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福建龙岩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道路自信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下面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相同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都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B.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进行的

C.都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

D.都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2、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城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第三步开放的是

A.沿海港口城市

B.沿海开放区

C.经济特区

D.内地

3、民族精神是鼓舞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在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中华儿女身上,我们看到的民族精神不包括

A.爱国主义精神

B.国际主义精神

C.英雄主义精神

D.热爱科学精神

4、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在身负重伤、弹药已经用完的情况下,用胸口堵住了正在扫射的机枪口,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他是

A. 雷锋

B. 彭德怀

C. 黄继光

D. 罗盛教

5、“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B. 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C. 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 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6、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7、1992年及以后的几年,我国基本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其特点是(  )

A.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

B.宽方位、多层次、全领域

C.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8、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A. 孙中山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9、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用新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这里的“新发展理念”指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创新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绿色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放

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0、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辛亥革命

B.新中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实行农业合作化   B. 建立国营经济

C.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 恢复国民经济

12、2001年是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的重要年份。以下史实发生在2001年的是:(  )

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④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13、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的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的历史性事件指的是( )

①建立中国共产党 ②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下列属于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

A.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C.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15、20世纪80年代,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下列符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的有

①公私合营

②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④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近年来,中国举办了一系列国际盛会,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中国能成功举办这些国际盛会是因为

A. 国际地位的提高

B.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C. 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D.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17、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都有自己的法律

C.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

18、小李同学正在上网查阅“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内容,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国有企业改革

C.开始对外开放

D.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9、口号往往带有时代的印记。下列口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打倒孔家店”

③“自强”“求富”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2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中心环节是(  )

A.改革所有制形式 B.扩大招商引资

C.调整分配方式 D.增强企业活力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重大事件)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杰出人物)

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2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国家主席______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4、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

25、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B.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C. 土地改革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

26、下图会议上通过的文件是__________。 

27、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

A京九铁路  B青藏铁路  C高铁  D青藏公路

2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建成_____________、全面_______改革、全面___________、全面_____________

29、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__________的开端,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制定了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挥了重要作用。请指出该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32、“三大改造”中农业改造的原因是什么?到1956年底国家对那些工业进行了怎样的改造?它的意义又是什么?

33、建国初期最能反映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事件。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重工业极为落后,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党终于选择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

——摘编自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1953—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年

166.83

1956年

192.75

1954年

169.52

1957年

195.05

1955年

183.94

1958年

197.6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编制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9.1%

17.9%

18.5%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请列举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后取得的具体成就两例。

(2)材料二中1958年同1953年相比,我们粮食产量呈现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趋势?

(3)材料三中1978—1997年间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上述材料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