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河南南阳初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是某老师写给同学们的会考加油寄语,其中加点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光飞逝,生地会考即将来临。这段时间,教室里你们偷偷摸摸,努力汲取知识的养料,走廊上你们曾经的喧闹声也销声匿迹,而办公室内却热闹非凡,原来是你们在踊跃地与老师斡旋,老师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会在盛夏六月开出最美的花,预祝大家会考一切顺利,首战告捷。

A.偷偷摸摸

B.销声匿迹

C.踊跃

D.斡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颓唐  枢纽  防御  自出新裁

B.飓风  赋闲  禁固  妙手偶得

C.燥热  遏制  雕镂  正襟危坐

D.濒临  倦带  盎然  广袤无垠

3、下列加点词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当夜幕迈着轻盈的脚步姗姗而来,白昼的喧闹和繁华渐渐消声匿迹

B.雨过天晴时,远处细水长流,仟陌交通;近处世外桃源,黄发垂髫,好似一幅桃源山水图。

C.小时候,只要有人窜掇一起找乐子,就绝对不会错过,孩子们的默契配合简直就是天衣无缝的。

D.站在今天的太和殿前,历史的梦境虽已褪色,但仍然可以感受它昔日垂珠联珑的奢华。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归(xǐnɡ)  叨(xù)             (lú)     子(méi)

B.家(pēi)          (rǎn)          (sè)          (jué)

C.撺(duō)        ##dot## 制(páo)          (qī)             (cī)

D.水(fú)           杂(rǒnɡ)        (xǐ)             食(mì)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友人

李白(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1】结合第一首诗首联的内容,从炼字角度赏析“辅”或“望”的表达效果。

【2】两首诗都是唐人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它们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请分析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小华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摘抄了斯诺的以下句子:“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太极拳对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表

面临问题

传承人老龄化

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

人们的认识不够

外来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击

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

缺乏资金

观点持有者所占比例

52.4%

47.6%

65.3%

38.1%

61.9%

59.5%

【材料三】

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走向充满生机的未来。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近年来我国在缩小文物与现代生活距离,让文物融入人们生活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这些成功尝试证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摘编自陈凌《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1】请你为【材料一】拟写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阅读【材料二】,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据此并结合【材料三】,提两条保护建议。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材料三】中说的“成功尝试”的一项是(     

A.三星堆“推出”的带真土考古盲盒,成为了今年的文创IP大热门。

B.《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电视节目的热播。

C.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引发关注。

D.敦煌文创研发中心推出的敦煌本土特色丝绸文创产品,受到了游客们的欢迎。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作文。

题目:雨天,我想起了……

要求: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连贯,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