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台湾澎湖初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有关名著阅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全文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的。

B.保尔·柯察金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最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保尔在完全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也没有灰心丧气和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C.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人物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丰富人物形象。书中的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富有表现力。

D.读书时,我们可以做一些摘抄和笔记。做笔记主要有写提要和写心得两大类。写提要就是用精炼的语言准确概括全书的基本内容;写心得,则是记录自己阅读时产生的体验、感想,以及自己在阅读中发生的新认识、新观点等。

2、下列对相关文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一文先总体描绘三峡雄伟气象,接下来分别写出了夏天的动人心魄、春冬的沉静优美、秋天的肃杀凄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答谢中书书》一文以感慨发端,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的景色,最后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篇。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仅用80余字便创造出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最后议论抒怀,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D.《与朱元思书》以写景为主,写景时从俯仰远近等多角度描绘,同时调动听觉、视觉、嗅觉多种感官,辅以比喻、夸张、动静结合等多种手法。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接种已累计新冠病毒疫苗7.6306亿剂次,证明了国产新冠病毒疫苗良好的安全性。

B.专家认为,今年东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所导致的。

C.中韩女足奥运会预选赛落下帷幕,中国女足以总比分4-3战胜韩国女足晋级东京奥运会!

D.建设中的锦州北站将成为辽宁省两大交通枢纽站,也是辽西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站。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三峡风景如画,在纵横交错的丘壑之间,生长着许多珍稀植物。

B.得益于“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各大商场的家电销售络绎不绝

C.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D.面对“生物入侵者”每年造成的两千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送梁六自洞庭湖 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注】此诗是作者谪居巴陵时所作。

1请说说“日见孤峰水上浮”中“孤”字的妙处。

2请说说诗人在“心随湖水共悠悠”一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名著导读及古诗词填空

(1)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________,这本书被誉为“__________”。

(2)同样以奔马写水流湍急,郦道元用散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吴均用骈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样抒写思乡之情,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李白《渡荆门送别》却用拟人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雁门太守行》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 。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以震撼人心的力量给了我们深刻的人生启迪,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冯辉丽的《挂在冬雾下的春天》,完成小题。

①一滴水,携着剔透的梦,穿过暗蓝的夜。

②万籁俱寂中,远山睡熟了,河流睡熟了,屋檐也睡熟了。树,到底是不肯安分寒冬的单调,深夜里,犹然还做着春天的计划,此一处纯白,彼一处嫣红,把一场花事安排得熙熙攘攘。一梦花香里,树终于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清凌凌的笑声,飞出树梢,与恰巧路过的水相撞。树的笑,水的梦,齐齐破碎,弥散成一场雾的缥缈,在夜的空旷中,细细密密铺陈开来。

③这样的铺陈,真让人错愕。满目之间,是接天连壤的白,白得纯净,白得蒙眬,于熹微的晨光中,栖息在每一寸能到达的空间,或浓或淡。浓的,恣意张扬,无拘无束,从天际横亘到枯草匍匐的地面,浩浩荡荡,编缀成一种极致的醇厚,任你如何察看如何分辨,也探究不到它的深处;那淡,似乎也早已领悟了某种天意的暗示,只省略掉浓厚的边缘,仿若是给谁的纤指修剪了的雪花飞絮,稀薄得让你看得见,摸不着,却又分明感到它的清凉和湿润。

④城市,树木,行人,这些司空见惯已不能称为风景的风景,无不因这一场浓淡的铺陈而妩媚和神秘起来。鳞次栉比的大楼,只留下尖尖的顶,浮沉在这一片白色的海洋里。路上的行人,影影绰绰,身前身后,亦是白茫茫的一片。那树,一夜未睡,满身都是水遗落下来的梦的碎片,冷凝成雾凇,开成冬天里的千花万蕊,晶莹剔透。

⑤我找出久违的画笔,试图把这一份缥缈的美丽描摹下来,挂在我的墙上。而当我落笔时,才发现,雾,其实是最难描摹的一幅画。深浅参差,浓皴①轻染,很难把握。着色太多,会失了雾的灵性和蒙眬,而只用一笔淡墨来勾勒的话,又觉得不甘心,因为它原来的饱满与圆润,实在是不能只用一些疏密、虚实的穿插就能表现出来的。

⑥我只好丢了笔,走进雾中。我前进一步,雾,便退后一步,能辨别的,不过是眼前一米左右的事物。

⑦清晨的街道是安静的。几只麻雀飞来跳去,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从一株草茎跳到另一株草茎,啄食着草地上的草籽,或用尖尖的嘴梳理一下蓬乱的羽毛。有风吹过,雾,便轻轻柔柔地落了下来,落在我的头发上,落在我的肩膀上,落在我的睫毛上,像风雪夜归人,眨眼之间,是微微的清凉。

⑧雾气凝成的水滴,掉落在草地上,发出“哒”“哒”的声音。草地,渐渐地湿润和柔软起来;草们,饱吸着露珠,舒展着枯黄的身体,交头接耳,似乎能听见它们欢快的笑声。而从这些枯黄中穿过的时候,我无意中竟发现一丝嫩绿!

⑨我一直沉闷的心,忽然有了莫名的惊喜。我知道,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春,最早都是从草尖上赶来的。尽管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但叶尖上的那一丝绿,已然透露出春的信息。我屏息静气,看着那株泛起生命律动的草,顶珠挂露,汪出一个鲜活的春天。才知道,那一滴水携带的梦里,原本都藏着春的信息,一经散开,便落入了人间。它从草尖上开始,一株一株蔓延,一树一树抽芽,一朵一朵开放。

⑩站在这白茫茫的尽头,忽然觉得,自己原本就是一株小草,经历过漫长寒冬里的蛰伏,被雾的浩荡滋润过,便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与那一树树的新芽,一朵朵的鲜花,一起把整个春天演绎得五彩斑斓,花香满途。

⑾离开的时候,我把那一丝嫩绿铭记在了心里。相信,在我再次遭遇寒冬的时候,无论风有多凛冽,冰有多锋利,我依然能在草尖上找寻到那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注释]①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

1第③节中,作者描写了浓雾和淡雾,请分别概括它们的特点。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那树,一夜未睡,满身都是水遗落下来的梦的碎片,冷凝成雾凇,开成冬天里的千花万蕊,晶莹剔透。

3第⑧节中作者对冬雾下小草的描写有什么用意?

4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相信,在我再次遭遇寒冬的时候,无论风有多凛冽,冰有多锋利,我依然能在草尖上找寻到那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5结合全文,联系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同样的经历,谈谈你对“我依然能在草尖上找寻到那挂在冬雾下的春天”的深刻理解。(80—100字)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美丽的颜色》中,作者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深情、舒缓地推出一个个“镜头”。在课文最后的镜头中,居里夫人历尽艰辛,终于见到了那属于她的“美丽颜色”——黑色的底色下闪烁着点点蓝光,宁静而迷人。

同学们,大千世界,色彩斑斓,哪一抹颜色是你所钟爱的呢?

请以“颜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