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湖北随州初二(下)期末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起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3、2015年10月,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明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是中国首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她是

A. 袁隆平

B. 屠呦呦

C. 侯德榜

D. 钱三强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第一支海军部队。这支部队是

A. 华东军区海军

B. 东海舰队

C. 南海舰队

D. 北海舰队

5、201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要进入世界前列的目标。“双一流”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又一热词。“双一流”的提出旨在贯彻

A.“双百”方针 B.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C.科教兴国战略 D.“八六三”计划

6、有一个地区如此介绍自己:“位于珠江口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先试的地区。”这个地区是

A. 厦门 B. 深圳 C. 海南 D. 浦东

7、“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严重灾难,它结束的标志是

A.四五运动

B.二月抗争

C.九一三事件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8、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9、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李鸿章

10、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主要是因为她

A.发明了青霉素 B.发现了青蒿素能有效抵抗疟疾

C.制成抵抗艾滋病的药物 D.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1、下列三幅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

A. 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B.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C. 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D. 两岸关系交流密切

1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元朝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畏兀儿族

C.回族

D.党项族

13、“文革”后的两年内,党内出现了思想上的徘徊局面,以邓小平为首的领导人同错误思想展开大讨论,最终讨论结果得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实践

B.斗争

C.革命

D.守旧

14、毕生梦想消除饥饿: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以上感动中国颁奖词最适合的人选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屠呦呦

1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上述表述密切相关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16、下图文章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此文的发表(       

   

A.推动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解放

B.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C.标志着全面拨乱反正的开始

D.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

17、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A.抗美援朝战争

B.土地改革运动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8、“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六十年时间里,我们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是科技成果的体现。”材料中的“政策”“科技成果”和农民温饱问题最密切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籼型杂交水稻

B.国有企业改革、神九飞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19、当西方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  ▲ )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②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从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妥善解决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里主要介绍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早期工人运动的开展

B.中共三大召开的背景

C.中共三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______(年月日)

(2)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是______

(3)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______

(4)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事件是______

22、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_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_________制度。

2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4、导弹部队地位:是中国战略威慑的_____________力量。

25、1976年,叶剑英、华国锋一举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革浩劫;______年12月19日至20日凌晨,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6、_____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7、会议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______的决策。

③组织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8、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1971年10月,第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9、以下人物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堪称“中国脊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人物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①雷铎  ②邱少云  ③焦裕禄  ④袁隆平  ⑤王进喜  ⑥黄继光

(1)为保证潜伏战友的安全,烈火焚烧不动摇____________;

(2)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____________;

(3)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

(4)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_;

(5)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____;

(6)“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_____。

30、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的_______被写进党章。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问答题

(1)什么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3)请你列举出我国建立的5个自治区。

(4)请你说说“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32、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请任举一例)。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是谁?他有什么贡献?(任举两例)。

33、八年级某班举办了中国共产党史知识竞答活动。以下是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正确答案。

(1)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写出年月日)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2)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和平解放,请写出西藏和平解放于哪一年?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3)为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我国于1953年实施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期间,在东北建成重工业基地,列举有关成就。(举两例)

(4)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民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写出这部宪法的历史地位以及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此你有何感言?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第二阶段:有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8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1958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得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材料一: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改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哪两大运动?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指什么?

(5)上述材料说明了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