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学校运动会上,观众席里有人声嘶力竭地为班级健儿加油鼓劲,有人却沉醉于闲聊,对赛场的一切无动于衷。
B.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山城的每一处都闪烁着文明的光芒。
C.天下石林大多是岩溶石林和砂岩石林,但四川甘孜州的八美石林则别具匠心,它因地壳活动形成,与茫茫的草原界线分明,形成壮美的奇观。
D.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保险受益人得到一笔赔偿。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拂士/吹拂 擦拭/考试 频繁/濒临 俯瞰/勇敢
B.籍贯/狼藉 荷担/重荷 号召/诏书 牛犊/案牍
C.崇高/推崇 丰腴/老叟 防御/交卸 冗长/沉重
D.钢钹/反驳 洗涤/条件 秀颀/欣赏 甲胄/洗胃
3、下面文学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用“信天游”的形式写成
B.《诗经》中的“风”——正统的宫廷乐歌
C.傅雷——翻译作品《欧也妮·葛朗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D.保尔·柯察金——为同志们念小说《牛虻》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鲁迅写的《藤野先生》选自小说集《呐喊》。
C.《背影》作者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D.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著名诗人。杜诗反映了唐由盛转衰的过程,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5、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歌最后说“松柏有本性”,请说说诗人笔下的松柏有怎样的特点?
【2】本诗颔联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6、诗文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知怎么,当A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A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材料二)
有一回,我跟着B去看红一军团抗日剧团的表演,舞台是临时搭建的,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坐在舞台下方的草地上。他似乎非常喜欢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首喜欢的歌。尽管当时还是8月下旬,黄昏之后,天气开始转凉,我将棉袄裹得更紧了。在演出中间,我突然疑惑地发现B脱下了自己的棉衣。随后我看到,他已将棉衣给坐在他身旁的小号兵披上了。
(1)上面的两则材料中,A是__________(人名),B是__________(人名)。两段文字都能体现他们___________的共同特点。
(2)请你在A和B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除选段外),分析人物身上其他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紫禁城里的一味“猛药”
周乾
①紫禁城建成至今已有600年,其数量庞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历经无数风雨而保存完好,离不开我国古代工匠科学的营建方法,而白矾的科学运用则为其中之一。白矾别名明矾、矾石、羽涅、羽泽、理石、白君等,由硫酸铝钾类矿物明矾加工提炼而成。在紫禁城营建的基础、铺场、彩画、裱糊等工序中,白矾功不可没。
②紫禁城建立在元代皇宫遗址上,其基础做法特征为:原有地基被全部挖去,然后重新由人工回填基础,即一层三七灰土(生石灰与黄土的质量比为3:7)、一层碎砖,反复交替。其中,灰土层主要由灰土、糯米和白矾组成,一般将煮好的糯米汁掺上水和白矾以后,泼洒在打好的灰土上。糯米和白矾的用量为:每平方丈(10.24平方米)用糯米225克,白矾18.75克。紫禁城古建筑在600年里历经了数百次地震而保持完好,基础的稳固作用是重要前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明矾掺入灰土中后,形成钙矾石,其固相体积膨胀对糯米灰浆的干燥收缩起了一定的补偿作用,因而有利于提高灰土的抗压强度、耐水性能和耐冻融性能。
③紫禁城古建筑的台基、栏板、御路等石作工程多用汉白玉石材,其铺墁所用灰浆多含有白矾。清雍正十二年(1734)由工部刊行的《工程做法》卷五十二载,汉白玉、青白石等石材铺墁时,石材与基层接缝处灌浆的灰浆材料为“宽一尺长一丈(石材)用白灰(生石灰)六十斤、江米(糯米)三合、白矾六两”。掺入白矾的灰浆材料不仅使得石材与基层牢固结合,还有防水效果。
④紫禁城古建筑额枋至屋檐部位的外表面均绘有绚丽的彩画。彩画的施工,离不开胶矾水,而胶矾水就是由白矾、水胶(由动物骨骼熬制成的胶)、清水按一定比例调制而成。彩画的地仗层(彩画基层)做好后,在其表面刷一层较稀的胶矾水,可以使地仗的底色与染色互不混淆吸附,有利于彩画纹饰清晰地黏印在地仗表面。胶矾水还可以起到阻隔地仗层的油气返出、防止地仗层中的砖灰返碱并与彩画颜料发生化学反应等作用,以保证彩画颜色的干净和鲜艳。
⑤紫禁城后妃居住的寝宫室内多有裱糊装饰。北方冬天比较寒冷,古代工匠会在室内墙体和天花板位置安装木龙骨,在其表面裱糊防护材料,如锦缎、纱、绢、纸张等,既保暖防尘,又能起到华丽的装饰效果。而紫禁城古建筑室内裱糊所用的浆糊,则是由面粉放入水中煮,并掺入白矾、蜡、川椒、白芨等材料混合而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适当量的白矾形成胶体后,可促进淀粉沉淀,避免裱糊的接缝开裂,还可产生吸水、干燥、防腐、抑菌等效果。
⑥此外,当白矾水涂抹于木材表面时,白矾溶于水中形成的氢氧化铝对木材具有阻燃作用。高温下,氢氧化铝释放出化学结合水,吸收大量的热量而导致木材表面温度降低,而同时生成的氧化铝是一种具有惰性且吸热的化合物,放热低,从而产生阻燃效果。紫禁城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其表面的油饰彩画、室内墙体、顶棚的装饰材料中掺入白矾,起到阻隔或缓解古建筑火灾的作用。
⑦紫禁城古建筑的营建中巧妙地采用了我国传统中药药材——白矾,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科学的反映,亦体现我国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智慧。
(选自《科技日报》2020年6月5日,有删改)
【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紫禁城地基中的灰土层,是由灰土、糯米和白矾组成。
B.紫禁城古建筑额枋至屋檐部位的外表面多绘有绚丽的彩画。
C.彩画地仗层表面刷胶矾水,可使底色与染色混绢吸附,让纹饰清晰地黏印。
D.紫禁城后妃居住的寝宫室内多有裱糊装饰。
【2】请简述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第②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请简述本文以“紫禁城里的一味‘猛药’”为标题的妙处。
9、有人心仪草长莺飞的春,有人喜欢阳光灿烂的夏,有人钟情天高云淡的秋,有人憧憬雪花飞扬的冬。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总有一个季节让人期盼,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总有一份精彩属于自己。
请以“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为题,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不少于600子的记叙文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