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台湾新北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如图所示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此地是

A.深圳经济特区 B.海南岛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厦门经济特区

2、“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出自下列哪一文件?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现象出现的目的是

A.在与苏联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发展国民经济 B.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物质支援

C.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4、下列发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黄海大战

②上甘岭战役

③台儿庄战役

④渡江战役

⑤平型关大捷

A. ①③⑤④②

B. ①⑤③④②

C. ②①③④⑤

D. ②④③⑤①

5、他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A.袁隆平 B.陈芳允 C.华罗庚 D.邓稼先

6、1978年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路线

C.回答了姓社姓资的问题

D.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

7、下列先进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邓稼先

B.“两弹元勋”---王进喜

C.“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D.“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雷锋

8、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A.粉碎林彪集团

B.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

C.黄浦江上建新桥

D.粉碎“四人帮”

9、"黄河故道,只有焦桐,望中犹记艰辛。治碱营林……总系黎民,向兰封”上述诗词悼念的历史人物是

A.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B. “铁人”王进喜

C. “两弹元勋”邓稼先

D.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10、“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20世纪60时代,率领河南省兰考县人民改变贫困面貌的优秀县委书记是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孔繁森

11、耕者有其田,既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共产党宣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下列措施中,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 B.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改革开放

12、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的标志是

A.清朝统治被推翻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3、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下面两幅图片真实再现了深圳今昔面貌。请你结合这两幅图片和深圳发展的历程,判断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①今日的深圳已由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②深圳发展的历史条件是当地的经济基础很好

③深圳的巨变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④深圳的巨变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正确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4、1949年中国的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70%,到1957年时其比重降为43.3%;而同时期重工业总产值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9%上升到25.5%。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三大改造 D. 改革开放

15、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新形势下为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是军队

A. 法治工作 B. 政治工作 C. 训练工作 D. 后勤工作

16、2008年9月27日16时,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的宇航员,挥动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该宇航员是

A.杨利伟 B.翟志刚 C.刘洋 D.景海鹏

17、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的战略布局。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⑤全面改革开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 衣着丰富多彩

B. 自驾出游流行

C. 食物匮乏单调

D. 上网淘宝购物

19、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下列农村政策不能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

A.1950年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邓小平复出后,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对待毛泽东思想。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开展了一场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主要内容是

A. 是否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B.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

D. 是否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____

22、重大会议能够帮助人们认清方向,继续前进。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全方位外交: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________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4、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25、开国大典

(1)时间、意义: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____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____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6、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

27、1952年底,_______ 的完成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8、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

29、________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0、导弹部队组成:由______、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_____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2015年改名为火箭军)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1)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正确的发展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

(2)如何理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为更好的实现中国梦,你打算怎么做?

 

32、土地改革进行的目的及影响是什么?

33、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奋斗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请举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的两位模范人物。

(3)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民主与法制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你能举出两部法律吗?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1952年、1957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年份

原煤

发电量

原油

1952

6649万吨

72.6度

43.6万吨

135万吨

38.3亿米

16392万吨

1957

13000万吨

193亿度

146万吨

535万吨

50.5万吨

19505万吨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毛泽东的主要观点。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的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至1957年),集中力量主要发展什么?

(2)列举出至少三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家建设成就。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情况如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