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台湾新北初一(上)期末试卷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

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2、某同学测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5cm、13.44cm、13.44cm、13.45cm、14.22cm,则物体的长度应为(  )

A.13.445cm

B.13.45cm

C.13.6cm

D.13.44cm

3、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两车的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t1内,两车速度

B.在0~70s内,两车平均速度的大小

C.在0~70s内,A车与B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在t2~t3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西运动

4、下列图中,关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5、小江参加升旗仪式,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小江走到操场的速度约30m/s

B.小江听完一遍国歌的时间约50s

C.小江的质量约50g

D.小江前方同学的身高约1.6dm

6、相传“舜作萧,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萧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的,如图所示。吹奏时,左边竹管比右边竹管发出声音的(       

A.音调低

B.响度小

C.音调高

D.响度大

7、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dm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径

B.铅笔的直径

C.成人拳头的宽度

D.保温瓶的高度

8、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5,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1∶1

B.6∶5

C.4∶1

D.8∶15

9、我国技术人员在研发高铁时,要进行风洞测试,将高铁列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迎面吹来,模拟高铁列车高速行驶的情形。在风洞测试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风洞为参照物,列车模型是运动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模型是运动的

C.以风洞为参照物,风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风洞是运动的

10、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11、如图所示,阳光下,一只鸟M站在水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鸟M的像是N

B.鸟M的影子是P

C.M与N的大小一定相同

D.M与P的大小一定相同

12、夏日炎炎,在茂密的树林里,地上圆形光斑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

13、水烧开后,壶嘴上方有大量白气冒出,下列现象与上述“白气”成因相同的是(  )

A.吃冰棒时常出现冰棒粘舌头的现象

B.冬天,大巴车窗内侧出现冰花

C.放置在冰箱内的蔬菜水果容易变蔫

D.冬天,室外佩戴口罩,眼镜片上会出现雾

14、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清澈的水潭看起来比实际浅

B.平静的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倒影

C.阳光下树木形成的阴影

D.日偏食时,阳光穿过枝叶缝隙形成月牙形的光斑

15、关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着停止

C.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音叉发出的响度越大,说明响度跟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D.笛子设置有多个孔是为了改变音色

16、在第二十二届中部农博会上,我省以食用菌品牌产品为主体参展,160多个食用菌产品集体“亮相”,彰显“沃野中原生态农业”的河南农业品牌整体形象,如图所示是小明在会场用数码相机(焦距不变)先后拍摄的同一个新品种花菇的两张照片,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的镜片属于同一类透镜

B.甲照片中花菇的像是缩小的,乙照片中花菇的像是放大的

C.拍摄乙照片时,相机应适当靠近花菇,镜头向外伸

D.拍摄乙照片时,相机应适当远离花菇,镜头向外伸

17、下面诗词中蕴含的声学的知识与物理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蝉和鸟发出的是超声波

B.“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依据响度辨别出是“笛声”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狗的叫声传到人耳不需要任何介质

18、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家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下列科学家与其贡献相符的是(  )

A.伽利略创立了日心说

B.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

C.爱因斯坦建立了量子力学

D.阿基米德发明了电话

19、由下列几个实例联想到的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可能有力的作用

B.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C.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形变产生的

D.“孤掌难鸣”表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0、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现象,以下现象与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B.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树萌下的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

21、同学们在练习单位换算时有如下解法,下列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5.2m=5.2m×100=520cm

B.5.2m=5.2m×100cm=5.2×102cm

C.5.2m=5.2×100cm=520cm

D.5.2m=5.2÷1000=5.2×10-3km

22、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丙在24s内行驶了10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最快,丙最慢

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

D.三人一样快

2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ρρρ分别代表甲、乙、丙和水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1×103kg/m3)(  )

A.ρρρρρ

B.ρρρρρ

C.ρρρρ=ρ

D.ρρρρρ

24、如图所示是自行车的尾灯,里面没有灯泡。夜晚,当有灯光照射它时却好像闪闪发亮。自行车尾灯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小明用天平和烧杯测量某种消毒液的密度,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mV图像,其中m为烧杯和杯中消毒液的总质量,V为烧杯中消毒液的体积,根据图像分析,消毒液的密度为 _________g/cm3;烧杯的质量为 _________g。

26、取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内径大于乒乓球的直径,玻璃管下端和乒乓球靠近斜放,如图所示。用电吹风对着玻璃管上口吹风,发现乒乓球会被吸入玻璃管中并从上口飞出。原因是玻璃管上口空气流速比下口快,上口的压强比下口压强______(选填“大”或“小”)使乒乓球受到______(选填“沿管子斜向上”或“竖直向上”)升力作用。

27、水涨船高这句成语中,船高是指船升高了,这一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        为参照物,则船是静止的。

28、冬天,一场大雪后万籁俱寂,蓬松的雪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在融雪时天气比下雪时还冷,这主要是因为雪______

29、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第一次以1m/s的速度运动了10m,拉力所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第二次以2m/s的速度运动了10m,拉力所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W1_______W2P1_______P2(均选填“>”“<”或“=”)。

30、甘南县兴十四村距离甘南县城约18km,驾车从早上8点钟出发,815到达甘南县城,则驾车从兴十四村到甘南县城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合______m/s

3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相当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目镜再次将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像(选填“虚”或“实”),相当于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2、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声呐是利用声音能传播_________从而探测海底的深度。

(2)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kHz ___________kHz。在大自然的许多活动中,如台风、海啸等,常伴有我们人类听不到的_________波。

(3)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2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___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说明潜艇B__________(靠拢/远离)A方向运动,潜艇B运动1分钟后与潜艇A的距离s2___________

33、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________.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答:________

34、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青山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根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此时杠杆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

(2)要使图乙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处挂同样的钩码_________个;

(3)小明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小华同学为了证明他的结论是错误的,于是做了如图丙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地拉着变成倾斜地拉着,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时,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此实验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小明结论是错误的;

(4)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_________。(选填“A”或“B”)。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设计一种方法,用刻度尺测出一段细铜丝(足够长)的直径.

 

37、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以地面为参照物,判断2﹣4s、4﹣6s物体分别做什么运动?

(2)计算一下4﹣6s的时间段内,物体运动速度为多少?

(3)计算一下0﹣6s的时间段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8、国庆期间,小强一家开车到扬州市旅游,路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为了计算行程,小强测得汽车用时1min匀速通过了一段长600m的路。

(1)求汽车匀速通过该路段的速度;

(2)请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汽车是否超速;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强一家最快要行驶多少分钟才能到达扬州市?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1)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1,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

(2)如图2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40、“井底之蛙”常用来形容“目光短浅”。如图所示,画出井底之蛙的视野的大致范围。

   

41、如图所示,Mm为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在图中画出光线AO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

射光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