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被外国人称之为瓷器之国,在我国有“瓷都”之称的是
A.邢窑 B.越窑 C.定窑 D.景德镇
2、下列与黄巢发动农民起义无关的是( )
A. 宦官专权 B. 藩镇割据 C. 安史之乱 D. 赋役繁重
3、“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先生对中国古代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赞词。这里的“强胡”指
A.荷兰殖民者
B.英国殖民者
C.葡萄牙殖民者
D.西班牙殖民者
4、“自封建变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逮元。”元朝疆域辽阔,为实现有效统治,元朝主要实行了
A.行省制 B.官僚制度 C.郡县制 D.分封制
5、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进步性的表现( )
A.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 加强了民族交融
C. 推行行省制度 D. 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6、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政府管理西藏的措施有( )
A.设置驻藏大臣 B.设立宣政院 C.设立西域都护 D.册封达赖、班禅
7、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
②造纸术
③活字印刷术
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8、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 )
A.市舶司
B.烽火台
C.驿站
D.卫所
9、与北宋曾经并立过的政权有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大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某校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11、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设立了( )
A.广东十三行 B.广西十三行
C.广州十三行 D.深圳十三行
12、清朝前中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下面清朝疆域示意图横线上应该填写的文字是
A.黔滇地区
B.粤桂地区
C.南海诸岛
D.琼州海峡
1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此句是指( )
A. 隋大运河开凿的理由 B. 隋大运河开凿的作用
C. 唐代对外交通发达 D. 元朝漕运和海运
14、人们常用“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人的悲惨遭遇。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艺术形象的是
A.马致远
B.关汉卿
C.王实甫
D.郑光祖
15、有关李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他的诗风淳朴厚重
B. 他的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C. 他的诗有“诗史”之称
D. 他被人们称为“诗仙”
16、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唐朝著名的诗人中,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被誉为“诗圣”的诗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17、下列人物出现在某一文化展室,这一展览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唐代政治的清明 B.唐代诗歌的繁荣 C.唐代经济的富足 D.唐代民族关系的和谐
18、历史兴趣小组要排演《安史之乱》的短剧,你认为剧目中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①安禄山
②隋炀帝
③唐高祖
④唐玄宗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19、“一身傲骨抒正气,半世坚贞垂青史。”这是对一位南宋抗元将领的赞颂,这位将领是( )
A. 史思明 B. 文天祥 C. 宋真宗 D. 寇准
20、《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 B.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化在宋代中国已经实现了
C.宋代文化生活丰富 D.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21、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的市区等场所进行演出;清道光年间逐渐形成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________,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请思考:
(1)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唐朝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件是____________:西藏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____________(朝代)。清朝1727年设立_____________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皇帝还制定____________制度。
(2)五十六个民族中的____________族形成于元朝。
(3)五十六个民族中的高山族主要生活在台湾地区。该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曾被____________(国家)侵占了38年,后被民族英雄____________,在_________年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__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____________。
23、《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作者是农学家________。
24、唐朝时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_______享有诗仙的美名,_______被誉为诗圣。
2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是________,火药武器广泛运用到军事领域是在________时期。
26、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古代的中原汉族政权的统治者都很重视民族关系的处理,古代各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在下图中的人物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西北少数民族首领称为“________”。藏族祖先在唐朝时称为________。下图中的人物统治时期时该族有一位历史人物通过联姻谱写了族团结的佳话,她是________。
北宋时,与北宋并立的有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分别属于________族、________族和________族。它们同北宋之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如:北宋与辽之间订立________;南宋时期,________年宋金议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友好相处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27、拓展:四等人制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将全国居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等级。四等人在政治、经济、法律上是不平等的。这种民族歧视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234年灭金的政权——
(2)制成于战国时期的指南工具——
(3)宋太祖为分知州权力设置了——
29、词在________时出现,兴盛于________。
30、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________政策。
31、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经历秦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元朝臻至鼎盛,古代科技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当中。
(1)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得到空前发展,其中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上,请写出这一时期农具革新的成就。
(2)培根评价我国古代重大的发明:“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在世界上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三种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
(3)元朝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高峰时期,哪一戏剧家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艺术形象?
(4)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各种矛盾激发,大众化的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其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哪一部?
(5)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史,试探讨其繁荣的根本原因。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
(1)司马光的代表作——
(2)王祯对木活字技术作系统总结的作品——
(3)成书于明代的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33、材料分析题
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来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二 观察图1和图2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什么用途?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四 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4)材料四的“他”是谁?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唐朝的发展对我们当代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