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下列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②青藏铁路建成通车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什么问题的大讨论?( )
A.是否恢复高考制度 B.是否执行“两个凡是”的方针
C.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 D.真理标准问题
3、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却长期被排斥在联合国之外。主要原因是
A.美国等国家的极力阻挠
B.国民党集团的非法占据
C.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分散
D.新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
4、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④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⑤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A.①②③⑤④
B.③④①⑤②
C.③②⑤④①
D.②③④①⑤
5、“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 ②具有“左”倾冒进的思想倾向
③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事件记载的相关资料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A. B.
C. D.
7、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地是在( )
A.洛杉矶 B.雅典 C.悉尼 D.北京
8、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逐渐融入了全球贸易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是
A.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承办APEC会议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9、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实行经营责任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0、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 )
①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选举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④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1902年2月,《泰晤士报》:“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导致西方列强在中国地位空前提高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大会后,中国开始大规模进行
A.土地革命 B.社会主义建设 C.镇压反革命 D.解放战争
1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
A. 军事工业 B. 民用工业 C. 重工业 D. 轻工业
14、我国国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力求在无人作战、海上作战、太空作战等新型作战领域和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大数据、新材料、复杂系统、3D/4D打印、新能源、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这段文字强调( )
A.科技强军
B.大力裁军
C.加强军民合作
D.发展导弹部队
15、国家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 没收
B. 赎买
C. 摧毁
D. 合作化
16、梁启超由拥护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 梁启超始终坚持君主立宪制
B. 袁世凯未能满足立宪派要求
C. 袁世凯复辟不得人心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梁启超转为顽固派
17、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店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开业,至今已有300多年,是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雷允上诵芬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
A. 公私合营 B. 中外合资 C. 承包经营 D. 国企改革
18、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完全没收
D.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9、标志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 三大战役的结束 D. 新中国的成立
20、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
A.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标志着各族人民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C.促进了西部大开民的进行 D.积累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宝贵经验
2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的地方代表是_______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
2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________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23、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_______
24、文化大革命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_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________”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文革开始:1966年夏
(3)实际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________,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4)全国动乱:“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________”;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5)最大冤案: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6)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________等人外逃,在蒙古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7)文革结束:________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________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8)文革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________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5、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6、全方位外交:举措
(1)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3)中国广泛参与________、社会领域的活动。
(4)多次举办各种国际会议。
27、对外开放的格局:(_______)—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28、说说我国在科技文化中的几点成就
1964年10月16日 | 我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
1970年 |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一号,成为世界上第③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20世纪70年代 | 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④”。 |
20世纪70年代初 | 屠呦呦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⑤,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29、①1950年开始的___________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1951年_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③1953年7月取得了____________的胜利,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④1953年开始执行______________到1957年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⑤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
⑥1956年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0、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请你参与政策回顾
(1)1950 年, 中央政府颁布了《_________》, 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 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
(3)1958 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 运动。
(4)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时有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农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材料四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1)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说说这三个时期我国在农村分别实行什么变革?
(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怎样的转变?实行联产承包制之后,土地所有制是否再次发生变化?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2、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几代中国人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开启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哪次会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哪个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窗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起了什么作用?
(3)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什么?在哪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4)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
3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不变的追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项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
(2)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这一理论最先在哪个地区得到成功运用?
(3)目前祖国尚未完全统一,请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分析海峡两岸发展的最终结果。并简要说明理由。
(4)综上所述,请为今天政府处理民族关系与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3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指出该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一系列决策,取得具有深远影响的开创性成果,这次会议成为党在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摘编自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这次会议后就如何建设富强国家,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材料三 党的建设日益加强……民生活愈加富福……强军目标逐步实现。此外,越来越多站在世界前沿的科技成就,不断增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愈加完备的人才建设体系,也都体现了中国的全面强盛。
——摘自习近平“7. 26”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解读之五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全面强盛的两个表现。
材料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节选自习近平《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哪些阶段?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成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