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期末吕梁二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照样子,写词语。

傍晚  一(个)傍晚      一(个)春天的傍晚

马 一____马 一________________的马

枝条 一____枝条 一________________的枝条

2、补充词语。

______________找   ______)(_____且过

大雪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___________

2.接天_________,映日_______。窗_______,门泊________

3._________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_______露秋寒霜降,_______小大寒。

4.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知道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_________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当____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________就行了。

4、照样子,我会仿写。(改编题 )

1 例:又(细)又(长)的柳枝

________的草地   ________的花朵 ________的西瓜

2)例:(弯弯的)小路

_____的小溪 _____的荷叶 _____的春风 _____的花朵 _____的小鱼

3 例:仔细仔仔细细

安静--_______  高兴--______  平常--______  干净--______  普通--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股(_________      炒(_________      休(_________     便(_________

般(_________      吵(_________      体(_________     使(_________

二、书写(共1题,共 5分)

6、看拼音写词语

yǔ sǎn ā yí fāng biàn mǔ qīn yóu xì

       

三、判断题(共4题,共 20分)

7、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炒、烤、蒸、煮”带偏旁“火”或“灬”,多与火有关。_______

【2】“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的“暑相连”指小暑和大暑节气相连接。_______

【3】“明亮”和“寻找”的构词方式是一样的。_______

8、我能判断。

【1】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_________

【2】“炒、烤、蒸、煮”带偏旁“火”,多与“火”有关。_________

【3】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_________

【4】子牛、午羊、申猴是十二生肖中的。_________

9、用“√”和“×”判断对错。

【1】“冒”是上下结构,上面是“曰”______

【2】“巷”字的下面部分是“”。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①不管从什么角度看,看到杨桃的样子都是一样的。________

②河马嘴巴大,长颈鹿脖子长。________

③禾苗越拔会长得越快。________

④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天的森林

秋天来到我们的森林里了。

好像欢乐的节日一般(bān),森林是多么灿(càn)烂 (làn)啊!这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枫(fēng)树和榛(zhēn)树的混(hùn)合(hé)林。看啊,每棵枫树好像都在高举着一树火红的花朵;每棵榛树好像都在高举着一树橙(chéng)黄的花朵。  

这当儿,风忽地吹起来了。看啊,那橙黄的榛树上,那火花的枫树上,一朵朵黄花,一朵朵红花,一下子从树枝上飞起来了;一下子变成好多黄蝴蝶和红蝴蝶,在林间欢乐地飞舞起来。

秋天来到我们的森林里了,多么美丽的森林啊!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给每一段标上序号。

(2)本文写了秋天森林里的( )树和( )树。

(3)用“ ”画出第2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12、阅读。

有趣的日月贝

在我国西沙群岛附近的海里有一种有趣的贝。它有两片圆圆的贝壳,一片朝下贴向海底,成年见不到阳光,颜色白白的,像月亮;另一片朝上,经常照到阳光,颜色红红的,像太阳,人们叫它“日月贝”。日月贝游泳的时候,两片贝壳很快地一张一合,排水向前,游得像飞鸟那么快,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会飞的贝壳”。

1短文有_____句话,短文是用___________顺序描写日月贝的外形特点。人们又把日月贝叫做_______

2写出和下面意思相近的词。

附近_________   经常_______

3“一张一合”的“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该查音序______,音节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再查_______画。

13、阅读理解。

音乐喷泉

爸爸带我去guān( )赏音乐喷泉。

灯光暗了下来,( )曲响了起来,我“看见”音乐了!

音乐,以前我只听过它美miào( )的声音;今天,我看见它的模( )样了。它变成了许多会奏乐的小喷quán( )。它们像一群翩翩起舞的小仙女,忽而落下,忽而聚在一起;忽而飞起,忽而向四处散开;忽而化作春风,忽而又变成( )浪……

我感( )自己像乘着一朵奇异的云,也跟着飞起来,舞起来……

【1】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汉字。

【3】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4】读短文,填空。

它们像一群翩翩起舞的小仙女,忽而___________,忽而____________;忽而_____________,忽而___________;忽而____________,忽而又______________……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14、课外阅读。

有趣的汉字

①爷爷站在书桌旁写毛笔字。元元看见了,惊奇地问:“爷爷,你是在画鸟吗?”爷爷说:“我是在写古代的‘鸟’字。”元元不明白,又问:“怎么像画画儿呢?”

②爷爷说:“开始,人们用图画表示事物。表示大山,就画一座山‘’;表示羊,就画个羊头‘ ’。后来慢慢就写成了“山”和“羊”。

③元元又问:“有些意思画不出来,那怎么办呢?”爷爷笑着说:“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把两个字合在一起,就造出了一个新字来。像‘口’和‘鸟’合在一起,表示鸟叫,就是‘鸣’字;在木的左边加上单人旁,表示人靠着树休息,就是‘休’字。”

④元元听了,佩服极了:“我们的祖先真是太聪明了!”

【1】本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____句话。

【2】听了爷爷对汉字的讲解,元元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题目《有趣的汉字》中的“有趣”体现在(       

A.古代的汉字像画一样

B.古代的汉字和读音有关

C.古代的汉字能表示不同的意义

D.古代人聪明

15、课内阅读

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选文讲的是邓爷爷________ 的过程。

2通过第一自然段我知道植树的步骤。下列步骤正确的是(   )

A. 挖坑填土移树入坑   B. 挖坑移树入坑填土

3栽好的小柏树像________一样笔直地站着。

五、语言表达(共4题,共 20分)

16、按要求写句子

1.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1)这是  礼物  美好  多么  的  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手  邓小平  栽种  爷爷  柏树  长大了  的  己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1)邓小平爷爷把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银杏叶像小扇子。(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练习。

1.照样子,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例:路边的大树

又粗又壮

像一个个巨人

(1)天上的白云

雪白雪白的

__________________

(2)草原上的草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妈妈一回到家就忙起来了,一会儿拖地,一会儿洗衣服,一会儿教我弹钢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求做题并用上“好像”写一个比喻句。

小雨滴落在水库里,好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起了粒粒珍珠。这句话把______比作了_______,把______比作了______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例: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探出头来。

18、请根据下面的开头,续写几句话。

在一片森林里,有__________________

19、写话练习(想象小加再去玩跳马的情形,写下来)。

再来一次

第二天课外活动时,同学们又玩儿起了跳马游戏,小加也去了。

 

六、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0、看图写话。

[看看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用用词] 操场  老师  同学们  笑声

[动动笔]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