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云南大理州初三(下)期末试卷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

A.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燃烧时温度是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着火点:40℃)

A.A

B.B

C.C

D.D

2、化学与生活、健康、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

B.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用水洗净后再煮饭

C.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

D.垃圾分类,有利减少废弃污染,变废为宝

3、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液体,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4、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

C.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D.生成物中镁元素显+1价

5、资料显示:新冠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其中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0

D.+3

6、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7、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

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

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小

8、科学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属于氮肥的是

A.Ca(H2PO42

B.CO(NH22

C.K2CO3

D.K2SO4

9、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糖

B.食盐

C.氢氧化钠

D.花生油

1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残留固体

C.清澈的泉水

D.铝合金

11、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过滤

12、CO、H2还原Fe2O3的过程相似,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向4.8gFe2O3中不断通入H2,不断加热,实验测得固体残留率(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点对应固体为Fe,其质量为3.36g

B.从a到d点,固体中的含氧量逐渐变小

C.从a到d点,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D.bc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3O4+H23FeO+H2O

13、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2

B.NO

C.NO2

D.N2O

14、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c>b>a

B.b>a>c

C.a>c>b

D.b>c>a

15、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C.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C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A中含有少量B,要提纯A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17、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则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气和氧气组成

B.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D.葡萄糖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18、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19、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从物质的分类来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20、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O

21、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

B.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

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

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

22、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C.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汽车、飞机和火箭的材料

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于制成发热体

23、下列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Zn→ ZnSO4

B.MgO → MgCl2

C.CaCO3→CO2

D.Ba(NO32 →BaSO4

24、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汽车油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C.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布盖灭

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25、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未成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下列食物中钙含量最低的是(  )

A.牛奶

B.青菜

C.豆类

D.虾皮

26、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X克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X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有两种可能的组成

B.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滤渣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D.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如果利用该装置收集氧气,进气导管应连接_____(填a或b)。

28、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彰显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后,蔬菜、大米、禽蛋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运到灾区。上述食品中,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营养____________

(2)确保饮用水安全是灾后重建的头等大事,静置、沉淀、吸附、过滤、消毒等都是常用的净水方法。判断净化后的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________________进行检验。

(3)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抗震救灾急需药械目录中包括:一次性防护服、活性炭防护口罩、骨科内外固定材料等。其中防护口罩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__性。

2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______

(2)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______

(3)三氧化硫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

3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下列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_____

A.蚕丝        B.涤纶       C.棉花       D.尼龙

(2)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

A.矿泉水       B.糖水       C.蒸馏水       D.自来水

(3)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吸烟除了影响自身的健康外,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吸烟”,其原因是_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

(5)在2019年年底我国爆发了新冠肺炎,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人民的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抗疫中用到了口罩和多种消毒剂,“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ClO)]是常用的消毒剂。

①一次性医用三层口罩是由专业两层纤维无纺布和中间一层熔喷布,经过超声焊接而成,能像滤纸一样起到_____(填一种实验操作名称)作用。

②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得到次氯酸钠,根据反应原理推断次氯酸钠的化学式,其反应原理:Cl2+2NaOH=NaCl+H2O+_________

③二氧化氯(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④“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原因是“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与洁厕灵中的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有毒气体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1、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

220℃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3)若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______法。

4M点的含义是______

5)若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是______

32、下图中的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示意图。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x=_____

(2)C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B、D、E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填选项字母)

33、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学以致用。现需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对地面、墙壁、门窗进行消毒。请根据你学过的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配制0.5%的过氧乙酸。

1)实验用品:水(把水的密度近似看成 1g/mL);密度为1.0261g/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乙酸;量筒(1000mL)、10L 塑料桶、竹棍(或木棍),口罩、眼镜、橡皮手套。

2)实验(配制)步骤

①计算配制比例:将200mL20%的过氧乙酸(密度为1.0261g/mL)稀释为0.5%的过氧乙酸,需加入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mL;(最终答案保留一位小数)

②戴好防护用品,因过氧乙酸有___________性:

③用量筒量取 200mL20%的过氧乙酸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____;将量取的过氧乙酸倒入塑料桶中,按比例兑水,用___________搅拌后,盖好桶盖待用。

3)请根据你学过的(某些)金属能与(某些)酸反应的有关知识思考过氧乙酸_____(填不能)用铁器皿盛装,原因是__________

34、一度被人称为洋火的火柴始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发烛、火寸条。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等,火柴盒的侧面涂有红磷、三硫化二锑(Sb2S3)和玻璃粉。

1)火柴头在火柴盒侧面划动促使磷、三硫化二锑等可燃物燃烧,的作用是:__________

三硫化二锑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锑和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为检验火柴头的成分,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二氧化硫可以使湿润的品红试纸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①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说明的火柴头中含有__________元素;补全高锰酸钾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将燃尽的火柴头捣碎、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足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从而证明火柴头中含有该元素。

35、新中国成立以来,家庭燃料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上世纪50-60年代多数家庭以柴草为燃料,60-70年代以燃煤为主,70-9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成为家庭的主要燃料,发展至今几乎家家户户都通入了天然气。

(1)天然气和煤都是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大量燃烧含硫煤会造成酸雨的有害气体主要是______

(3)当发现煤气灶火焰变黄时,需要调大进风口,该操作的理由是______

3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物质甲,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t3℃(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当温度为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乙中混有少量的甲,提纯乙的方法是______

(4)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用“>”、“<”或“=”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某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如图1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据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红磷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表示该段时间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对应的变化情况。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方程式______

2)根据图2中压强变化曲线,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是______。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压强曲线对应的线段是______(填字母)。

A bc        B cd        C de        D ef

3)图2X曲线表示的是______(填温度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4)实验结束测得装置内氧气浓度为8.85%,后改用足量的白磷实验测得氧气浓度为3.21%

①白磷燃烧和红磷燃烧有类似的现象,写出白磷燃烧的现象______

②采用教材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改用白磷能使测定结果较准确的原因是______

③根据实验结果,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

38、请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K、K1、K2、K3为止水夹):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I_____、II______

(2)欲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可选用_____发生装置(填“A”或“B”),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将C和D装置相连接能制备CO2并验证CO2的性质.连接C和D装置,关闭K2,打开K、K1、K3,用试管①收集CO2,此收集方法说明_____。石蕊试液最终呈_____色,使石蕊试液变色的微粒符号是______

(4)关闭K3,打开K1、K2,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家庭生活中下水管道必不可少。请问:

(1)金属管道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生锈而报废,请你写出防止金属材料生锈的一种措施;__________

(2)现在常用聚氯乙烯(PVC)管道来代替金属管道,PVC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合成材料”或“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写出PVC管道的优点(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

40、某氯化镁样品中含有部分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小磊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 + 2NaOH = Mg(OH)2↓ + 2NaCl ]

请计算:

(1)上述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由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的,需要2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

(2)样品中的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反应前后,溶液中镁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