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2020年中国抗击疫情胜利再次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一届人大召开 B.土地改革完成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中共八大召开
3、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4、当今,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已为人的英雄。60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新四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下表中现象的变化表明
时间 |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 计划管理的商品 |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 |
1985年 | 120种 | 188种 | 120种 |
1987年 | 60种 | 32种 | 36种 |
A.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 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6、深圳曾是一个小渔村,如今,深圳已成为中国一线城市,是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地方。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2年“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城市”榜单上,深圳位居第二。该市由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主要得益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赎买”政策的实行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7、李侃在《中国近代史》上写道:洋务派在186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都采用机器生产。尽管当时机械化的程度不高,但毕竟开始了近代工业大生产方式。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变革。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A.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
B.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D.开启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下图内容是关于西藏解放历史的叙述。这段话提到了西藏解放的( )
A.时间和方式 B.人物和方式
C.背景和意义 D.时间和意义
10、楹联可反映一定的历史信息。在“万里长征,后人应识前人苦;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事师”中“前事”指的是
A.红军长征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11、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有
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④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
A.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 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C.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3、1990年,随着对外开放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国家建立了( )
A.海南经济特区 B.上海浦东开发区
C.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 D.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14、“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84次提到“人民”,焕发了亿万人民的坚定信心和奋斗激情。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开始于
A.土地改革完成 B.三大改造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15、下图反映了某时期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实行承包责任制
16、习惯上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里的“一个中心”指(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C.以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心
17、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结构图,与图中①②正确对应的是
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 四项基本原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邓小平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8、1987年与改革前相比,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种由120种减少到60种,国家统配物资由259种减少到26种,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这说明( )
A. 计划经济体制得以根本改变 B. 物资价格“双轨”现象得到改变
C. 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增强 D. 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19、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20、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挥刚组建的空军参战,他们不畏顽敌,敢与美国空军“空中拼刺刀”。到停战协议签字前,我志愿军共扩编到有12个空军师参战。这表明抗美援朝
A.促进了国防现代化发展
B.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C.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D.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1、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___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
2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创新促进社会的进步。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 ______________ 体制并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______ 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_______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地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3)“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他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他是 。
24、新中国外交成就辉煌。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原则。
(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5、外交成就
类别 | 内 容 |
原则 | 1953年,周恩来首次_________。 |
方针 |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方针。 |
胜利 | 1971年.中国恢复在________的合法席位。 |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____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____、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8、1956年初,全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的高潮。在此基础上,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政策,从而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9、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
30、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_______的种种罪名,恢复其名誉,使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31、情境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工作报告上写道:“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分析: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其胜利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抗美援朝开始于哪年哪月?
(2)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谁
(3)写出在战争中涌现出的典型的两个英雄人物是谁?
(4)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了什么称号?
(5)请你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列举甲所说的这场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乙见证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是指什么? 丁所说的“西藏人民的喜事”是指什么?
(2)请按照历史事件结束的时间先后把甲、乙、丙、丁排序。并归纳它们的共同作用。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1)写出材料一反映的会议名称,并指出该会议提出的处理与会国关系的方针。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同“临近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提出的外交政策名称。
(3)20世纪70年代,我国结束了同美国长期对抗的僵局,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请你列举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