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西藏林芝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周恩来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之所以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①志愿军指战员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舍生忘死,英勇作战,重创敌人

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会议,它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那么这次会议应是:

A.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B.七千人大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6、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该表说明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阶级成分

占人口比重(%)

占土地比重(%)

地主、贫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B.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C.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7、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A.1951年

B.1954年

C.1953年

D.1952年

8、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这就意味着我国(   )

A. 工作重心应该转移

B.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 必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D. 必须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9、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10、时政口号带有时代烙印。下列口号,按照流行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在第二位的是

A.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D. “贫雇中农团结紧,消灭地主做主人”

11、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 000万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D.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12、西藏解放五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A. 加强各民族团结

B. 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 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13、1971年,联合国秘书长致电中国外交部长:“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下述决议……”。“下述决议”应是关于

A.同意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益

C.通过北京申办奥运会的申请 D.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4、著名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道:“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你认为“光辉的起点”和“新的伟大革命”分别指的是

A.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五”计划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D.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翻译工程技术,其中翻译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分别只占到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改革开放新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16、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依据的文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民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17、电影《英雄儿女》是一部大家非常喜欢的故事片,主人翁王成是一位战斗英雄,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的部队应为: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18、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全面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 D.和平共处

20、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中央军委将其更名为“火箭军”,并授予军旗。从“二炮”到“火箭军”,反映了中国核力量的发展历程。第二炮兵就是以“核反击”为主要任务的

A.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B.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

C.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空军 D.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读《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1972年

B.1955年

2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一一

(2)彻底催毁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一一

(3)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一一

23、载人航天成就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蒿素发明者___________杂交水稻发明者___________

24、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________的步伐。

(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________、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3)特点:实行________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典型:_______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影响: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_________________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5、陆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_____________、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6、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直观地描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材料四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迹保护。

——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材料五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7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了解我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2)了解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3)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4)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5)了解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6)以上所有材料中不属于第一手资料的是:________

 

27、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______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20世纪60年代,_____赢得了“铁人”的称号,以他为代表的那种艰苦创业精神,也被誉为“铁人”精神。

28、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_________,战区主战、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

29、方针:“百花齐放”“______”。

30、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设立的经济特区有________________,汕头,厦门,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请简答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1953年开始,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采取了重大经济措施,使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2)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33、三大改造的完成具有怎样的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关注三农(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在发展三农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解读图片,请指出我国在三农问题上分别进行了哪三次探索?

(2)图1所示的探索,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3)依据图片反映的三次探索,总结它们的共同作用。

(4)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今天的遵义正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请你就“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献计献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