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取用块状药品
C.倾倒液体药品
D.加热液体药品
2、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3、四川白瓷始于晚唐,历史悠久。下列白瓷的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拉坯
B.雕花
C.修坯
D.烧制
4、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碘酒溶液
D.蔗糖溶液
5、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潜水
B.急救
C.灭火
D.气焊
6、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取出固体
C.点燃酒精灯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药品
7、某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剩余药品全部放入指定容器
B.洗净试管并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D.将试剂瓶放回原位并使标签朝外
8、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氨水易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夏天铁轨间的缝隙变小——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9、打开包装袋的饼干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现其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应用相对应的是
A.氦气的性质稳定,用于填充气球
B.氧气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做保护气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11、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
B.
C.
D.
1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其含量最多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3、下列有关能源和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金属资源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核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等
C.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
D.石油分馏后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一系列产品
14、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实验研究CO2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和3处纸花都会变红,且2处先变红
B.1和3处纸花都会变红,且3处先变红
C.燃着的木条会熄灭,说明CO2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D.该实验的证明CO2和水发生反应
15、传统手工艺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匠人智慧。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编东坡笠
B.陶器烧制
C.黎锦刺绣
D.雕刻椰雕
16、“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使馒头更松软
B.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减少水土污染
C.霉变的大米经高温蒸煮后可食用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先做“灯火实验”
17、2023年12月13日全国普降大雪,为了减少大雪对生活的不利影响,采取了多种举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上撒盐,盐溶解会放热,加速雪融化
B.路上撒盐,盐溶解形成溶液,凝固点降低
C.雪融化过程中会放热
D.雪融化的过程为化学变化
18、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硅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14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为Si
D.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19、在N2、NO、N2O5、NH4Cl四种物质中,N元素表现出的化合价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1、化学也可以萌萌哒,“小狗烯”(C26H26)因分子结构类似狗而得名。下列关于“小狗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狗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
B.小狗烯由26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构成
C.小狗烯由碳氢两个元素组成
D.小狗烯相对分子质量为351g
2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23、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2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氢气
B.水银
C.氯化钠
D.金刚石
25、中国传统工艺是国之瑰宝。下列民间手工艺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彩纸剪刻窗花
B.用樟木雕刻匾额
C.用竹篾编制凉帽
D.用瓷土烧制陶瓷
26、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B.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的高
C.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D.“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黄金的熔点高
27、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特有的思维方式。
(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氩气__________;
②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__________;
④标出硫酸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⑤画出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2)用“”表示一个氢原子,则“
”表示_____(填字母),“
”表示_________(填字母)。
A H2 B 2H2 C 2H D
(3)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下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①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②氯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_____(得到或失去)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_________决定的。
(4)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前后,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的种类不变。
②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28、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后面的括号里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期间,为满足市场对酒精消毒液的需求,某工厂加紧生产乙醇。该厂生产乙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下。回答问题:
(1)乙的化学式为______。
(2)乙、丙是由________(选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
(3)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4)酒精不仅可以做消毒剂,还可以作燃料,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0、家用燃料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变化过程。
(1)蜂窝煤有12孔、16孔等多个品种,其中孔道越多,越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原因_______。
(2)与蜂窝煤相比,天然气是更清洁的燃料,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1、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 N2占______。
(2)空气的成分探究: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①甲装置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占 1/5 的现象是______。写出图甲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______,属于______反应。
②结合曲线,解释 AB 段气体压强变大 原因是的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空气的保护:图丙是某地 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能有效减少 PM2.5的是______。
①大力开发风能与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②提倡少开私家车出行
③植树造林
④提倡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
⑤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3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金属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请根据有关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要用酒精灯外焰,理由是_____。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
(3)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导致的后果是_____。
34、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填序号)。
A 蒸馏水
B 河水
C 自来水
(2)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有些村民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
3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
(2)3个氧气分子_____
(3)n个亚铁离子_____
(4)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_____。
3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将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g。
(2)若在P点对应的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下列固体,则溶液中将有晶体析出的是 (所加物质既不是丙,也不与丙发生反应)。
A.冰块
B.硝酸铵
C.烧碱
D.食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 乙
丙
②t3℃时,向100g20% 甲的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③t2℃时,将甲和乙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含有甲和乙
④t1℃时,甲、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3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___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
38、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A装置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选用装置F收集时,确定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若选用G装置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则应先在装置G中______,再将气体从______端通入(填“b”或“c”)。
(3)实验室若用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则可以选用的制取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制取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检验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选用C装量可以在实验室制取氢气,与装置B相比,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39、从分子角度解释以下问题:
(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_。
(2)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蓝色的钢瓶中的原因?___________。
40、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 ___________,c 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与B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填“m”或“n”)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填“m”或“n”)端通入。
(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
(6)对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