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山西临汾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九大

2、“拄棍当舟渡,风雨每辞家。怀中拥抱兰考,口里啖狂沙。一已沉疴不顾,三百荒丘尽踏,劳瘁任交加……”这首发表于《诗刊》上的《水调歌头》歌颂的是(   

A.雷锋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3、周恩来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后一个“天安门”的寓意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抗战胜利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4、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分别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A.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四大

B.十二大和十五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

D.十三大和十五大

5、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领域迎来了两次创作的春天,分别是(     

①建国头三年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③“文化大革命”时期④改革开放以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中共八大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7、河南省周楼村村民周留栓回忆说:“大食堂的‘好日子’时间并不太长,慢慢就不行了,吃不饱饭了,四年后食堂便散伙了。”周留栓所回忆的现象发生于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以下珍贵照片,请身为组长的你为其拟一个历史研究主题。( )

A.新中国对政权的巩固 B.国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改革开放 D.社会主义改造

9、 “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最后被迫害致死,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难

②这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③避免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④这是“右”倾错误长期发展的结果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0、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 中共十四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五大

11、1900年,如果你生活在北京城,你能亲眼目睹的侵略者的暴行是 (       

A.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成员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2、下图是某史书第一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第一章?

(一)进京赶考……3

(二)开国大……5

(三)历史意义……7

A.抗日战争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D.西藏和平解放

13、虞云耀说:“从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同志的全部理论都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这说明邓小平理论

A.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B.开创了社会主义理论

C.顺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从根本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4、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民族经济

15、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

A.党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B.反对林彪、江青反革命活动

C.发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16、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A.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C. 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 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国法,严肃党纪

17、北京同仁堂是著名的中药企业,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1954年,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理乐松生向国家递交申请,实行

A.独资经营 B.承包经营 C.公私合营 D.中外合资

18、1957年,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建成于

A.九江

B.重庆

C.南京

D.武汉

19、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时事相联系。1952年春节,农民张大爷家大门上贴的春联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港澳回归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C.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D.粮补机补助幸福,医保社保保平安

20、“中国有可能成为粮食进口大国”、未来世界“谁将养活中国”……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布朗提出了以上两个问题。用自己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屠呦呦

D.邓稼先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判断历史事件。

(1)标志祖国大陆领土完成统一的是___________

(2)提高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是___________

(3)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的是___________

2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_____,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3、________年秋,在________的主持下,“文化大革命”中废弃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复,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了正轨。

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___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

25、_______ 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____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 ________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6、公私合营

(1)时间、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的转变,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三大改造的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_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_________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_____________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8、文化大革命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_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________”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文革开始:1966年夏

(3)实际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________,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4)全国动乱:“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________”;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5)最大冤案: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6)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________等人外逃,在蒙古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7)文革结束:________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________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8)文革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________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9、新中国建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_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_____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30、中国梦宏伟蓝图

(1)首次提出中国梦: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_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他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________、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质是________,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两个“百年目标”: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O年时,建成_____,实现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伟大转折】

(1)哪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对外开放】

(2)邓小平曾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是哪一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

【指导思想】

(3)哪次会议决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统一大业】

(4)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5)上述内容给我们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32、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什么?

33、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奋斗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请举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的两位模范人物。

(3)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民主与法制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你能举出两部法律吗?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某校八年级举办“新中国建设之路"活动,下列材料是入选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坚实起步)

材料一:工业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经济建设的总任务就是要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强大的工业国,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首先着重发展冶金、燃料、机械制造、化学等项重工业。有重工业才能既改造并推进整个工业,又改造并推进运输业,又改造并推进农业。工业化这个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迎接1953 年的伟大任务》(1953 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1)根据材料一,为实现工业化,列入我国重中之重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请列出我国这一时期机械制造方面的一项重大成就。

(曲折前行)

材料二: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曲线图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图中①代表六十年代前半期经济发展快速上升,这主要得益于中共中央制定的什么任务已见成效?

(3)1966年全面发动的哪重大历史事件造成图②阶段社会生产开始下降?

(坚定改革)

材料三:我国改革的典型特征是采取了先行试点、总结推广的方式。选择一定地区或改革领域开展试点,在对试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成功经验和做法再行推广。农村是这样,城市也这样。这种由点而面、先易后难的改革推进方式,成为我国渐进式改革战略的重要经验,也是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的重要途径。

——高尚全《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作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尝试后来促使哪一政策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5)我国开放格局的设计是从经济特区的兴办开始的,请写出最早设立的一处经济特区?

(致敬英模)

材料四:同学们在活动中遴选两位英模人物图片,并题写一幅对联:“国安不忘邓稼先,温饱感谢袁隆平”。

(6)根据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国安(国家安全)不忘邓稼先”?

(7)袁隆平在保障我国及世界人民粮食安全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8)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新中国“建设之路”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