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初三(上)期末试卷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vt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花的时间成正比

B.的比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

C.由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大小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乙物质的密度ρ=4g/cm3

C.水的mV图像应在Ⅱ区域内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1︰3

3、被太阳晒热的自行车坐垫,用湿抹布擦一下很快就凉了下来,主要原因是(  )

A.水的凝固点低

B.液化放热

C.蒸发吸热

D.液化吸热

4、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包含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湿裤子晾干

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

5、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75d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C.人的正常体温约37.8℃

D.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时约50s

6、如图是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为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纠正

B.图中为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纠正

C.图中为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纠正

D.图中为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纠正

7、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余音未止”是回声的现象

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

C.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

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8、某学生用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结果如下:L1=3.72cm,L2=3.52cm,L3=3.51cm,L4=3.51cm,L5=3.53cm,其长应记为(  )

A.3.5175cm

B.3.56cm

C.3.52cm

D.3.558cm

9、下列现象中,不是由弹力产生的是(  )

A.上紧了发条的机械手表的指针在转动

B.弓将箭射出去

C.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D.用橡皮筋将塑料袋口扎紧

10、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了吧。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给数据哪个是正确的(  )

A.1枚鸡蛋的质量约为0.05kg

B.教室的宽度约为80m

C.梵净山年平均气温为﹣2.0℃

D.八年级男生行走速度达到5m/s

11、下列物质在常温下只具有一定体积而没有一定形状的是(  )

A.水

B.玻璃

C.铁块

D.氧气

12、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为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半径为r,且r<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3、某物体的质量是200g,则这个物体可能是(       

A.一支铅笔

B.一张课桌

C.一枚邮票

D.一本八年级物理教科书

14、小明与妈妈去商店买新碗时,看到妈妈将新碗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碗是否有裂缝,进行判断的根据是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噪声

15、为方便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小许改装了一个玻璃电热水壶(去盖,如图所示),它能让水一直保持沸腾。现把它放在电子秤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电子秤读数会变大

B.图中温度计能正确测量出水沸腾时的温度

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断电后水不再沸腾,说明水保持沸腾要持续吸热

16、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0~10s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10~20s内,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 m/s

17、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D.“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18、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是,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下列物理量与测量仪器对应不正确的是(       

A.速度----停表

B.长度----刻度尺

C.温度----温度计

D.质量----天平

1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描写雪景的诗句。雪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凝华

20、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地铁的安全门外候车,平面玻璃制的安全门清晰地“映出”小明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小明走近安全门,他的像大小变大

C.小明远离安全门,他的像远离安全门

D.安全门向右侧打开,他的像向右移动

21、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5.6nm=5.6×10-3=5.6×10-3um

B.5.6m=5.6×1000000um=5.6×106um

C.3m/s=1.08km/h

D.5.6cm=5.6×10-2cm=0.056m

22、物理与生活紧密结合,倡导大家多观察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以下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估测数据,最符合事实的是(  )

A.教室课桌高度约为

B.盐水的密度约为

C.考场内的气温约为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为

23、关于密度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天飞机用密度较大的新材料制造,可以减小质量

B.拍摄电影中山石滚落砸伤人的镜头,为了减小质量,常选用密度很小的泡沫塑料做道具

C.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冰后密度变大的缘故

D.气体会因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站立逃离比贴近地面爬行更好

24、如图是某图书馆引进的一款黑科技阅读设备——“博看AI光影阅读”,它利用了激光投影和成像技术,开机后该设备将资源投影到白色桌面上,直接在桌面上用手进行触控操作,犹如在手机上操作一样简单。下列关于此设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桌面便于吸收各种色光

B.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C.桌面上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为了操作方便需选用光滑的桌面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无人机螺旋桨材料一般采用碳纤维等材料制成,碳纤维的密度为1.8g/cm3。“1.8g/cm3”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26、在斜面上将一个重600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拉动的距离,提升高度,所用时间,则拉力F做的总功为___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

27、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_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_(选填吸热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__现象.

28、如图所示,小明在黑暗的房间中,在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是______(白纸/平面镜)更亮,这是因为光照在它上面发生了______(镜面/漫)反射的缘故。

29、“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唐诗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这两条大河蕴藏了大量的________。修筑拦河坝是为了提高上游的水位,当水从拦河坝的泄洪孔流出时,水的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0、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通过600m的路程都用了1 min,则甲物体的速度为_______ m/s;乙物体的最大速度比甲物体的速度_______,甲物体的速度比乙物体的最小速度_______,甲物体的速度与乙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_______速度相等.

31、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32、亲爱的同学,请利用你所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_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 ___________s;

(2)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MON前后折转;

①实验时,光贴着光屏从空气射入水中,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___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②将光屏F恢复原状,保持入射光AO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杯底的亮斑B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③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射出,这说明 ___________

33、纳米和光年都是________单位,太阳距离我们地球________ 1光年(填大于、小于、等于),纳米材料制成的用品有许多奇特的性质,如________

34、口技表演者能够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如:鸟叫声、马蹄声、汽笛声等等,口技表演者模仿的是声音的______;表演者模仿火车汽笛声时,汽笛声时而尖细、时而低沉,这是指汽笛声的______不同;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要使用音响,音响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改变表演者发出声音的______(以上三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大致在__________。以下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比较规范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C.以上都可以

(2)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3)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又得到一个清晰的像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3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移动的距离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cm;

(4)在图乙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__________(填序号);

A.向左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B.向左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C.向右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5)实验时,若一只昆虫落在了凸透镜上,光屏上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昆虫的像;

(6)图乙实验时,小明将一副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地方。若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一矿石样品的质量为58g将其放入盛有50mL酒精的量筒中样品完全浸入酒精后酒精的液面上升至70mL处。已知空量筒质量为60g。求:(酒精密度为0.8×103kg/m31mL1cm3)

(1)矿石的密度;

(2)将矿石样品放入盛酒精的量筒中后三者的总质量多大?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少?2.7×103kg/m3ρ1.0×103kg/m3)

 

37、通过互联网发送的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若光在光缆中传播的速度是2×108m/s,地球的周长约4×107m,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38、如图甲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三千多年前在井上汲水的桔棒,其示意图如图乙。轻质杠杆的支点O距左端l1=0.5m,距右端l2=0.2m。在杠杆左端悬挂重力为20N的物体A,右端挂边长为0.1m的正方体B,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力为20N。(g取10N/kg)求:

(1)此时杠杆右端所受拉力大小为多少N?

(2)若该处为松软的泥地,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4×103 Pa,为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物体A的重力至少为多少N?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在图乙中一束光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请画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40、如图所示,已知光线在水面折射的光线O为入射点。请大概作出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41、图中AB代表一个物体,准确作出物体AB经透镜所成的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