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是国家对待历史应持的正确态度。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通过阅读名著,使我的语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D.能否培育文明家风,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增强中国人骨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中“那一瞬间”作状语成分。
B.“三周”是数量词,“动作”是动词。
C.“展示”是动词,“线条”是名词。
D.“转体三周”是动宾短语,“特别慷慨”是偏正短语。
3、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报告(上级)]
B. 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这里是高兴的意思)
C. 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皇帝请的(人)]
D.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4、下列词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题跋 蔓延 巧妙绝伦 春寒料峭
B.旌旗 斟酌 恹恹欲睡 永垂不朽
C.洗涤 琐屑 俯仰生资 长途跋涉
D.开垦 车辙 不折不挠 慷慨激昂
5、赏析《雁门太守行》,完成各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角声满天”从侧面表现战争的规模。
C.“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从正面写战争,给人以悲壮之感。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预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6、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
(1)《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表现诗人伤时思亲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声音激昂、色彩鲜明浓艳地铺写出战地的悲壮和战斗的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中诗人运用议论,抒发感慨,直接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家傲》中展现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怀着对有关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等很多问题进行探寻的愿望,斯诺踏上了寻求令人满意的答案之路。
B.同中国充满折中妥协的历史比较,红军战士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红军从整体来说那么无敌,深深地吸引了斯诺。
C.斯诺除了带着一封给毛泽东的介绍信外,没有其他让自己感到放心的东西,但他还是愿意前去探明事情真相,哪怕牺牲生命。
D.斯诺是从南京出发开始这次采访活动的,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计划从那里向北走,进人位于大西北中心的最终目的地。
(2)填空题
①《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_花了足足三十年的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②《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作者笔下,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风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①中阊阖②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③”,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颌,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①九天:喻皇宫。②阊阖(chāng hé),指宫门。③冕旒(miǎn 1iú):这里代指古代帝王。
【1】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游踪 | 所见(所想) | 所感 |
(1)________ | 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 | 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 |
秦兵马俑馆小厅 | (2)____________ | 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 |
秦兵马俑大厅 |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的兵马俑 | (3)____________ |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B.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相同的。
C.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D.第④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在驶向秦俑馆路上的情形,引出下文对秦兵马俑的所见所感。
E.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3】品味第⑦段画线句的妙处,写一段赏析文字。
【4】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为什么①~③段却详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9、作文。
中国人从古至今便有山水情怀。郦道元惊叹三峡的“山险水疾”,陶弘景沉醉楠溪江的“奇山异水”,苏轼痴迷澄澈的月光。汪曾祺说:“其实看山看水看雨看月看桥看井,看的都是人生。”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