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网络游戏必须完善实名认证机制,防止青少年玩家不再沉迷游戏,损害身心健康。
B.勇气是逆境中绽放的光芒,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改变。
C.《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创新表达,用电视语言彰显了中国典籍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D.《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诗词文化盛宴。
3、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背影》——朱自清——现代 B.《愚公移山》——列子——战国
C.《苏州园林》——叶圣陶——当代 D.《饮酒》——陶渊明——东晋
4、下列语境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我非常渴望投身到这项惠及众多山区孩子的活动中,为山区孩子也能搭上信息时代的列车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B.明天我准时去,你务必在家恭候。
C.班主任王老师因病请假半年,教物理的陈老师说:“一个班不能没有班主任,我愿意屈就班主任一职。”
D.在阅览室,弘毅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找《老人与海》这本书吗?谢谢!”
5、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与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6、默写
(1)淮南秋雨夜,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____________》)
(3)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_________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5)___________________,泥香带落花。
(6)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揭示戍守边疆的将士们想回家乡又因没有建功立业不能回的矛盾的心情。
7、名著阅读。(任选一题做答)
(1)假如你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写出你的推荐理由。
(2)《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不因时过境迁、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
8、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①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1895)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②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③光绪三十四年(1908)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④从宣统元年(1909)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⑤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⑥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⑦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____________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⑧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____________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____________的财产。
⑨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⑩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⑪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下列合适的词语填入选文横线的一项是( )
A.强壮 勉励 贵重
B.强健 鼓励 宝贵
C.健康 激励 珍贵
【2】阅读选文第①至⑥自然段,请你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母亲经历哪几件事?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3】下列加点的词语能换成括号中的词语吗?为什么?
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还)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4】“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对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
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选自《艾青·礁石》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