǔ yǎn jiǎnɡ dǎo tā yōu yuè ào màn
( ) ( ) ( ) ( ) ( ) ( ) ( )
jìng mò wǔ qì pái huái wéi hù háo bù yóu yù mínɡ mén wànɡ zú
( ) ( ) ( ) ( ) ( ) ( )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题李凝幽居
(唐)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 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 。
2.第一句诗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出了李凝居处的 ,暗示出了他隐者的身份。
3.第二句诗中“僧敲月下门”是 以 衬。
4.最后一句诗中的“幽期”指归隐的 ,“不负言”表示 ,这句诗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推敲”一词的典故源于诗句: 。
7、阅读唐诗《雨过山村》,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着中庭④栀子花。
注: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招呼。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院子中间。
【1】解释诗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鸡鸣”的原因是( )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3】诗中所写的景象是( )季的。
A.春 B.夏 C.秋 D.冬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____)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____)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____)
【5】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凉月如眉挂柳湾。( )
A. 圆圆的月亮。 B. 新月。
【2】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越中山色镜中看。( )
A. 越过中间。 B. 周代诸侯国名。
【3】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兰溪三日桃花雨。( )
A. 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 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4】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1)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
(1)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______)
(2)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______)
(3)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______)
(4)“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______)
9、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只要信心不被打碎
①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沿着乡间小路踽踽(jǔ jǔ)而行。
②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将我的目光定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头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片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的瓦罐全部打碎。
③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④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儿小毛病。”
⑤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心血啊!”
⑥老人长吁了一口气,说道:“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⑦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泥坯。他那坚决推倒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信,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被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着的信心不被打碎,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⑧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南下打工的队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后,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我终于谋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
⑨数年后,我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⑩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失败。然而这时,谁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被打碎的信心,并且紧紧地握住它,谁就会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用那不肯投降的双手打出的,一定是一方令自己都无比惊讶的新天地。
【1】文中“踽踽”的意思是( )
A.形容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B.形容一个人走路很慢的样子。
C.形容一个人走路不稳的样子。
【2】“我”沮丧万分的原因是( )
A.沿着小路踽踽而行。
B.连续数月东奔西跑。
C.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
【3】文中老人把瓦罐全部打碎的原因是( )
A.瓦罐都有一点儿小毛病。
B.瓦罐的样子不好看。
C.花费了许多心血。
【4】第①自然段中的“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一句可有可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时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读到文中“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这句话时,你心里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为什么以“只要信心不被打碎”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谈谈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拓展阅读。
奇怪的电波
电台开始广播了。节目主持人是位年轻的姑娘,她说等到电台发出信号,十分钟以内就可以把城里的蚊子赶得一干二净,为大家提供一个非常安宁的睡眠环境。
不一会儿,电台向全市发出一种轻微、尖细的声音。人们纷纷躺下,闭上眼睛。果然,藏在暗处的蚊子不约而同地飞向窗外,越飞越远,最后消失在黑暗中。
这一夜,居民们睡得特别香,“呼噜——呼噜——”的鼾声此起彼伏,像一阵阵波涛在轰鸣。
据科学家研究,叮人吸血的都是雌蚊,它们只要听到雄蚊的召唤,马上就飞走。于是,人们通过电台,发出一种与雄蚊飞翔相同的振动声,一下子把千千万万的雌蚊一股脑儿地骗走了,给当地居民休息和健康带来了无穷的好处。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______)
②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______)
【2】 “‘呼噜——呼噜——’的鼾声此起彼伏,像一阵阵波涛在轰鸣。”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电波的奇怪表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理解。
【材料一】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材料二】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1】选出对文中两次写到闰土的外貌和衣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者表现少年闰土的天真、可爱,后者表现中年闰土的苍老与麻木。
B.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中年闰土饱受生活的摧残,从外表到内心变化之大超乎想象。
C.中年闰土的变化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不过是“我”多年未见,突然再见,不能接受而已。
【2】选出对于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紫色的圆脸”说明少年的闰土常年在海边或户外劳动,是一种健康可爱的脸色。
B.少年闰土颈上套着银项圈说明他父亲很爱他,也可以看出那时闰土家境还好。
C.“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说明中年闰土生活习惯不好,爱抽烟,不爱惜身体。
【3】作家刻画了一个聪明、机智的小英雄形象——闰土,其真实写作目的是( )
A.说明闰土是“我”心中最重要的朋友,“我”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
B.说明闰土给“我”带来了有趣的故事,让“我”的童年充渴了快乐。
C.说明童年的故乡是美好的,少年闰土的生活是自由的,充满无穷无尽的乐趣让“我”羡慕和神往。
【4】这两段文字都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结合材料二展开想像,闰土的人生可能经历了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选文号召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强调了地球的两大特征:地球既有______的一面,又有_______的一面。这句话提醒人们,如果不珍惜资源,可爱的地球就有可能走向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地球的重要性、紧迫性。
【3】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意思是( )
A.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可以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
B.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不能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
C.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从其他地方得到补充的可能性很大。
【4】写一句关于保护地球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与感悟。
丁香结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文章前三自然段重点写丁香花,是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几个方面来写的,分别写了城里街旁、_______和“斗室外”三处的丁香花;第四自然段写了雨中的丁香,文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雨中丁香的特点。
【2】“丁香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叫做“丁香结”呢?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片段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A.……不但……还…… B.……不是……而是……
【2】“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不能再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这句话在文段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文段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读画“ ”的句子,请你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为比喻句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
(2)会场上乱成了一团。
16、按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到了正午,天安门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一个场面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仿写一个人物入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写出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一想到去世的母亲,我就泪流满面。
改成反问句:
②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8、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更生动。
例句:秋天到了,大豆成熟了。
秋天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下课了,同学们玩起了陀螺,许多陀螺在地面上飞转。
19、“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我把《水浒传》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总是生活在最阴暗的角落,请以“老鼠的自述”为题,用第一人称(即称老鼠为“我”)完成作文。要求: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内容要具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