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新疆伊犁州初二(下)期末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屈辱外交”的结束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抗美援朝结束后

C.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后 D.中美关系正常化后

2、如表中“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得益于

时间(年)

1980

1981

1982

产粮(亿千克)

5.02

6.70

7.15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 C.文化大革命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4、1980年,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追悼大会,宣布彻底推翻“文化大革命”中强加在刘少奇身上的各种罪名。刘少奇的冤案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A. 国民经济发展非常缓慢

B. 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C. 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 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5、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率领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这标志着

A.西藏开始归属中央政权

B.西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西藏自治区的正式建立

D.祖国大陆领土实现统一

6、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一国两制

B.资本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求同存异”的方针

7、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胡锦涛

8、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事件分别是(  )

A.五四运动和新中国的成立

B.洋务运动和新中国的成立

C.南昌起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D.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9、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 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 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C. 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 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10、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表达了

A.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 新中国建立后的欢乐

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 “土地改革”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11、“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周恩来的这一讲话是为欢庆( )

A.北伐胜利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会师

12、(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 1937—1945年   B. 1946—1949年   C. 1950—1952年   D. 1953—1956年

13、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可以看出,他批判的是“两个凡是”方针,倡导的是( )

A.实行一国两制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下表中我国农业产量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A.抗美援朝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5、下列“冷战”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铁幕演说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6、被称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A.深圳

B.厦门

C.珠海

D.汕头

17、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②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③空军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   ④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18、2014年5月,中俄海军在东海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追溯历史,中国海军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北洋舰队的建立 B. 东海舰队的建立

C. 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D. 南海军区海军的建立

19、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体现了民主原则和法制原则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20、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借鉴苏联经验,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一场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A. 重工业

B. 交通运输业

C. 轻工业

D. 农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榜样人物是时代的先锋,学习的楷模。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要看着把沙丘治好”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

22、读《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宁波

B.福州

C.温州

23、“文化大革命”是由________错误发动,被_____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和操纵,使中国陷于“________”长达十年之久,给整个民族造成了严重灾难。

 

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___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

25、强军保障:强调军队_____________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6、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的危险。

27、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

①时间、地点: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________,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

③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________

(2)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______

(3)失误:

①时间:1958年,全国掀起“____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影响: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________

(4)调整国民经济: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__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工农业生产得到________,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28、

(1)图一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作出____________伟大决策。

3)图二人物是_________,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__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__方针。

3)图三的人物是__________,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获得了______________称号。

(4)图四反映____________事件,司令员是________,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9、载人航天成就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蒿素发明者___________杂交水稻发明者___________

30、陆、海、空军的建设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____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交接入列。

(4)人民空军是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面临____战争的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官兵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取得了辉煌战绩。

(5)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____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____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6)____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

32、1950-1953年我国对外战争是什么?

33、1980年,我国设立了哪4个经济特区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定义,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被中国共产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

材料一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后毛泽东时代中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标志着邓小平成为最高领导人,并通过了一些加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键性决定。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二)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阶段

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某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的阶段

材料四  如果说1978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掀起当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那么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即成为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又一里程碑。

——摘编自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四)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

材料五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结合材料一分析,“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主要是指什么事件遗留的问题?该讲话为接下来的哪个会议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观点是邓小平最早在哪一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的?在下一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该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鲜明地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从而使邓小平理论的主线和轮廓更加清晰。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在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你觉得它的精髓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