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
A.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B.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2、读《清代中叶的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表》,可知清朝中后期的危机之一是
年份 | 人口数量(亿) | 耕地面积(万顷) | 人均耕地面积(亩) |
1753 | 1.84 | 735.22 | 4.00 |
1784 | 2.86 | 760.57 | 2.66 |
1822 | 3.73 | 756.21 | 2.03 |
A.人多地少问题突出
B.皇室铺张浪费严重
C.官员贪污之风盛行
D.农民起义频繁爆发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社会主义在饱受严重挫折之后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 小岗村开始“大包干” B.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为
①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②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③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④③②①
D. ③①④②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这一时期的外交活动不包括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多次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C.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D.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6、习近平说“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材料所说的这次“伟大革命”开始于
A. 五四运动
B. 共产党成立
C. 抗战胜利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7、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于2019年4月22日至25日在青岛及附近海空域举行。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 北海舰队
B. 华东军区海军
C. 南海舰队
D. 东海舰队
8、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B. “联合国军”退回三八线
C. 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
D. 克拉克签订了停战协定
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B.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 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D. 邓小平主持工作
10、新中国成立与下列哪一次会议直接关联?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下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B.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
C.海峡两岸关系日益密切
D.反对台独势力成为两岸共识
12、下表反映了安徽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的情况,该变化直接得益于( )
年份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粮食产量 | 5.02亿千克 | 6.70亿千克 | 7.15亿千克 |
A.凤阳县自然条件优越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3、“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了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 )
A.第一颗原子弹
B.第一颗氢弹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第一颗导弹
14、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经典理论 B.实践
C.两个凡是 D.群众呼声
15、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
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④会议的方针路线都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常目标的重大举措”。据此可知,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有
①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②实现共同富裕
③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④开放西部的省会城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7、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 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D.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18、下图是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问胞书》。其发表表明
A.海峡两岸达成“一国两制”的共识 B.对台政策转变为和平统一
C.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D.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19、某书以女儿的视角回望了父亲的一生。书中涉及了父亲治理兰考“三害”的情节。这里的“父亲”是指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袁隆平
20、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回顾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第一次召开的两会上,分别颁布或制定的重要文件是
A.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双十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双十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_政策。改革先从______开始。
22、在中国、缅甸和印度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周恩来提出的_______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23、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4、新发展理念提出:
(1)时间:_____年10月
(2)会议: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内容:创新、协调、_____、开放、_____。
目标: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_____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_____,增进人民福祉。
25、城市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进步。
(1)20世纪50年代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世纪80年代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27、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________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在____召开,主要讨论____的问题。
29、“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0、回顾历史,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900年,清政府统治时期,美国直接参与侵略中国的________战争。
(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时期,美国与中国并肩作战,取得________战争的胜利。
(3)新中国建立后,中美出现激烈对抗,1950年到1953年爆发了________战争。
(4)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出现缓和,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________。
31、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2、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写出外交上的三件大事?
33、谈一谈:对“两弹一星”的看法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两弹一星”的看法。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目的成就。某中学准备举办共和国成就专题展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相关整理工作。
(曲折探索篇)
材料一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说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这是他对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的形象说法……
——《党的艰辛探索的厚重史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60年代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所走的弯路,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正在作出怎样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对外关系篇)
材料三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并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是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周恩来
(3)材料三中的“会议”是哪一次会议?周恩来促成“会议成功”的“金钥匙”是什么?
(祖国统一篇)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据许士铃《国家能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4)材料四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