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四川遂宁初三(下)期末试卷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则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气和氧气组成

B.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D.葡萄糖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2、化学与生活、健康、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

B.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用水洗净后再煮饭

C.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

D.垃圾分类,有利减少废弃污染,变废为宝

3、用“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二氧化锰、氧化钙、高锰酸钾

B.混合物:硬水、澄清的石灰水、冰水混合物

C.化合物:臭氧、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

D.纯净物:氧气、氢氧化钙、氯化钠

4、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油库着火,用水浇灭

B.身上着火时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D.无法逃生时,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并向门窗浇水,再发出求救信号

5、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6、足量的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一段时间内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铁钉上的铁锈消失②铁钉上有气泡③溶液呈黄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③

D.①③

7、向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同时加入4g硝酸钾和16g水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20%

B.15%

C.10%

D.无法计算

8、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9、对化学概念的准确理解是正确运用的前提,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C.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0、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

A.运输海鲜时用甲醛浸泡保鲜

B.拌凉菜时加少许食醋调味

C.种植蔬菜时喷洒剧毒农药杀虫

D.加工火腿肠时放入过量亚硝酸钠防腐

11、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2、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O2

B.2H

C.2H2

D.Fe

13、关于电解水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氧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4、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5、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0

B.34

C.44

D.78

16、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17、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主要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

B

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C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D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A.A

B.B

C.C

D.D

18、多种途径可使水得到不同程度净化,下列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

B.吸附

C.过滤

D.沉淀

19、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0、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

C.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D.生成物中镁元素显+1价

2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某物质燃烧生成,据此推测该物质组成里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22、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23、构建模型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丙的化学式为H2

B.x的数值为2

C.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2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氧气、液氧

B.石墨、金刚石

C.水、过氧化氢

D.干冰、冰

2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C.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C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A中含有少量B,要提纯A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26、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石油、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硫酸铜晶体),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1)“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选填“蒸发”或“降温”)结晶;

(2)“烹胆矾则成铜”的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其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说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

2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____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1°C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方法是__________

(3) t2°C时, 25g甲放入装有100g水的烧杯中,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t2°C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t2°C时,将等质量甲、乙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甲溶液质量比乙溶液小

④将t2°C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时,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⑤将t2°C12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时,可析出20g甲晶体

29、某盐化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

2t1℃时碳酸钠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将碳酸钠固体洗涤,⑤将碳酸钠固体在一定条件下干燥。

30、1KNO3的溶解度曲线,ab在溶解度曲线上。图2为向50g水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图示。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填增大减小)。

a 点表示的意义是 20℃时,在__________中最多溶解硝酸钾 31.6 克;

a 点对应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只列计算式)。

③欲使 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④关于图 2 中烧杯内的物质,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编号)。

A M N 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 x=9.8g 时,N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C MNP 中,MP 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M 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 P 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31、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

1)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______性。

2)喷漆是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常见措施,其原理是防止铁与_______共同作用而生锈。

3)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和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需要用到的三种药品是_____(写一组)。

3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成   色,然后再慢慢滴加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水通电后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化学反应类型).

 

33、味精为白色柱状晶体,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O4Na)和食盐,可用于食品增鲜。经实验测定发现,当加热至100℃以上时,会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如图是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

1)味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2)分析右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34、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做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氯化铜溶液之间反应的实验。为了对本课产生的废液进行绿色排放,甲、乙两位同学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和处理,请填空:

(1)甲同学取少量废液样品,观察到样品澄清并呈浅蓝色,由此猜想,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为  

(2)乙同学欲将废液处理为无色的中性溶液后再排放,他向废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观察到 ,说明废液达到了该同学的排放要求。

 

3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某服装标签上写着“涤纶56%,棉44%”,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_____

(2)活性炭净水器主要利用活性炭来______除去水中的杂质,净化后水变澄清了。所得到的水是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在生活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方式_____

(3)在我国在很多城市采用LNG(液态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新能源公交车已相继投入使用。煤、________、天然气都属于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燃烧时排放出___________、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6、以前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从预热到收集满一瓶(250mL)氧气大约需810分钟,回收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比较困难,曾有同学去闻自己收集到的氧气,却闻到刺激性气味(少量氯酸钾发生副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现改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改进后的实验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四点)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回答相关问题: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及理由____

3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一: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1)图①中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

(2)图②中b、c、d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 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___

实验二:

(3)通过___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为测定某锌和铜的混合物样品中锌的含量,现将10g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样品中的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40、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山西老陈醋历史渊源、驰名中外,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食醋含醋酸(CH3COOH)3%-5%,还含有少量如乳酸、葡萄糖酸、琥珀酸、氨基酸、维生素B、钙盐、亚铁盐等营养成分。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俗称醋酸。乙酸在常温下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熔点为16.5,沸点为118.1℃。水溶液呈酸性,能与醇类物质发生酯化反应。

炒莱时放点食醋能软化植物纤维素,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有利于保护食物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C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能溶解骨质,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

将精制短棉花干燥后,与醋酸等物质混合,再在催化剂硫酸的作用下,经一系列杂的化学、物理变化可制得醋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用于纺丝、制药品的肠溶衣、醋纤维塑料、醋酸纤维素过滤膜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老陈醋属于_______(混合物纯净物”);写出食醋中含有的一种离子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写出乙酸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

(3)制取醋酸纤维素过程中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

(4)食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

A.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

B.炖排骨时,放点食醋可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

C.清洗溅到皮肤上的炉具清洁剂

D.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