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陕西汉中初三(上)期末试卷地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受西风和海洋影响,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大陆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2、.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其疏密的分界线大致是(  

A.内蒙古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一线

B.内蒙古的黑河到海南的腾冲一线

C.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一线

D.黑龙江的黑河到海南的腾冲一线

3、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⑤

4、我国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还保持持续的增长,起关键作用的是(     

A.种植面积

B.市场需求

C.劳动力数量

D.科学技术

5、根据资料及下图,回答下题。

上图展示的我国的一些现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图不同景观出现的原因是海拔高度不同

B.②图衣着差异是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C.③图同一时刻不同景象是因为我国南北距离长

D.④图是由于气温和降水的不同产生不同耕作类型

6、古代描写我国河流的诗句很多,其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是描写长江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长江这种流向的原因是(     

A.气候类型多样,降水总量丰富

B.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小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2】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

B.内流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

C.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D.雅鲁藏布江是我国第二大河

7、日本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

A神户、横滨   B大阪、名古屋

C东京、名古屋 D东京、横滨

 

8、(题文)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既有利于生态平衡,又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①在江南丘陵修筑梯田 ②在太湖平原退耕还林③在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④在黄土高原开荒种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9、我国的夏季风主要的风向是(     

①东北风        ②东南风          ③西南风     ④西北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下列关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城市”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倡导公交优先

B.严格保护湿地

C.整治污染企业

D.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工业

11、全国最冷,有我国“北极村”之称的地方是(   )

A.拉萨 B.乌鲁木齐 C.漠河 D.大连

12、 一名来自澳大利亚的小朋友惊叹,哈尔滨的圣诞节是白色的!因为在圣诞节这天,哈尔滨飘起了美丽的雪花。他会这么惊讶的原因是( )

A. 澳大利亚四季如春,冬天也不下雪

B. 澳大利亚在南半球,他们的十二月是夏天,所以十二月的圣诞节不会下雪

C. 澳大利亚的小朋友从没有见过雪

D. 澳大利亚非常干旱,不会下雪

13、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山脉②是(     

A.祁连山脉

B.横断山脉

C.大兴安岭

D.喜马拉雅山脉

【2】图中山脉③以北、山脉⑤以西的地形区为(     

A.东南丘陵

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

【3】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在(     

A.平原河道上

B.地势阶梯的交界处

C.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D.地势第一级阶梯内部

14、今年放寒假小明准备去黑龙江看冰雕滑雪,小刘准备去海南游泳欣赏热带沙滩,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纬度位置的影响 D.人类的影响

15、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原因是( 

A. 人口基数大   B. 计划生育政策没有落实

C. 人口增长失控   D. 自然增长率太高

16、下列选项中是建设用地的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交通用地

 

17、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18、目前,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 )

A.林业生产 B.渔业生产 C.畜牧业生产 D.粮食生产

19、我国最早建立高新技术试验区的是( )

A.上海淮海路 B.北京中关村

C.南京珠江路 D.高新技术产业园

20、珠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两熟

B.一年两熟到三熟

C.一年一熟

D.两年三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阅读中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受季风影响显著。冬季盛行从____大陆内部出来的____风,寒冷干燥,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____。夏季盛行从____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____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22、我国东部最高峰是________。

23、京广铁路线与陇海铁路线交会的省会城市是_________

24、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连接处,那里火山爆发和地震发生频繁,其中________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25、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指  

 

27、_________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_________的空间。

28、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________”的特点。

29、 构成了地形的基本骨架。

 

30、看图完成问题: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从黑龙江的   到云南的   ,此线东南部人口   ,西北部人口   (填“稠密”或“稀疏”)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半球。

(2)读图可以看出七大洲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填名称)和______(填名称)。

(3)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是_____(填名称),纬度最高的大洲是_____(填名称)。

(4)终年没有阳光直射的洲是____洲和______洲;

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省级行政区域:②____。海洋、海峡:③____,④____。邻国:⑦____

(2)根据下列描述完成填空。(填写图中序号)

我国东部濒临四个海洋,其中____是我国的内海。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是____。少数民族最多、省级行政中心有“春城”之称的省级行政区域是____

33、读“甲、乙两工业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个工业基地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写出下列数字所代表的工业城市。

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⑦______

(3)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河、湖及铁路名称。

a_______ (铁路),c_______(河),d_______ (湖) ,e______(铁路)。

34、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___高原,B、______________盆地,C、____________盆地 。

(3)“________—祁连山—_______山脉”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4)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______,水流速度快,蕴藏丰富的_______资源。

35、《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为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于2022年6月28日正式发行,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读长江、黄河流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黄河共同发源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填简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山脉是A____

(2)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含沙量剧增、____(生态问题)严重,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形成“____”(又称“悬河”)。

(3)图中黄河干流①和②两个河段容易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

(4)长江流域____(填“上、中、下”)游水能资源丰富,在长江干流建有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____水电站。

(5)长江干流利于航运的水文特征是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