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历史经验的重要启迪。历史经验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即使富裕起来了,如果没有相应的国防实力,其生存仍然面临严峻挑战,甚至会被外敌灭亡。这个“历史经验”吸取于(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2、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A.曹操用纸写下了《观沧海》名篇
B.唐朝时人们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岳飞在抗金战争中广泛使用火器
D.清朝时人们能购买到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
3、元朝的建立者是
A. 铁木真
B. 忽必烈
C. 成吉思汗
D. 文天祥
4、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下列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B.鉴真东渡
C.新罗的商人来华经商 D.玄奘西行
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能反映唐朝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文物是( )
A.
B.
C.
D.
6、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
A. 金
B. 西夏
C. 辽
D. 元
7、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 鉴真 B. 玄奘 C. 郑和 D. 马可·波罗
8、据史料记载,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观测”,共设立了27个观测点,其中南海观测点设在黄岩岛。当时给郭守敬下旨的是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朱元璋
D. 顺治帝
9、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由什么组成的?( )
A. 诗、杂剧 B. 乐府、散曲 C. 词、散曲 D. 杂剧、散曲
10、下为某同学的学习笔记,他研究的问题应是
A.隋朝的疆域
B.唐代的民族关系
C.宋朝与金对峙
D.元统一前的形势
11、下列古代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关联错误的是
A. 关汉卿——《窦娥冤》
B. 苏轼——《念奴绞·赤壁怀古》
C. 汤显祖——《牡丹亭》
D. 曹雪芹——《三国演义》
12、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奉实多。”其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A. 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 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C.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D. 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13、历史长河中,许多历史事件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下列历史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的一组是
A.隋炀帝的暴政——隋朝灭亡
B.中唐安史之乱——唐朝走向衰落
C.宋金绍兴和议——宋金对峙
D.明朝八股取士——厂卫机构设置
14、唐朝衰亡与下列史实无关的是
A. 唐玄宗任用姚崇为相
B.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C. 出现了“安史之乱”
D. 爆发了农民起义
15、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抵制西方势力的入侵
B.禁止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
C.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严禁一切对外贸易
16、宋元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以下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应当是( )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7、这个王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它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8、古代历史上天灾人祸加上统治者的暴政往往会导致农民起义。下列人物属于农民起义领导人的是
①陈胜和吴广 ②松赞干布 ③朱元璋 ④李自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太宗 D.隋炀帝
20、清初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的结果不包括
A. 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B. 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C. 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D. 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21、司马光的________和司马迁的________被称为"史学双壁"。
22、雅克萨之战
(1)17世纪中期,_________的势力侵人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1685年和1686年,______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2)_____年,中俄双方代表在______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________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3、观察如图,请将下列都城或国家(朝代)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北宋的都城:东京B.南宋都城
24、唐太宗用人唯贤,虚心纳谏,著名谏臣______敢于直言,被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南宋抗元名将______不受利诱,宁死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25、明代引进了原产于_______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6、南宋时期,我国的制瓷中心在________。
27、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 管理海外贸易;元朝在中央设置 ,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28、北宋时兴起的江西德化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29、建立: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_____年继承汗位。1271年,他改国号为____,次年定都于_____。
30、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____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吴承恩 《西游记》
司马光 《窦娥冤》
罗贯中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三国演义》
李白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宋应星 《静夜思》
32、英雄是时代的标杆。
(1)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________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2)1206年,__________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3)抗元英雄__________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对外贸易路线图
材料二:郑和携带大量金银、铜钱等作为赏助,输入的物品多为象牙、香料,珠宝等奢移品,这种贸易不是出于商业目的,不仅对国计民生无利,反而大大消耗了国力。郑和每到一处,还往往以大国身份,无偿赐予当地许多丝织品、瓷器、铜器、铁器等,也不利于经济上的发展。
请回答:
(1)请概括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重大事件。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从材料二可见,这种贸易是朝贡贸易,即外国向中国进贡特产,中国对外国进行赏赐。材料讲了这种贸易的哪些弊端?
(3)综述上述材料,发展对外关系应注意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