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初二(下)期末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2、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誉为“钢铁长城”,其作用是

①捍卫国家主权,打击来犯之敌

②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③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④显示国防实力,震慑反华势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下图是1950年的一张照片,它展示的事件是

A.新中国的诞生

B.土地改革开始

C.抗美援朝胜利

D.三大改造完成

4、下图为某一历史事件的形势示意图,由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A.李自成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苏联解体时的苏共领导人是(  

A.戈尔巴乔夫

B.勃列日涅夫

C.赫鲁晓夫

D.叶利钦

6、下列哪一项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A. 国家富强 B. 民族振兴 C. 人民幸福 D. 科技强军

7、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8、如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鼓舞了农民信心

9、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首次使用是在(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七大

10、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是在(  )

A.1949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发生在1953~1957年期间。以下说法和“一五计划”无关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

B.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D.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设起来

12、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 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D. 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3、2019年5月13日中央新闻联播锐评: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意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那么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1971年乒乓球外交

C.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D.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4、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订。这标志着

A.西藏和平解放

B.祖国大陆彻底统一

C.西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土地改革正式开始

15、我国空军部队刚刚诞生,就面临着(  )。

A. 渡江作战的考验

B. 解放台湾的考验

C. 解放西藏的考验

D. 抗美援朝的考验

16、1972年访问中国的日本首相是

A. 尼克松

B. 普京

C. 田中角荣

D. 安倍晋三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剔除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A. 党的意志 B. 人民的意志 C. 工人的意志 D. 农民的意志

18、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_需要和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美好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B.幸福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C.幸福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D.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实行经营责任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政企分开 D.完善城市功能

20、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年,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一次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图片展览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组图片,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对应的图片解说。

2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________”战略布局。

24、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名称),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5、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6、全方位外交: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________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7、请将下列地区的字母代号填在下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国扩大开放的窗

B.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28、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________

29、2012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_______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30、新中国成立后,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民主法制建设,让我们回顾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什么时期?请举出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

(4)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2)请你举出在这次战争中涌现的两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3)我们中学生要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4)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对彭德怀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3、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日益富裕。

请回答:

(1)我国最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村子是?

(2)在中央支持下1983年哪种土地制度在全国普遍实行?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我国最早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5)今天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根据下面提示填空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6)上海哪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7)谈谈你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看法

(8)2001年12月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绩是加入什么组织?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是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材料三:“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

材料四: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阳光普照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漫画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请写出漫画中被割占地区回归祖国后,我国在该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哪些“声音”?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

(3)材料三中的“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是指什么?这扇“窗”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

(4)依据材料四,概括说出中国为推动建设和平繁荣的世界,为世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的具体内容?结合本次探究活动的感悟,指出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