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是澳门回归祖国19周年,也是广西解放69周年,这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是
A. 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 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
C. 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 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2、他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自己却英勇牺牲。“他”是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罗盛教
D. 杨根思
3、1965年自治区成立初期,全区只有7600多名少数民族干部;到1976年少数民族干部已发展到1.68万人;到198年底,全区有3.1万名少数民族干部;到1994年底,有4.4万名少数民族干部;到2014年底,全区少数民族干部已有11万多人,与自治区成立之初相比增长13倍多,占全区干部总量的70%以上。这表明,国家非常重视自治区的
A. 基础设施建设
B. 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
C. 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
D. 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4、苏州东山人沈莱舟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民族品牌“恒源样”。他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段话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农业合作化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国有企业改革
5、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制定了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 )
①创新 ②协调 ③绿色 ④开放 ⑤共享 ⑥和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掌握时间发生了这样的变化: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
A. 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我国轻工业发展很快
D.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7、“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材料中描述的战略行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全面内战爆发
B.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国民党政权垮台
D.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8、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革命的第二步取得成功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9、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其意在阐明我国
A.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B.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C.工业产品与发达国家差距大
D.缺乏先进技术人才
10、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1、2015年4月,亚非领导人峰会——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会议在印尼首都举行。关于万隆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各国毫无分歧
B.美国在会议中居于主导地位
C.会议在中国召开
D.周恩来在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2、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
A.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13、2019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连战“和平之旅”②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③九二共识④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14、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不存在的时间是( )
A. 1979 年 B. 1980 年 C. 1984 年 D. 1988 年
15、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增强企业活力 B.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C. 实行政企分开 D. 推行股份制改革
16、《阿拉木汗》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
A.藏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
17、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历史年代尺。这个年代尺再现了( )
A.中美关系 B.大陆和台湾的关系
C.大陆和西藏的关系 D.中英关系
1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坚持“两个凡是”
C.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D. 停工“闹革命”
1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对这一梦想认识正确的是
①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
②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③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
④确立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的含义是
A. 新中国的成立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了。
B.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C.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D.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21、_____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_______。
23、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4、三个代表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____________、怎样建设__________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________、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5、开国大典: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26、第一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共同纲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1999年11月,__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8、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设立的经济特区有________,________,汕头,厦门,________.
29、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0、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长篇小说《_____》《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31、
《新华日报》记者以素描手法,记叙了举国狂欢的那一刻:“京沪路龙头房内外的机车汽笛齐鸣,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轮船也一齐唱和起来,清脆的汽笛声持续达20分钟之久。”这位记者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
(1)这位记者记叙的大事是什么?
(2)这件大事的意义是什么?
(3)祖国大陆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32、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1955年,我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请依次列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经历过的主要阶段。
(3)1978年,农民们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哪一政策得到了农民的欢迎?这一政策的最早尝试是在哪里?
33、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究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理论,最终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著名理论是什么?
(2)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用科学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重要命题,这一科学理论是什么?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又提出了关于发展的什么科学论断?
(3)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请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究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的过程拟定一个主题。
34、 材料一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100年中在三位站在时代前列伟人的引领下,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三位伟人见如图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引领中国人民醒过来的人物是谁(写名字)?图二中的人物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回答:“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画的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3)这三位伟人具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